APP下载

初高物理衔接学习中的迁移问题及对策

2020-10-30夏平花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策略建构

夏平花 刘 颖

(1.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2.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作为自然科学中一门范围广泛的重要基础学科,物理学科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物理课标强调不同学科间要进行知识渗透,并注明要使物理学科充分发挥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效能。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高中物理课程,也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当前,初高物理衔接学习中存在较多负迁移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为理论基础,剖析负迁移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引导负迁移向正迁移转变,为促进初高物理顺畅衔接提供参考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指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或情感,对另一情境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情感学习的影响[1]568。根据迁移的影响结果不同,可将其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则为负迁移。

(一)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

传统迁移理论主张迁移是学习者将先前情境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其他情景中,它将学习与应用剥离为两个孤立部分。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情境与应用情境中都普遍存在建构,且建构的过程对这两种情境的学习都产生影响[2]。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梅斯纳(Messner)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概念[2]。他认为,既然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那么迁移就是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过程,指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形式变化和学习条件新旧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他将学习迁移划分为4 种类型(见表1)。

表1 迁移分类

(二)建构主义学习迁移机制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并重视建构过程的社会互动性与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迁移机制是以此为基础而建立的。

1.意义与应用紧密联系

维特根斯坦曾表示不存在对概念的简单核心定义,概念的意义存在于对概念的使用当中[3],正如“红”的意义存在于它的使用当中,“国旗是红色的”“周杰伦很红”“小日子红火”等不同使用情境中“红”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因而,意义体现于应用之中,意义与应用关系紧密[2]。产自于应用需要的知识,其意义也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够被更确切的理解,故而意义与应用不可分割、联系紧密。

2.情境性认知与知识应用之间的关系

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包括知识具有动态性与情境性,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学习应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且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很显然,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情境的重要性[2]。格里诺等人提出了“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的观点,基于这一理论,理解学习迁移的问题就是要理解一个人学会参加某一情境下的活动如何影响了他参加另一情境下的活动的能力。

总之,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意义与其应用联系十分紧密,并且尤其重视学习的情境性与动态性,而学习迁移就是在新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应用,这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4]。

二、初高物理衔接学习中负迁移问题及其原因剖析

从初中升入高中,环境与角色的转变使普通高中新高一学生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学生于初高物理衔接学习中的负迁移问题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方面。

(一)学习内容负迁移

学习内容负迁移不是指学习内容有错,而是指学生先前所学的知识内容对其后所学的知识内容产生了不利影响。如初中物理中“速度”这一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而高中物理中“速度”这一物理量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虽然都称为“速度”,但其本质却大相径庭。因为路程是矢量故而初中物理的速度是矢量,位移是标量因而高中物理的速度是标量,这种差异导致部分学生由于习惯初中物理作为矢量的速度,而难以接受高中物理作为标量的速度,在知识的同化上出现了障碍,即产生了知识学习负迁移。究其原因,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内缺少对初高物理“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内涵差异进行更为详细的对比分析,未能帮助学生厘清二者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习惯负迁移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指导与任务布置,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笔记整理并完成指定作业的学习流程。然而,高中与初中学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大幅度提高,部分学生突然失去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督促,在初高衔接学习中出现不适应的问题。

(三)学习动机负迁移

部分学生初中努力学习的动机是为了顺利地通过中招考试进入高中,进入高中的学生自然就把考上好的大学当作自己的学习动机。学生将升学考试当作学习动机,必然会使学生学习眼界仅限于知识掌握的一隅,忽视学习幸福感和情感价值观建设的发展,偏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家长的期盼、学校追求的高升学率都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分分命根”的思想,逐步使学生也将升学变成了学习的动机。

(四)学习心态负迁移

初中物理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形象思维基础上的,相对而言,实验现象生动、具体,相关公式与概念易理解且题型难度不高,高中物理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且知识点难度与复杂程度更深。学生再以初中物理学习时“物理很简单”的心态面对难度大幅提升的高中物理学习,势必由于心态上“轻敌”而产生衔接学习不适的问题[5]。

(五)学习策略负迁移

初中物理知识与实验的相对复杂性与难度较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用整理笔记、记诵必考点等学习策略,这已足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面对难度与深度呈几何梯度增长的高中物理时,若仍沿用较为机械式的练习往往出现学习效果不良的问题。究其原因,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掌握的学习策略有限,缺乏如列提纲、时间管理和元认知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促进初高物理衔接学习正迁移的建议

(一)将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纳入教材编写队伍

一线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最直接实施者,他们熟悉教材与学生,尤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曾遇到与解决过多种学生在衔接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因而,将部分经验丰富的初中和高中教师吸纳入教材编写队伍中是很有必要的。这一方式可有效促进初高中教师间交流,如高中物理教师可请初中物理教师在学生参加完中招考试后,给学生讲“初中物理的‘速度’不是高中物理的‘速度’,大家可以趁暑假进行知识预习,具体内容高中物理老师会讲给大家”,简单的一句话,但可以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意识到高中知识与初中是有所不同的,以避免出现内容不适应而引起学习不适应问题,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正迁移。

(二)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为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除传统讲授教学方法外,善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奋、自立的品质,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三)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改变学生为顺利通过中考、高考等检测而努力学习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理解终身学习的理念,懂得学习并非为了满足他人期望或追求某种功利性目标,而是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涵养自身素质,并使自己精神世界得以满足的有效途径[6]。

(四)助力学生调整学习心态

一方面,班主任应在班会上就学习心态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如可明确告知学生高中阶段相对初中的学习确实难度加大许多,但同时鼓励学生不用气馁,要有策略、有方法地进行学习,助力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另一方面,为及时解决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安排物理课代表整合同学们一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汇报给物理任课教师,教师每周固定时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答疑。

(五)教授学生多元学习策略

传统教学更加强调知识的掌握,因而“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忽视了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学习策略包含认知、元认知、资源管理策略等,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教授给学生适合的学习策略,通过运用学习策略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策略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索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探析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现状与词汇学习策略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