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政策视角下白俄罗斯机场语言景观研究

2020-10-30黄雅琳沈索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语码明斯克标牌

黄雅琳 沈索超

(1.兰州交通大学 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浙江师范大学 孔子学院非洲研修中心,浙江 金华 321004)

语言景观自1997 年提出后,便成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语言景观研究关注公共空间和场所中的语言使用问题,考察现实环境中语言使用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探究语言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政策取向、权势、身份等问题[1]。

白俄罗斯作为东欧的内陆国家,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由于白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白俄罗斯语和俄语外,白俄罗斯境内还存在其他语言使用情况,因而白俄罗斯国家的语言政策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对象。本文就语言政策视角下的白俄罗斯机场语言景观展开研究,以期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沟通提供帮助。

一、语言景观研究综述

“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一词,最早由加拿大学者Landry 和Bourhis 提出。语言景观的研究在国外较为成熟,但由于传入我国时间较短,国内对语言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国内许多城市出现了多语现象,国内关于语言景观的研究也逐渐开始增多。

二、语言景观的定义、功能

(一)语言景观的定义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而言,语言景观研究指的是对公共语言标牌上的语言使用进行的一种研究。Landry 和Bourhis 将其定义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

(二)语言景观的功能

Landry 和Bourhis 指出,语言景观具有两类功能,即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象征功能(Symbolic Function)[2]。通常来说,语言景观研究的是挖掘语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现象,即象征功能,研究如何通过语言来反映多语社会中的身份认同、意识形态等。

三、语言景观研究理论框架

作为一种实证研究,语言景观研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本文采用的是Scollon 的场所符号学理论和Huebner 提出的SPEAKING 模型。

(一)场所符号学理论

Scollon根据Kress和Leeuwen的视觉符号框架,提出了地理符号学。场所符号学作为其下属的一个子系统,是一套分析生活场景中的语言符号系统,由语码取向(Code Preference)、字刻(Inscription)、置放(Emplacement)等组成,本文选择和研究相关的语码取向加以分析。

语码取向是指双语或者多语标牌上各种语言之间的优先关系,以此反映它们在语言社区内的社会地位。在多语社区中,文字排列的先后表明了语言在社会中先后的地位,这与国家制定的语言政策有着密切关联。一般来说,文字横向排列时,优先语码置于标牌上方或顶部,非优先语码置于下方或底部;纵向排列时,优先语码置于左侧,非优先语码置于右侧。

(二)SPEAKING 分析模型

Huebner 以美国语言人类学家Hymes 提出的SPEAKING 交际模型为基础,结合视觉设计语法和多语言广告学研究,从人类交际文化学角度出发,以背景与场合(Setting&Scene)、参与者(Participants)、目 的(Ends)、 行 为 顺 序(Actsequences)、 基调(Key)、媒介(Instrumentalities)、规约(Norms)及体裁(Genre)八个方面为框架,解读语言景观的内容和形式。

Huebner 认为,SPEAKING 分析模型的八个层面,可以作为语言景观的分析框架,用以分析动机、原因、语境等方面的关系。

四、白俄罗斯语言现状及语言政策

(一)白俄罗斯的语言状况

白俄罗斯的语言状况与苏联的成立和解体有着直接的关系[3]193,1920 年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开始实施白俄罗斯化,采取措施增加白俄罗斯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机会。1995 年5 月14 日,总统卢卡申科根据举行的“全民公决”结果,对白俄罗斯宪法做出修改,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白俄罗斯语和俄语为国语。

由于白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白俄罗斯语和俄语外,白俄罗斯境内还存在其他语言使用情况。波兰语是使用最为普及的少数民族语言,除日常使用外,还会在媒体传播中使用。普及度较高的少数民族语还有乌克兰语和立陶宛语,分别在布列斯特、戈梅利和格罗德诺等地使用。为保证少数民族使用语言的权利,白俄罗斯政府推行宽松的语言政策,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少数民族在出版、传播信息时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

(二)白俄罗斯公共领域语言

白俄罗斯相关法律文件对公共领域使用语言的情况做出了规定,《白俄罗斯共和国语言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所有官方的布告、通知、启事、海报以及广告等,其正文使用白俄罗斯语或者俄语。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内居民点、行政区域个体、街道、广场、河流等的名称以白俄罗斯语或者俄语来命名。

尽管白俄罗斯法律给予了白俄罗斯语和俄语同样的官方地位,但是在白俄罗斯公共领域使用的语言基本上为俄语,就连政府官员也较少在公共场合使用白俄罗斯语。目前,在白俄罗斯看见的使用白俄罗斯语或者白俄罗斯语、俄语双语标识的,基本上为1995 年之前遗留的产物。例如,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独立大街,始建于1947-1952 年,独立大街的起点标识上的语言为白俄罗斯语,翻译过来即“有沟通才有交流”。另外,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主楼上的标语是白俄罗斯语,白俄罗斯国家大剧院上的标语也是白俄罗斯语 。这些建筑年代久远,建筑上的标语均为白俄罗斯语。

五、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

(一)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白俄罗斯民斯克国际机场的语言景观,包含标识语、指示牌、机场用语等。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运用手机拍摄机场内的语言景观,根据机场航站楼的功能划分,将其分为旅客到达层和旅客出发层,采用Backhaus 提出的“个体法”,将每一个带有明显边框标语的指示牌作为一个计量单位,两种及以上语言的标牌视为多语标牌。两个区域共搜集到683 个有效样本,其中,旅客到达层355 个,旅客出发层328 个。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明斯克机场标牌语码使用总体情况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语言使用种类

调查发现,所有语言标牌中,均存在单语、双语、三语和四语现象,即多语现象,其中,俄语、白俄罗斯语、英语、汉语4 种语言共存的标牌比例最高,为54.61%;俄语、白俄罗斯语、英(汉)语3 种语言共存的标牌比例为24.45%,双语共存和单语的标牌比例最低。

明斯克国际机场标语比例与所服务群体密切相关,机场作为国家之间民众互通的区域,每天流动人口数量巨大,语言群体广泛,标牌语的语码选择需要尽可能覆盖所服务群体。作为苏联国家,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机场用语首先需要满足两国之间的民众交流的需求。其次,白俄罗斯作为欧洲交通枢纽,机场的语言使用也应包括英语在内。再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白两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白工业园的建立、中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多,对机场用语提出了包含汉语在内的要求。

2.语码取向与语言政策

明斯克国际机场语言景观存在多语现象,标牌语言呈现俄语、英语、白俄罗斯语、汉语4 种形式,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牌语言依次是俄白英汉、俄英汉、俄(白)英、俄。俄语作为白俄罗斯的国语,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语言,同样作为国语,白俄罗斯语却是出现频率最低的语言,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俄罗斯双国语不平衡的现象,而英语和汉语作为白俄罗斯使用人口最多的外语,是机场出现次数较多的语言。

根据Scollon 场所符号学理论,标牌语言上下排列时,上方的语言是优先语言。调查发现,在四语(俄英白汉)标牌中,俄语作为第一顺序语言排在标牌顶部,英语作为机场通用语排在第二位,白俄罗斯语和汉语则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

就机场语言景观而言,俄语作为白俄罗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优势十分明显,出现在每一个机场标牌中,白俄罗斯尽管作为国语,却只能作为第二或第三顺序语言出现在标牌中。可以说,明斯克国际机场多语标牌中俄语占据主导地位,这与白俄罗斯的语言政策和历史发展密不可分。

例 如,一 进 机 场 便 可 看 到“лифт.эскалатор/Elevator,escalator/лiфт.эскалатар/电梯,自动扶梯”等多语标牌,这是按照俄语/英语/白俄罗斯语/汉语的顺序来标示的。而在“Аптекa/pharmacy/Аптэкa/药店;Туалеты/Tollets/Прыбiральнi/卫生间”等常用指示牌中,白俄罗斯语也都是处于第三顺序语言。

总之,从对明斯克国际机场语言景观的调查来看,机场标语中三语(俄英汉)和四语(俄英白汉)使用情况较多。在语言使用顺序上,俄语作为语言标牌中第一顺序语言的优势十分明显,白俄罗斯语作为国语使用比例偏低,英语和汉语作为机场地区通用语已被广泛使用。

3.语言景观与全球化

明斯克国际机场多语标牌的语言景观现象,不仅受国内语言政策的影响,而且与全球化进程有关。全球有60 多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85%的国际组织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英语在全球化语言中具有重要作用。白俄罗斯处于整个欧洲交通要道上,作为沟通整个欧洲的枢纽,英语在机场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英语在明斯克国际机场语言景观的标牌中属于第二顺序语言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在“Выход/Exit/出口的标示牌”中,英语以仅次于俄语的顺序出现;在“Прилет/Arrival/到达”“Камера хранения багажа/Baggage storage/行李寄存处”,以及“Территория пункта пропуска/The territory checkpoint/检查站区域”等重要指示牌中也处于第二顺序语言,可见,英语在明斯克国际机场的重要性。

汉语在机场标示语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常常处在第二或第三顺序。例如:在“ТАМОЖНЯ/海关/CUSTOMS”的重要标示语中,汉语作为仅次于俄语的第二顺序语言;在“ЗЕЛЕНЫЙ КОРИДОР/无申报通道/GREEN CHANNEL”标识语中,汉语也作为重要的语言出现。汉语能成为明斯克国际机场标牌语言,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有政府层面的语言规划,也有民间层面的人文交流。

首先,随着中国和白俄罗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不断深化,两国在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2015 年开通了北京到明斯克的直达航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白俄罗斯旅游、工作、学习,2017年总统卢卡申科提出了机场增加中文服务的要求,这属于国家领导人语言规划层面的原因。

其次,中白两国之间大型合作项目,如中白工业园、吉利汽车、明斯克电站改造和水泥厂等,为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提供了渠道,作为来到白俄罗斯的第一站,机场标牌中设有中文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次,汉语教学带来的巨大机遇。目前,白俄罗斯共有6 家孔子学院和1 个独立孔子课堂,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中文系和中文课,许多中学也开始将中文作为第一外语进行教学。这一切都表明汉语在白俄罗斯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4.机场标牌不规范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明斯克机场标牌语言景观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用字不规范和翻译不规范两个层面。

一方面,明斯克国际机场标牌汉字存在简体字和繁体字混用的情况,如在明斯克国际机场检查区域就使用了繁体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繁体字的使用情况做出了说明,虽然此法并不适用于国外,但目前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所使用的语言为简体字,机场标牌中简体字和繁体字混搭使用,会给机场人员造成错觉。

另一方面,明斯克国际机场标牌语言景观中的汉语繁体也存在翻译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在机场Wifi 的登录界面中,“结束数”的正确翻译应为“尾号”,“背部”的正确翻译应为“后退”,“海關管製區”的简体字应为“海关管制区”。虽然这些汉语翻译对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来说不会造成太大困扰,但是对其他汉语学习者而言,不规范的汉语翻译会给他们带来诸多问题。

结语

白俄罗斯国家的语言政策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对象,语言景观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新兴领域,为众多学者研究社会语言学开辟了新的方向。本次研究虽然只选取了白俄罗斯民斯克机场的语言景观,未覆盖整个白俄罗斯地区,但从中仍可以看出白俄罗斯公共领域的语言使用情况。

白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为白俄罗斯语和俄语,官方赋予了二者同样的地位,但在实际使用中,俄语的使用频率和地位远高于白俄罗斯语,二者的实际地位并不平等。同时,汉语在白俄罗斯使用的频率逐渐上升,成为继英语之后使用人群较多的语种之一,随着中白两国联系的日益密切,这种影响还会不断加深。

猜你喜欢

语码明斯克标牌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打工记
首趟重庆至明斯克中欧班列顺利抵达
首趟重庆至明斯克中欧班列顺利抵达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心”田
标牌如画
浅析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