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吴语韵母演变的一致性表现

2020-10-29王含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1期
关键词:韵母一致性演变

王含春

摘  要:南北吴语在韵母演变上具有一致性。麻韵二等在南北吴语中都经历了元音后高化演变:*a>ɑ>?>o>u,继而裂化的情况。在鼻尾弱化方面,南北吴语在韵尾一致性上的重要表现是鼻化次序主要取决于韵母主元音的开口度大小。本文从这两方面入手,探讨南北吴语韵母演变的一致性。

关键词:南北吴语;韵母;演变;一致性

一、引言

1987版《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吴语内部分为北区太湖片,南区台州片、瓯江片、处衢片、婺州片和西区宣州片六片。[1]太湖片最大,一般也称北部吴语。南区四片吴语位处吴语区南部,可称为南部吴语。为进一步加深对语言特征的了解,本文主要从麻韵二等后高化和鼻音韵尾的消失两方面探讨南北吴语韵母演变的一致性。

二、麻韵二等后高化

在元音的链移变化中,麻韵二等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麻韵二等在官话中一般是不会后高化的。由表1(荀海燕,2006:12)可见[2],官话中麻韵二等多读a、ɑ或ia,而北部吴语苏州、吴江、常熟、常州等地麻韵二等已经后高化作o或u,在无锡则进一步裂化为ou。但表1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观察点,就是南通一带的江淮官话通泰方言。通泰片地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还保留着吴语底层性质。在麻韵二等后高化上,南通与北部吴语保持一致,后高化作o。

上海话中也存在麻韵二等后高化的现象,从图1(潘悟云,2010)[3]可以看到它实际上是上海音系中整个链式音变的一部分。

整个链式音变分为三部分,短元音低化?>a,单元音高化a>o>u和高元音裂化u>?u。古代南方方言中佳麻同韵,均为?。后来佳麻分韵,麻韵二等变作a,推动歌韵高化作o,继而推动原来在这一位置的模韵高化作u。到了现代,上海方言中麻韵二等见组与佳韵同音,非见组字则由a后高化作o,由此推动歌韵高化作u,模韵出位,裂化成?u。麻韵二等随着后高化a>o的时候,有些麻韵字的字音还停留在?阶段。如图2(沈同,1981)[4]所示:

新派上海话中读o的麻韵二等字,在老派上海话中仍读?。可见上海话中的o是从?高化而来的,更早的时候是a。虽然麻韵在现代上海话中已经高化到o,但是在顾钦(2004:43)对最新派上海市区方言语音的调查中发现部分o韵母字读音出现了向韵母u合并的趋势。[5]例如“磨”“巴”“爬”“车”等上海话中的常用词,以及“瓜”“夸”“華”“化”等牙喉音字。把o读成u,在理论上是遵循元音后高化的演变规律的。另外,由于普通话中并没有o、u混读的现象,在主流的上海方言里也没有出现u这一读法的,可见麻韵从韵母o并入韵母u主要还是上海话自身的音变结果。

南部吴语麻韵二等也有后高化的特点,以温州地区为例,麻韵二等字读音如表2(叶晓锋,2008:19)[6]所示。

在麻二帮组字中,“怕”“麻”二字受唇音声母圆唇成分的影响增生u介音(表2中具体表现在温州乐清地区,即虹桥、乐成、柳市、白象四个方言点),温州其他地方则读o。在温州乐清方言中,见系字和唇音声母的中古二等韵介音为?。根据郑张尚芳先生(1987)提出的上古二等r介音的演变:r>?>?>j>i[7],可知乐清各地的?是上古二等韵r介音的遗留。根据表2中麻二开口在九个方言点的情况来看,它整体的演变情况为:*ra>?a>a>?>?>o。而麻二合口则在温州地区出现了开合同音的现象。如永嘉、温州、文成的“家”“瓜”同音。此外,通过“瓜”“花”“夸”“蛙”的读音,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温州、文成两地存在明显的u介音的脱落。因此,类比麻二开口的后高化演变规律,可得温州地区麻二合口的演变情况:*ura>u?a>ua>u?>u?>uo(u介音脱落,变作o)。

除温州地区外,南部吴语中的其他方言点也有麻韵二等后高化的情况。

表3中麻韵读音的地理分布反映了麻韵二等在南部吴语中的后高化演变过程:*a>ɑ>?>o>u,继而裂化为uɑ、?a等。表3中衢州、遂昌、常山、广丰各地的麻二开口字多读ɑ,义乌读?,云和读o,龙游、金华裂化后读uɑ,金华唇音字“爬”“马”裂化后变?a。即便各地后高化进程迟速有别,但通过对以上南北吴语中麻韵二等字音的分析可知,麻韵二等后高化是现代吴语中的一条基本演变特征,也是区分官话与非官话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鼻音韵尾的消失

鼻尾消失是南北吴语在韵尾一致性上的重要表现。鼻尾弱化与否主要取决于韵母主元音的开口度大小。

中古阳声韵共有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9摄。上表为吴语古阳声韵字现在的鼻韵尾情况,其中+代表鼻尾保留,-代表鼻尾失落,~代表鼻化阶段,+~代表主元音鼻化,但韵尾尚未失落。可见鼻化一旦发生了,优先考虑前低元音,尤其更容易发生在带前舌位韵尾的前低元音中。针对这一现象,潘悟云(1982)从发音生理的角度给出了解释。“这个现象与舌腭肌的功能有关。舌腭肌连接于软腭和舌之间,它的收缩或者使软腭下降,或者使舌位向后高方向收缩。发前低舌位的元音或前舌位的韵尾m、n时,舌头要向前低的方向移动,容易通过舌腭肌把软腭拉下来,这个时候就会产生鼻化。”[10]发音生理的解释为这一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四、结语

本文从韵母入手,描写了吴语区普遍存在麻韵二等后高化和鼻尾消失的现象,得出了一条麻韵二等后高化的演变规律,强调了主元音性质对鼻尾弱化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此来把握南北吴语在韵母演变上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李荣等.《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

[2]  荀海燕.《江苏方言音韵个案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6.

[3]  潘悟云.《历史层次分析的若干理论问题》[J].语言研究,2010(2).

[4]  沈  同.《上海话老派新派的差别》[J].方言,1981(4).

[5]  顾  钦.《最新派上海市区方言语音的调查分析》.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6]  叶晓锋.《温州方言语音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7]  郑张尚芳.《上古韵母系统和四等、介音、声调的发源问题》[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

[8]  郑  伟.《吴方言比较韵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2-43.

猜你喜欢

韵母一致性演变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教学为例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单韵母扛声调
浅谈韵母的内部结构分析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揪出那只“混进革命队伍里的猫”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