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能力比赛的教案设计

2020-10-29谌鑫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1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信息化

摘  要:以游标卡尺的读数和使用为主要教学内容,从教学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6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教案设计。

关键词:教学能力;信息化;教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B

教学能力大赛主要考察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科研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本文根据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对“游标卡尺测量轴的外径”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教学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6个方面进行线上线下综合的教案设计[2]。

1.教学分析

1.1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职数控专业第一学年下学期的学生。学生前期学习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课,奠定了学习基础,具备了学习技巧。数控专业的学生更加喜欢的是直接参与讨论以及动手实践的过程,因此在知识的接受与消化吸收心理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能记住,做过的才能学会”的特征。因此,我会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学中,在教学的设置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考。

1.2教学内容分析

游标量具利用游标和尺身相互配合进行测量和读数的量具。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范围大的特点,是机械行业中应用最多的量具。结合这一点,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定的机械加工专业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等方面入手,作好游标卡尺的使用的测量示范以及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动手去完成零件的尺寸测量。

另外,结合学生在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上预习反馈的信息,对学生在本课时中的难点已有所把握,并通过教学教学设计,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对于重点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教学内容集中在相应层次的要学习的内容、要运用的基本学习方法、要遵循的学习思路方面,同时,还须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游标卡尺的构造;理解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学会游标卡尺的读数。

技能目标:掌握游标卡尺的测量使用。

素质目标:提升专业素养;提升团队合作、创新精神;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传承并弘扬工匠精神。

2.教学方法

2.1教法,融入3种教法。(1)情景创设法:教师利用视频、动画、仿真等创设情境,明确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项目教学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实现了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教学效果。(3)直观演示法: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探究操作,教师规范演示等,使学生对测量过程有一个更直观正确的认识。

2.2学法,主要有两种。(1)自主探究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资源及导学微课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突破教学重点。(2)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破解教学难点,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3.教学策略

3.1教学理念

本次课时立足于“TBL团队学习法”的教学理念,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培养。

3.2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

通过钻研教材和锁定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游标卡尺的使用。确定教学重点后,采用团队分组练习测量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游标卡尺的讀数成为了本课时的难点。借助实际操作中测量来读数,闯关答题的形式来突破本课时的难点。

4.教学设计

4.1课前自学探究

任课教师会提前两天发布预习通知,并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在超星课程平台上上传学习文档或者小视频,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进行课前的思考,然后学生自己进行分小组讨论。根据对“课前理论测评”,“小组讨论情况反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各次课的重点难点进行调整,时间安排重新布置。

4.2课中导学导练

在检测任务开启前,首先应弄得所需检测项目的含义,这就要求掌握读图识图的能力,弄清楚零件图上每一个标注的意义,正确进行零件图的分析。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讨论是识图分析的关键。可以采取教师提问某个学生,学生回答后再由其他同学讨论判定正误。这样,使学生有的放矢的查阅资料,提高自学能力和识图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法,提出科学合理切合生产实际的项目让学生进行检测。结合掌握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按照检测步骤、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完成所需检测项目,并做好检测数据的记录,填写检测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分析零件是否合格,最后出具检测报告。此环节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提升专业技能。

4.3课后拓展

教师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对评分较高的学生下发“现实运用小任务”,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把实践情况反馈回来。针对评分较低的同学下发“温故而知新”小任务,要求学生将项目检测过程自行到理实一体化教师进行再次检测,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点和实操技能。

5.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结合教师综合评价。包括:知识评价:线上教学结合线下平台进行综合知识评价。能力评价:从教学能力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职业素养评价:教师结合相关专业要求以及行业素养,制定考核标准,并提前下发给学生,达到素质培养贯穿始终,促使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思想素养评价: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课后发布调查问卷,收集课堂教学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及策略。

6.教学反思

6.1教学效果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时,利用合理有效信息化手段,增强知识的生动性、趣味性。课堂上,构建理化一体化。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实践性。通过工匠精神,爱岗敬业事例的分享,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6.2教学特色

本课时的检测项目的选择来自于机械加工企业中质量检测项目。紧密练习企业实践,而且课程思政的融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始终坚持把素质培养贯穿知识、技能培养的全过程。

6.3反思诊治

对学生素养评分不够智能,未达百分之百客观。将设计更加智能科学客观的评分标准和评分体系。老师评价体系单一,学生反馈渠道少[3]。将建立学生评价教师,以及教师互评的平台,多渠道收集教师评价和反馈意见。理实一体化教室设备不足,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实训实操需求。将增加设备和检测仪器,充分满足质量检验项目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谭倩芳.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重点考察项目分析——以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243.

[2]  张冬华,钟方圆,周鑫,陈竹盛.基于教学能力大赛的教学设计——以正常人体结构“脊柱”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5):43-44.

[3]  吴石英,俞小和.教学反馈、教学反思与高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4):105-109.

作者简介:谌鑫(1985-),女,贵州织金人,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