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复位”:返校复学后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

2020-10-26陈虹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焦虑

陈虹

摘要: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各省市立足本地疫情形势有序开学。学生返校后,容易出现无法忍受不确实性、焦虑、学习倦怠等心理问题,班主任可通过与个别学生谈心、筹建班级互助小组、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密切家校沟通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平稳过渡。

关键词:心理复位;焦虑;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

2020年4月24日,针对各地中小学开学复课,教育部要求加强返校后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指导建议。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力量,有必要对学生返校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预判,厘清思路,掌握必要的工作方法,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复位”。

一、返校后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无法忍受不确定性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IU)指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存在的认知偏差。面对模糊的、不确定的信息,高IU个体会更敏感,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并将其解释为危险性信息,引发无事实依据的过度担忧,迫不及待地做出决策。新冠疫情的发生,因其高不可知性、高传播性、高危害性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安全,更是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除了对疾病本身的恐惧之外,生活规律与学习秩序被迫打乱、生活空间缩小、人际交往活动中断、家庭成员间摩擦等,让本就缺乏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中小学生更容易体验到焦躁不安、挫折感与丧失感,迫切希望重拾学习生活的掌控感。而新冠疫情的复杂性、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学业任务的急迫性增加了学生预测未来的难度,加剧对现实生活中不确定性的关注与担忧。

(二)焦虑

焦虑是个体面对潜在挑战或威胁事件时出现的情绪反应。学校复学复课后,中小学生因其认知特点、性格特质、任务要求等出现多种焦虑体验:首先,学生因无法准确预测返校后的作息安排、后勤保障,缺乏安全感,出现紧张情绪;其次,部分学生因长期处于舒适的居家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对父母加重依赖,返校后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最后,毕业年级学生备考计划被迫打乱,学习压力大,随着升学考试时间临近,易出现焦躁情绪与考试焦虑。

(三)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指学生在经历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后精力耗竭、逐渐丧失学习热情、效率降低、退缩不前等身心反应。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模式被迫调整。居家缺乏学习氛围,学习自主性降低。在线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压力大,易产生精疲力竭之感,引发焦虑体验。如果不及时干预,会降低学习兴趣降低,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等消极学习心理。

二、返校后班主任开展心理工作的策略

针对学生易出现对不确定性忍耐程度降低、多元焦虑体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家校共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整合资源,做好信息发布

班主任是防疫知识的宣讲员、学生学习的监督员,更是家校合作的协调员。首先,要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增强关于身心防疫知识的筛选、辨别、运用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分享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防控新进展,引导学生与家长坚定防疫信心。

其次,及时发布学校为学生返校制定的保障措施,注重与家长的双向沟通,针对家长的疑虑、建议逐一电话解答,避免家长因文字误读产生疑惑与抵触。关于教学管理、作息安排、后勤保障等学生与家长关心的信息,班主任要正确解读,降低因不确定而引发的焦虑与担忧。

最后,立足学生与家长需求,主动推送最新的防疫知识。与专职心理教师协同合作,围绕学习心理、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意志培养、生涯规划等主题,结合抗疫实际,推送心理学科普知识,让学生与家长做好返校的心理准备,获得安全感与希望感。

2.理解关切,提供有温度的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作为新冠疫情的亲历者,较之学生肩负更多的责任,往往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同样也会出现紧张、焦虑、倦怠等负性情绪体验。首先,班主任要提醒家长觉察自己的身心状态,做好情绪的自主调节,阻断负性情绪在家庭中“发酵”,避免良好的家庭氛围被破坏,为学生树立情绪管理的榜样,给予学生稳定的陪伴与支持。

其次,帮助家长讲好战疫故事,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与榜样力量,唤醒学生的英雄主义情怀,树立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坚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价值追求,以更广博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崇高的追求为心理赋能,接纳现实情境的模糊性,克服暂时的生活窘境,消解学业倦怠。

最后,鼓励家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智慧,启发毕业年级学生“重过程、轻结果”,矫正“非黑即白”的价值判断,摒弃灾难性思维倾向,培养成长型思维,引导孩子正确评估考试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消极预期,增强行动力,缓解考试焦虑。

3.云端家访,做好返校前心理普查与在校问题反馈

学生返校前,班主任应与家长逐一联系,进行线上家访,建立家校沟通记录,充分掌握学生的应激压力源及典型的情绪问题。建立心理健康台账,供专职心理教师参考,为返校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的制定提供有针对性的现实依据。初步筛查出“高风险”学生,实施“一人一策”制定疏导方案,帮助家长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资源。

学生返校后,班主任也可以运用云家访的形式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采用“三明治”沟通法,将问题反馈、教育建议镶嵌在肯定认同与鼓励支持中,提升家校溝通愉悦度,形成家校合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时效性。中小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不断整合的关键期。班主任需引导家长接纳学生的自主意识,营造平等、尊重、融洽的家庭沟通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共同找寻学业倦怠等问题行为的解决路径。

(二)认真倾听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1.认真倾听,恢复师生情感联结

学生情绪的表达暗示着其内心的诉求与需要未被满足。针对学生的情绪,班主任需积极关注,宽容接纳,认真倾听,换位思考,正确解读。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质量是影响其学习投入首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更加积极、专注、持久地投入学习中去。

针对因受疫情影响产生高需求的学生,班主任需要遵循“先情绪,后问题”的处理原则,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班主任提高自己的情感卷入,与学生同频共振,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理解与尊重。以发问取代说教,鼓励学生回溯居家学习的经历,适度“留白”,为学生提供宣泄情绪的出口。引导学生认识到焦虑、压力的积极意义,厘清负性情绪背后蕴藏的绝对化信念,改变过分理想化的价值预期,建立对自我、人际关系、客观环境等多元、开放、现实的评价体系,在帮助学生纾解情绪的同时实现心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2.筹建互助小组,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的班级团体依恋类型可以预测学习倦怠。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安全型团体依恋个体会激活积极的内在表征模型,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学习压力。而焦虑或回避型依恋个体则因为负性的团体以及自我图式、消极的情绪体验、贫乏的同伴支持、匮乏的应对策略而行动力不足。

首先,为唤醒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增进同伴间的信任支持,班主任可从显性、隐性文化建设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资源,应对学习倦怠。例如,为学生提供洁净的教室环境,维持原有的班级座次,增加学生的安全感与亲切感;收集每个学生的防疫愿景与同伴祝福进行公告栏布置,营造积极接纳、温馨和睦的班级氛围。同时,学生可参照同伴的防疫愿景,丰富自己的价值标准,让自身的价值判断更落地,提升安全感、掌控感与幸福感。

其次,班主任可通过筹建互助小组的方法,提升班级文化软实力:选用学生自愿或教师安排的方式,筹建4人左右互助小组。每天抽取10分钟的休息时间,进行组内互动。低年级小组可以进行合作性游戏、讲故事;高年级小组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交流情绪调节技巧,共同学习防疫知识,分享提升学校效率的方法,总结每天的学习成果等。互助小组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融入感,建立亲密联系,汲取彼此的心理能量。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全面详尽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個体对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与无法忍受不确实性、考试焦虑、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乐于挑战,善于理智分析模糊情境,行动力强,对不确定性的忍受水平较高;这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可以取得理想成绩,考试焦虑水平较低,不易出现学习倦怠。因此,培养自我效能感是班主任增强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有力抓手。

学生返校后,班主任可协调科任教师共同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夯实基础,提升知识的衔接性与自我的获得感;组织学生总结分享自主学习时的学习策略,挖掘居家学习的成功体验,消退因学习效率欠佳引发的挫败感,并鼓励学生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辅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将学习目标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任务,由简入繁、拾阶而上,逐步增加学习难度与学习时间,提升学生的掌控感。

此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要将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融入学科教学中,课堂互动中注意多肯定、少批评;学科教学时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防止有的学生“吃不饱”,降低学习兴趣,又要避免有的学生“不消化”,积累失败体验;给予学生多元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稳定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当学习状态与成绩出现波动时,不要过分妄自菲薄,用成长的心态去接纳自我。

参考文献:

[1]喻庆明.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4).

[2]郭瞻予.“非常时期”中小学家校协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J].辽宁教育,2020(8).

[3]俞彬彬.心灵沟通、对话赋能——疫情期间教师心理调适及家校沟通[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2).

[4]陈颖.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学业归因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心理月刊,2020(1).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焦虑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