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肉治疗仪结合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0-26袁培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治疗仪偏瘫脑梗死

袁培

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二病区 (天津 300000)

脑梗死好发于50~60人群,多发生于有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基础病史或者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人群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等。脑梗死偏瘫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遭到损伤时导致脑动脉管腔狭窄,造成局部血栓的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闭塞,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坏死,使神经功能发生障碍,预后效果欠佳[1]。因此,积极探求有效的干预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降低预后风险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神经肌肉治疗仪结合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6~69岁,平均(65.72±3.25)岁;体质量指数17.5~24.3 kg/m2,平均(22.03±0.89)kg/m2;病程15~30 d,平均(22.51±3.62)d。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7~69岁,平均(65.62±3.20)岁;体质量指数17.8~24.4 kg/m2,平均(22.07±0.85)kg/m2;病程15~31 d,平均(21.59±3.4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CT、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确诊;首次发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肝、肾功能衰竭;过敏体质;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呼吸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协助患者穿衣,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并协助患者做伸屈活动,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加强肌力、关节活动度,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渐增加时间及运动强度,由最初的协助到患者逐渐可以自主运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治疗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5951型):每个通道电流强度可分别设置,根据患者病情设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低频或中频范围的双向方波刺激瘫痪肌肉,每次干预时需将4个电极套以浸透湿水的绒布衬垫,分别放置于瘫痪肢体处的上臂、前臂、大腿、小腿前后肌群4块肌肉相应部位,分两路同时单独输出,频率为80 Hz 或200 Hz,电流量为20~40 mA,20 min/次,1次/d,共干预20次。

1.3 临床评价

(1)干预前、干预20 d 后,参照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两组的平衡能力,共14个项目,总分56分,分数越高平衡能力越好[2];(2)干预前、干预20 d 后,通过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评估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共8个项目,总分48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BBS 评分

干预前,两组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0 d 后,两组BB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B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BB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BBS 为Berg 平衡量表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0 15.21±2.62 31.19±4.21a观察组 40 16.15±2.78 37.08±5.14a t 1.230 4.433 P 0.225 0.000

2.2 MAS 评分

干预前,两组M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0 d 后,两组MA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M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MAS 为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0 26.72±3.41 30.58±3.43a观察组 40 27.11±3.57 35.32±4.17a t 0.500 5.552 P 0.619 0.000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多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虽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护理周期较长、效果较慢,训练过程中患者多以被动方式参与,无法调动其积极性,且训练时间有限,所以整体康复效果欠佳。

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建立神经侧支循环及神经轴突突触联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使康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4-5]。通过及早地对患者的偏瘫肢体进行按摩、被动式关节运动,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维持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功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避免血栓的发生。神经肌肉治疗仪使用不同频率的双向方波刺激患者的瘫痪肌肉以及拮抗肌,使两者有规律地进行交替收缩,起到相互抑制的作用,使痉挛肌的张力减少,从而改善拮抗肌功能,控制患者偏瘫肢体的肌肉痉挛及萎缩[6];同时,电极作用可以增强患者局部表皮肌肉、神经运动的血液循环,具有消肿、缓解疼痛等作用,患者通过被动的功能训练,可改善肌肉萎缩,还可使局部神经得到恢复;通过电刺激传入神经,上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促使患者的神经功能重组,从而加快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采用神经肌肉治疗仪结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干预,可加强本体感觉的生物反馈系统,建立新的感觉运动反馈。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反复式主动运动训练,可唤醒机体残存功能的运动细胞,加强患者偏瘫患肢的肢体肌力,加快患侧肢体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肌张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临床训练自律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0 d 后,两组BBS、MA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神经肌肉治疗仪结合康复护理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显著。综上所述,神经肌肉治疗仪结合康复护理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可提高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治疗仪偏瘫脑梗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