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房按摩仪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2020-10-26周海英阮丽玲曾美英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乳汁泌乳母乳喂养

周海英,阮丽玲,曾美英

江西省广丰区中医院 (江西上饶 334600)

剖宫产产妇常因术后切口疼痛、体位限制及自理能力低下等因素影响,易出现乳汁淤积、乳房胀痛等状况,若不及时处理,可引发脓肿,延迟新生儿母乳喂养时间,不利于早期母乳喂养。目前,乳房热敷、乳头刺激等是缓解乳房硬结、胀痛症状的常用方式,但作用较为缓慢[1]。中医理论认为,产后乳络不通、气血不畅、经脉阻塞均会导致泌乳受限,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中医特色护理从整体出发,通过追本溯源予以产妇针对性护理,在减轻乳汁淤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乳房按摩仪是采用现代电子技术研制的中低频电子脉冲医疗设备,利用多种波形的中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人体表面,从而达到缓解病灶、促进康复的效果。本研究探讨乳房按摩仪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119例产妇,按照产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年龄24~38岁,平均(28.74±2.21)岁;孕周37~42周,平均(39.84±1.02)周;初产妇39例,经产妇21例。对照组年龄24~37岁,平均(28.72±2.11)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5±1.08)周;初产妇37例,经产妇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单胎足月妊娠;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行剖宫产;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瘢痕子宫;早产、引产史;母乳喂养禁忌证;严重妇科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取天花粉、党参、丹参、麦冬等各15 g,厚朴、枳壳等各12 g,大黄、通草等各10 g,鲫鱼1条,1 000 ml 水,温火煎熬1 h,于产妇产后6 h 指导其口服汤汁,早晚各1次;取乳根、少泽、膻中为主穴,气血虚弱的患者加足三里、胃俞为配穴,肝气郁滞的患者加太冲、内关为配穴,通过推、拿、揉等步骤实施穴位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 min,3次/d;护理人员左手托拢产妇单侧乳房,右手用大鱼际沿产妇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做放射状按摩,10 min/次,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乳房按摩仪:产后6 h 使用深圳倍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BK501型乳房按摩仪,产妇取仰卧位,将耦合剂涂抹至胸腺专用电极片黑色面,然后放置在产妇双侧乳房,选择催乳模式,设置初始时间为20 min,强度为180~250 Hz,逐渐延长时间并增大强度,2次/d,持续使用3 d。

1.3 临床评价

(1)乳房胀痛:产后3 d,比较两组乳房肿胀、疼痛情况,乳房触之如唇为轻度肿胀,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肿胀,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肿胀;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的疼痛情况,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2)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后第3天泌乳量及产后泌乳始动时间。(3)纯母乳喂养率:于出院前1 d 调查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可完全满足婴儿需求为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完后需补充配方奶粉为混合喂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房胀痛

产后3 d,观察组乳房肿胀、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

观察组产后第3天泌乳量多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纯母乳喂养率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6.67%(52/60),高于对照组的71.86%(4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2,P=0.020)。

表1 两组乳房胀痛比较(例)

表2 两组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产后第3 天泌乳量(ml) 泌乳始动时间(h)观察组 60 180.50±15.51 25.73±4.52对照组 59 158.77±16.29 31.54±3.10 t 7.453 8.164 P 0.000 0.000

3 讨论

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疼痛明显,且母乳喂养时会牵拉伤口加剧疼痛,因此产妇易出现惧怕喂养情绪,减少喂养次数,导致乳房充盈过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胀痛。乳房胀痛会使乳头变短、乳晕变硬,新生儿无法含住乳头,致使乳房缺少有效的吮吸刺激,从而影响乳汁分泌。同时,术后疼痛、活动及饮食受限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致使产妇情绪低落,睡眠出现障碍,减少产后泌乳量,增大母乳喂养困难[3-4]。

乳房按摩仪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乳头、乳腺及乳晕,使乳房内部出现机械震荡及旋转,并通过模拟新生儿吮吸诱发泌乳反射,促进泌乳素分泌,增加泌乳量及乳腺畅通度,从而缓解乳房胀痛[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乳房按摩仪配合中医特色护理用于剖宫产产妇中,利于刺激乳汁分泌,疏通乳腺管,减轻乳房肿胀及疼痛,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中医将乳汁淤积归属“乳痛”范畴,乳汁由气血所化,气血为水谷精微所生,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乳量少因生化不足,气血两虚,脾胃虚弱,致使乳汁化源不足,或气机不畅致乳汁无法畅行。中医穴位按摩通过捏掐乳根以疏通乳络,调理阳明气血,推膻中以宽中理气,行气活血;太冲、内关可调肝气,肝气疏泄正常可促使乳汁分泌;足三里、脾俞可益气补血,调和脾胃,从而增加乳汁生化之源。诸穴配合共同加快乳房血液循环,刺激泌乳素分泌,增加泌乳量,并疏通乳腺,从而减轻乳房胀痛。乳房按摩仪通过刺激乳腺调节乳房内部神经反射,促使乳房结缔组织产生运动,不仅可加快乳汁排出,缩短泌乳始动时间,还可刺激乳腺细胞分泌,弥补新生儿吮吸次数减少引发的泌乳不足;此外,乳房按摩仪产生的按摩、振动可直接作用于乳房深部,有效促进乳腺发育及乳汁分泌,并疏通乳腺管,维持乳腺管畅通,降低乳腺深部组织压力,改善内部血液循环,软化乳房局部硬块,减少乳汁淤积,缓解乳房胀痛,增强产妇产后舒适感,增强喂养信心。

综上所述,乳房按摩仪配合中医特色护理能够减轻剖宫产产妇乳房肿胀及疼痛,增加泌乳量,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猜你喜欢

乳汁泌乳母乳喂养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