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10-26邓科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自发性开颅病死率

邓科

瑞金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瑞金 342500)

自发性脑出血主要指非外伤情况下各种原因引发的脑内出血,属于一种多因素影响的疾病,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在脑卒中患者中,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占比10%~30%,且致残率高达80%。小骨窗开颅术能够帮助患者清除血肿,尽快恢复神经功能,改善预后[1-2]。本研究分析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46~81岁,平均(60.51±2.14)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2例,丘脑6例;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5~15分,平均(9.51±2.14)分。试验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48~79岁,平均(61.34±1.1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4例,丘脑4例;GCS评分4~16分,平均(10.51±2.14)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大骨瓣开颅术:全身麻醉后,在血肿的体表投影区做一长度为15~20 cm 的马蹄形切口,切开皮肤后实施大骨瓣开颅术;随后以放射状切开硬脑膜,采用脑穿针穿刺血肿,慢慢抽出血肿液态部分;切开皮质1.5~2.0 cm,沿穿刺隧道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止血,于血肿腔内放置引流管。

试验组实施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结合头颅CT 检查结果明确血肿位置,以出血面积最大位置处与距离颅骨最近位置处的CT 层面为中心点,做一长度为6~7 cm 的切口,利用乳突牵开器撑开切口并钻孔,形成直径为4~6 cm 的小骨窗;随后利用脑穿针穿刺血肿,抽出部分血肿以达到减压的目的;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血肿情况,十字形切开硬脑膜,探针穿刺到血肿腔后,缓慢抽吸积血,以电灼方式处理活动性出血创面;清除所有血肿后,利用明胶海绵贴敷于患者血肿壁位置处,并留置硅胶管。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病死率。治疗6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疗效评估:治愈,NIHSS评分降低91%~100%,且未出现相关症状和体征;显效,NIHSS 评分降低45%~90%,且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有效,NIHSS 评分降低18%~45%,且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所改善;无效,NIHSS 评分降低<18%,或有所增加;死亡;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4]。(2)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3)比较两组血肿完全清除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病死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病死率比较

2.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28 3.82±0.35 36.51±4.52 392.41±9.62试验组 28 2.31±0.25 27.73±4.21 198.41±8.98 t 18.577 7.521 78.006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血肿完全清除时间比较

试验组血肿完全清除时间为(7.34±1.12)d,短于对照组的(9.31±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1,P=0.000)。

3 讨论

自发性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与患者先天性血管畸形及颅内肿瘤存在一定联系。该病的病理基础主要是患者脑出血之后形成血肿,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引发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组织性坏死和病变[5-6]。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原则为明确手术适应证,及时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迫,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脑功能和预后。

临床常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术、骨瓣开颅术及神经内镜清除血肿等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该病患者。皮瓣开颅术虽能够充分暴露术野,但术后切口较大,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极易损伤患者周围脑组织,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延误患者的恢复。小骨窗开颅术利用显微镜的帮助,能够有效扩大手术操作者的视野,更好地避开血肿周围血管,避免牵拉脑组织,最大限度减少继发性损伤,减少出血量,缩短血肿清除时间,且不会损伤患者脑组织,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神经功能和意识[7-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肿完全清除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能够充分发挥治疗效用,优势更明显,且符合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综上所述,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血肿完全清除时间。

猜你喜欢

自发性开颅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