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疗效

2020-10-26彭友彬刘新城杨镜秋林洁斌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尿管肌层冲洗

彭友彬,刘新城,杨镜秋,林洁斌

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广东汕头 515041)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也被称为浅表性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临床对于该病患者的治疗首选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TURBT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该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不彻底,仍会存在少量的切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癌细胞的种植概率[2];且电切的方式容易造成组织碳化,使分辨肌层存在困难,术后难以得到准确的病理分期[3]。基于上述问题,有关专家提出整块切除膀胱肿瘤的建议[4]。目前,国内外多位专家通过电极及激光的方式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并取得满意效果,但利用电切环进行肿瘤整块切除的报道较少[5]。本研究选取58例NMIBC 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transurethral enucleation of bladder tumor,TUEBT)治疗NMIBC 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NMIB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男25例,女4例;年龄42~75岁,平均(64.21±3.65)岁;肿瘤直径12~35 mm,平均(21.52±3.33)mm。试验组男26例,女3例;年龄40~73岁,平均(64.09±3.82)岁;肿瘤直径11~33 mm,平均(21.08±3.46)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予以5%的甘露醇清洁灌肠,采用硬膜外麻醉;待内镜进入膀胱后,先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数目,确定肿瘤基底部和输尿管开口的位置关系。

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利用电切镜常规切除瘤体,切割深度达到浅肌层深面,切割范围扩大至瘤体边缘2 cm;利用冲洗器吸出组织碎片后再次进境,切取肿瘤基底位置的组织送病理科检验;最后止血,留置尿管,手术结束。

试验组选择膀胱电切镜(德国史托斯,国械注进20163224523,型号:27005BA)进行手术,电切镜的功率为120 W,电凝功率为80 W,在肿瘤根部1 cm 处以“点切”的方式进行环形标记,标记的深度达到肌层;同时,控制冲洗液的流速,使膀胱始终维持在充盈状态,便于开阔手术视野;沿着浅肌层的深面,将电切环逆行推剥,再结合点切的方式切除整个肿瘤,利用电切环的外鞘勾出瘤体;最后取基底部组织送病理科检验,止血,留置尿管。

两组术后均予以常规性的护理措施。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膀胱痉挛、早期出血、闭孔反射和膀胱穿孔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9 26.52±3.69 27.64±4.12 5.64±1.31 7.15±1.23试验组 29 30.15±4.52 21.14±3.42 4.36±1.11 6.12±1.35 t 3.350 6.537 4.014 3.037 P 0.001 0.000 0.000 0.004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膀胱冲洗时间(h)尿管留置时间(d)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TURBT 治疗NMIBC 患者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肿瘤组织的定位较差,难以完整地切除肿瘤组织,甚至会出现部分标本肌层缺失的现象[7];且闭孔反射和膀胱反射等并发症的出现,会增加肿瘤散播种植的风险,导致难以完整地切除肿瘤[8]。TUEBT 则可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汪鑫等[9]研究发现,TUEBT 用于膀胱肿瘤的切除即高效又安全,患者术后的出血量和疼痛评分均有显著的改善。TUEBT 采用点切式的切开方式,可有效分开浅肌层和膀胱黏膜,利用电凝和电切等方式可推剥肿瘤基底,利于清楚辨别肿瘤的层次,而且对患者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小[10];点切与患者膀胱壁接触的时间较短,切割的深度、压力和时间均可得到有效的控制,电切环与点切的方式交替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神经穿孔的发生[11];另外,TUEBT剜出的组织面为天然解剖间隙,标志清楚,在操作的过程中先处理肿瘤的基底血供,可以保障手术视野的清晰和止血效果,从而有效控制术后出血,在降低早期出血发生的同时也有助于缩短术后膀胱冲洗和尿管留置时间;但相较于TURBT,TUEBT 需通过持续的膀胱灌注保障手术视野的清晰度,但为避免对组织器官产生过大的压力,更需严格控制灌注的速度和灌注量,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与此同时,TUEBT 是将肿瘤整块剜除,可避免切破肿瘤,降低癌细胞种植散播的风险,从而避免疾病的再次发作,有效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TUEBT 治疗NMBIC 患者效果优于TURBT,可更加完整地切除肿瘤,且术后膀胱冲洗、留置尿管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TURB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URBT。

猜你喜欢

尿管肌层冲洗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一种阴道冲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Notice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Sleep Medicine & Reelection of the Third Board of Directors of Sleep Medicine Specialty Committee,WFCMS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