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10-26孙伟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孙伟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骨科 (天津 301900)

股骨颈骨折在老年人中较常见,该病治疗难度较大。有研究显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病因复杂,多与患者身体功能减退、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及髋周肌群退变萎缩有关[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股骨颈骨折患者也随之增多。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如内固定、髋关节置换术等,但普遍存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等问题[1-2]。一般情况下,临床首选内固定治疗该病患者,但对于无法牢靠固定或达到满意复位的老年患者,临床应结合患者身体情况采用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行髋关节置换术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3]。本研究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为老年人(年龄≥65岁,均经X 线检查明确骨折范围及位置),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42 例)和对照组(36 例)。试验组男17 例,女25 例;年龄67~72 岁,平均(65.47±4.81)岁;左侧股骨颈骨折24 例,右侧股骨颈骨折18 例;Garden 分型Ⅲ型19 例,Ⅳ型23例。对照组男13例,女23例;年龄65~71岁,平均(67.91±4.07)岁;左侧股骨颈骨折20例,右侧股骨颈骨折16例;Garden 分型Ⅲ型15例,Ⅳ型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基本检查,行X 线检查,确定人工假体尺寸,充分进行术前准备。

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行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患肢;常规消毒后切开患髋外侧,分离肌肉及筋膜,取出股骨头颈部,修整股骨颈远侧残端,保留股骨距1 cm 左右;清理周围软组织,扩大髓腔后选择尺寸合适的人工假体置入,冲洗假体周围,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

试验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行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患肢;清理髋臼盂唇、髋臼窝内软组织及骨赘,磨削髋臼软骨面至软骨下骨板,放置髋臼杯,置入合适的人工假体,确定活动度与松紧度及复位良好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两组术后均应用抗生素1~3 d,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后即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1)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定,总分100分,<70分为差,70~79分为可,80~89分为良,≥90分为优。(2)并发症包括假体松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试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术中出血量(ml)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试验组 42 119.42±17.54a 415.75±57.26a 2.67±0.81 14.13±1.54对照组 36 71.09±7.48 264.19±34.62 3.10±1.21 15.24±1.36

2.2 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肌肉萎缩,软组织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减弱,且老年人多存在骨质疏松,更易发生骨折。女性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高于男性,主要与老年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有关[4]。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医疗负担,因此应积极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完善该病的临床诊治。保守治疗易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能会导致骨不连,因此在排除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后,一般均推荐采用手术治疗[5]。治疗该病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闭合复位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术,闭合复位内固定多适用于中青年患者,而超过65岁的老年患者多选择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在具体临床治疗中,不能单纯依据患者年龄选择手术方案,应结合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耐受度、基础疾病及骨折严重程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6]。老年患者的病情多情况复杂,不同医师制定的手术方案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对于髋关节置换术,目前研究的主要争议点在于全髋与半髋方式的选择。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试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基本一致,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的缺点,因此对于基础条件差的老年患者,可综合考虑评估,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因此在具体临床应用中需综合考虑,权衡患者出血风险与手术并发症风险,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而言,全髋关节置换术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的缺点,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上应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权衡患者手术耐受程度与手术并发症风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