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卧内收内旋位圆利针斜刺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10-26陈美芹范可津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操作者臀部疼痛感

陈美芹,范可津

1 龙岩市第二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2 龙岩市第一医院附属妇幼保健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梨状肌主要指人体髋关节外旋肌群中的一组肌肉,人体的多数坐骨神经需经梨状肌下缘位置出骨盆,随后行走于大腿上方,支配大腿后侧区域及膝下区域的运动和感觉。梨状肌综合征主要是指人体的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区域中受到卡压所引起的病症。该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患侧臀部及下肢部位出现明显疼痛感,属一种常见的下肢神经慢性损伤疾病[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刺、推拿及穴位注射等[2]。本研究探讨侧卧内收内旋位圆利针斜刺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82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试验组(4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4~63岁,平均(41.51±2.14)岁。试验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5~62岁,平均(42.34±1.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即患者存在外伤史或是受凉史;臀部出现疼痛感;梨状肌部位存在明显压痛感,同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60°会出现明显疼痛感,超过60°后疼痛感有所缓解;梨状肌紧张性试验结果呈阳性。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4~63岁;能够根据医师给出的治疗方案完成治疗。排除标准: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臀上皮神经损伤类似症状的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或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无法持续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3]。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叮嘱患者于治疗床上保持俯卧姿势;操作者先用掌根部位着力,对患者臀部及下肢后侧肌肉进行反复按揉搓摩,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然后操作者的双手拇指用力,对患者臀部梨状肌部位处进行反复拿揉,对存在粘连结节或痉挛的部位进行重点拨离及拿揉,加速症状缓解;若操作者的指尖力度不够,可利用肘尖施力,对患者梨状肌部位、臀部穴位及下肢穴位进行反复点、揉、拨、压,随即以手掌施力,对患者臀部及下肢后侧肌肉进行反复按、揉;之后利用掌推法,对患者臀部及下肢后侧部位进行反复推揉;最后,采用拍打法拍打患者臀部及下肢后侧;1 次/d,7 d 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休息2~3 d,共治疗3个疗程。

试验组采用侧卧内收内旋位圆利针斜刺法:患者保持侧卧位,健康一侧在下,略微屈膝,患侧在上;协助患者将患侧下肢髋关节向内收15°~25°,内旋约15°,同时适当屈膝;根据体型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圆利针,并注意明确按压时出现疼痛感的部位;进针点选于患者大转子顶部后方约1 cm 处,针刺方向为大转子部位向心沿梨状肌长轴方向,对准压痛点进行针刺;针刺过程中,若触及坐骨神经,则患者下肢会出现类似放电的感觉,此时可以推针,随即改变进针方向重新刺入;若患者梨状肌存在大面积疼痛感,则操作者可在梨状肌内实施扇形样针刺,针刺后应留针,留针过程中,操作者切勿实施提、插、捻、转操作,勿在留针时附加任何操作手法,根据患者的针感消失快慢确定留针时间长短;通常情况下,患者梨状肌的酸胀感消失或明显缓解后,操作者即可取出圆利针;出针后应对患者的梨状肌进行适当点揉;每3天进行1次针刺,3次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休息2~3 d,共治疗3个疗程。

1.3 临床评价

两组均于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1)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且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为痊愈;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且功能活动基本正常,劳累后会出现轻微疼痛感及不适为显效;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及功能活动均有明显改善为好转;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为无效;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4]。(2)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总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感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疼痛评分为(5.43±2.61)分,试验组为(5.16±2.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4,P=0.329);治疗后,对照组疼痛评分为(4.35±2.46)分,试验组为(3.21±2.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0,P=0.021)。

3 讨论

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臀部疼痛,且疼痛感可能向下肢放射,严重时患者不能正常行走或行走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需要休息片刻后方能继续行走,甚至患者臀部会出现“灼烧样”的疼痛感,且双腿难以屈曲,影响夜间睡眠质量[5]。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便、打喷嚏及咳嗽均会引起患者腹压增加,导致患侧肢体出现严重窜痛感。传统推拿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松解粘连、活血祛瘀及解痉镇痛的效果,但由于梨状肌在人体内位置较深,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医学专家卢鼎厚教授所写的《肌肉损伤和颈肩腰臀腿痛——阿是穴斜刺治疗肌肉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一书中,对针刺法治疗肌肉损伤有详细介绍。该治疗方法主要是将《灵柩经》中所记载的阿是穴斜刺针法进行传承并简化,在急性、慢性肌肉损伤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且疗程短、费用低、实际操作简便。在胡超伟先生所写的《圆利针疗法》一书中对圆利针治疗方法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基于此,结合圆利针与斜刺法,克服了因梨状肌位置较深常规推拿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难题,同时采取侧卧内收内旋位,通过斜刺将圆利针有效刺入肌内并适当调整刺入深度及刺入方向,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侧卧内收内旋位圆利针斜刺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猜你喜欢

操作者臀部疼痛感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不同体位所受辐射剂量特征分析
对称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手到病除
激活臀部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