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联合亚甲蓝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0-10-26黄喆钟旺鑫曹小峰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亚甲蓝电切术消化道

黄喆,钟旺鑫,曹小峰

全南县人民医院 (江西全南 341800)

消化道息肉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其主要受累部位涉及食道、胃部、结肠、十二指肠等,以消化道黏膜隆凸为主要病理表现。该病临床症状的特异性较低,早期检出难度较大,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继发癌症的概率较高[1]。随着内镜技术的完善,目前,临床多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患者,并于术中辅以有效的黏膜注射液,可提高一次性根除率,并可及时进行病理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2]。本研究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联合亚甲蓝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7岁,平均(53.26±2.68)岁;息肉直径14~32 mm,平均(21.68±0.52)mm;19例病灶位于结肠,2例病灶位于胃底,2例病灶位于食管,3例病灶位于十二指肠,3例病灶位于直肠,1例病灶位于胃窦。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4岁,平均(54.01±2.67)岁;息肉直径16~33 mm,平均(22.01±0.51)mm;20例病灶位于结肠,1例病灶位于胃底,3例病灶位于食管,3例病灶位于十二指肠,2例病灶位于直肠,1例病灶位于胃体。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消化道系统病理诊断学》对消化道息肉的诊断标准[3];接受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具有自主认知能力。排除标准: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禁忌证的患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患者[4]。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仪器使用富士能EG-250WM 胃镜、肠镜及配套高频电刀、一次性黏膜注射液针具、息肉套圈等,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手术操作。术前肌内注射10 mg 地西泮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57,2 ml:10 mg)、20 mg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707,1 ml:10 mg)。

对照组术中选用肾上腺素2 ml+0.9%氯化钠注射液38 ml 的混合液为黏膜注射液。试验组术中选用0.4 ml 亚甲蓝注射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827 2 ml:20 mg)为黏膜注射液。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注射液用量、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创面渗血、赘生物残留)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

疗效评价标准:术后复查无赘生物残留,无并发症,为显效;术后出现轻微创面渗血,为有效;术后并发症严重,且有赘生物残留,需进行二次手术,为无效[5];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注射液用量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总注射液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注射液用量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注射液用量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总注射液用量(ml)试验组 30 18.02±0.62 16.23±1.29 8.59±0.18对照组 30 27.63±1.14 30.42±1.52 15.42±0.58 t 10.526 11.623 7.859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术后2例出现轻微创面渗血,经局部止血措施后改善。对照组术后3例出现不同程度创面渗血,经局部止血措施后改善;1例复查存在赘生物残留,接受二次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二次手术率为0.0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是呈慢性进展型的黏膜疾病,具有一定癌变概率,临床多建议实施早期切除,并进行病理诊断,以明确后续治疗方案[6]。内镜技术的完善为消化道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经由内镜辅助检查,可对病灶情况进行高清、客观的观察,精准进行病理诊断。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可最大限度减少手术机械性创伤,提高手术精准性,借助高频电流热量促使手术病灶组织变性、坏死,减少手术出血,可依据内镜反馈信息缩短手术时间。

部分消化道息肉受生理结构遮挡、息肉大小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隐匿性,手术时易出现病灶遗漏,影响手术质量,是导致消化道息肉患者二次手术的主要因素。于内镜手术下,辅以亚甲蓝注射液,可显著提高胃黏膜隆起型病变早期的检出率;针对不典型增生及黏膜上皮化生情况,可依据术中染色情况,于一次性手术下进行病灶探查及清扫;此外,西医药理分析显示,亚甲蓝具有慢性止痛效应,利于患者术后疾病转归[7-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总注射液用量少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联合亚甲蓝治疗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亚甲蓝电切术消化道
肛门疾病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对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亚甲蓝光病毒灭活血浆的研究进展*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一种检测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试剂盒的应用评价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