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想说”“乐说”“会说”

2020-10-21张悦

教育·校长参考 2020年2期
关键词:攻击性语言表达动作

张悦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皮亚杰认为刚出生的儿童的动作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思维活动。当儿童的动作和语言开始迅速发展,并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往时,幼儿的思维开始逐步发展。最开始,幼儿是依靠动作感知进行思维活动,在语言出现后,幼儿开始用语言加强思维。這一过程的开启,幼儿会改变过去用哭闹、发脾气和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习惯,开始更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语言与思维连接好的幼儿会更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更少哭泣、发脾气和攻击性行为。而语言和思维连接不好,会更习惯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语言和思维连接不好的幼儿,动作则是他们沟通的方式。长此以往则形成用动作表达的习惯,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那怎样帮助幼儿建立语言与思维的连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呢?

营造良好的师幼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前提。教师应在相处的过程中和幼儿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减少幼儿面对成人时所产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教师可每天早晨向幼儿主动问好,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对他的喜爱。多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经常与幼儿谈话,激发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当幼儿愿意表达时,教师要蹲下身来,目光平视幼儿,耐心倾听,并给幼儿充足思考的时间,让幼儿感受到平等与尊重。在幼儿因为语言表达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时,教师要多一些包容,与幼儿沟通使用积极的语言,避免批评和斥责。

帮助幼儿正确清楚的表达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可利用好幼儿一日生活中所处的情景,为幼儿提供帮助,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表达。在幼儿表达遇到困难时,用直接告诉和亲自示范的方法给幼儿提供帮助,引导幼儿学会表达。

如:在幼儿想加入到同伴间的游戏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提醒幼儿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对不起”“谢谢”“不客气”等。在幼儿用语言表达后,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说不清楚时,提醒幼儿不要着急,慢慢说,并帮助幼儿理清思路。通过在生活情景中的不断练习,使思维逐渐与语言建立链接,从而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主客体交换的过程中发展的。”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避免单一的语言模式,让幼儿在绘本阅读、语言游戏、看图讲述、谈话等活动中学习,感知字、词、句、篇章、语词、语音、语调,积累听说的经验,吸收外界更多的语言信息,经过思维不断地整合,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在幼儿园中可以多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如新闻播报、小记者、好书推荐、讲故事等各项活动,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建立自信心,并与教师、同伴交流,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家园合作,共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帮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集结家长的力量,争取家长的支持,实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育儿共同体”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可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激发幼儿对语言表达的兴趣,让幼儿获得对语言表达的美好体验。在通过与幼儿聊天,交流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和想法,让幼儿边想边说,帮助幼儿建立语言与思维的链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幼儿表达不充分或不正确时,家长要尊重幼儿,耐心倾听、及时鼓励,并给予必要的补充,引导幼儿正确表达。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次渠家园幼儿园)

猜你喜欢

攻击性语言表达动作
下一个动作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小小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