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醒》叙事艺术浅析

2020-10-21王敦权

名作欣赏 2020年7期
关键词:叙事方式苏醒艺术特征

王敦权

摘要:《苏醒》是蓝予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南方都市风情小说。作者以林晓拉、林晓嫣、林晓冰三姐妹等人的命运沉浮折射改革开放始至21世纪初二十多年间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作者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对叙事的方式方法和表现技巧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了特色比较鲜明的叙事艺术特征。

关键词:蓝予 长篇小说 叙事方式 艺术特征

蓝予的长篇小说《苏醒》(羊城晚报出版社2018年版),是一部主要以深圳特区生活为背景的都市言情小说,也是一幅充满湘、粤南方地域特色的风情画卷。改革开放春潮涌动,深圳特区吸引着林晓拉、林晓嫣、林晓冰三姐妹以及郭俊、亮子、白勇、姜学军等诸多年轻人怀揣梦想纷至沓来,在特区的广阔背景下演绎着色彩缤纷的人生,故事随之展开,人性亦随之呈现。梦想与现实、传统与新潮、爱情与事业、亲情与商情的不断冲突,不断融合,沉淀为小说探索人生价值,拷问生命意义的深刻内涵。小说架构迂回,语言清新,人物鲜活,情节曲折,细节丰满,抒写自然。

故事情节的开合交叉与密集细节的从容呈现

《苏醒》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林晓拉、林晓嫣、林晓冰三姐妹的生活经历和场景这三条线展开。三条线有平行也有交叉,主线当然是围绕主人公林晓拉的。林晓拉顶职进入红星造纸厂工作,打球,恋爱,失恋,辞职;在广州房地产公司打工,参加美容培训;到桂林与人合办美容院,巧遇白勇;去深圳金属贸易公司信息部应聘,在集团公司总部任办公室主任多年,竞聘落选辞职,与白勇相恋,与白勇合办公司,白勇遇害、患乳腺癌;与刘明亮离开深圳回乡山居。第二条线是围绕林晓嫣的:林晓嫣在红星造纸厂幼儿园当老师,爱唱歌跳舞写信,与马海涛热恋,马海涛车祸丧生,被H趁机接近并造谣中伤,郭俊解围公开追求;去深圳机关幼儿园应聘成功,与夏沙沙为友,与姜学军恋爱结婚离婚,与陆小可交友拒绝其求爱,郭俊再度追求再遭拒绝,与关俞清陷入爱河同居而后分手,接纳郭俊。第三条线是围绕林晓冰的:林晓冰在红星造纸厂少年生活,体校读书;到深圳金属贸易公司分公司营业部当会计,引发挪用公款风波,辞职,无业,交酒吧歌手男朋友,酗酒打架被判刑。小说的故事情节除了按这三条线布展以外,还有诸多支线细线开合交叉,形成网状结构,情节本身就赋予了丰富性和立体感。众所周知,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基本要素。可见,情节的巧妙布展和得当的表现方式何其重要。

从上述罗列的情节线索来看,《苏醒》故事的所有情节,平常、平凡、生活化,有现实感,既不诡异,亦非离奇,可为何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深深打动读者?关键是得益于一个紧接一个密集细节的从容呈现。

(一)叙人的细节。以描写林晓拉为例——“她的皮肤被晒得黑红黑红的,很健康。她的嘴唇有种刚毅果敢的味道,鼻子高而挺,侧面看特别有个性,轮廓分明。一双大眼睛锐利敏感,似乎能瞬间洞察一切,她的目光变幻不定的,有时热烈,有时俏皮,有时冥思苦想。她有一头浓密直顺的头发和一对丰满的胸脯,显得分外美丽和有活力。她喜欢扎马尾,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头发总是骄傲地一甩一甩的。每个从她身边经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朝气和阳光。”这是21岁魅力四射的林晓拉。“站在一旁的刘明亮看到林晓拉那绝望的眼神就像枯井,空洞、黑暗和干涸,那是人们面对绝境的无从选择。”这是恋人白勇遇害后失魂落魄的林晓拉。当然,还有写林晓嫣、林晓冰和其他人的许许多多的细节,入微传神。

(二)叙事的细节。“她坐在饭桌前兴致勃勃地将今天收到的信拿了出来,如同面对一个个礼物,她用剪刀轻轻剪开信封,小心翼翼地抽出信,铺开展平,她喝口水,这才慢慢读起信来。”简短几句,林晓嫣细致、耐心、优雅之形象得以充分体现。

(三)叙景的细节。这里所言之景指风景、场景。“次日一大早,天放晴了,万里长空一碧如冼。广场前绿茵茵的草地上,泥土还是湿润润的。小草的叶子上,一滴滴圆圆的晶莹的小水珠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亮光。一些老人靠在长椅上闭目养神。”林晓拉化了新娘妆,相约白勇去民政局登记结婚,路过小区广场时眼里十分美妙的场景。

(四)叙境的细节。此境指心境、环境。“房间静得仿佛掉地一根针也能听见。此刻,无论多华丽的语言都会显得捉襟见肘,枯燥乏味。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姐妹仨隔着小被单紧紧地拥抱着……”马海涛因车祸丧生,林晓嫣痛不欲生的心情,姐妹对她的关心和安慰的寂静环境。

《苏醒》中诸如此类的细节比比皆是。因为众多的细节呈现,对人物的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对周围环境和自然风景的具体描写,增强了生动性和真实感。因为逼真细致的细节呈现,对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多人物的粉墨登场与出场顺序的刻意安排

《苏醒》涉猎的人物据统计近50个。这众多的人物在小说故事中粉墨登场,其出场先后顺序、出现的节点和频率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安排得自然而然又恰到好处。殊不知,这正是作家蓝予的费心之处和高明之处,小说从架构起笔到付梓出版,耗时十载,经精心构思,巧妙安排,反复打磨,早已浑然天成。正由于有诸多人物在场,小说叙述的笔触才不会单一呆板,才富有弹性和张力;小说的主题才不会肤浅孱弱,才显得深刻和丰富。

縱观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叱咤风云的伟人,也没有身价显赫的权贵,都是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平常人,随时随地可见的“小人物”。“小人物”是许多作家一直重点关注的对象。《苏醒》亦如此,通过这些“小人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起落沉浮,其中的良善与邪恶,坚守与背叛,洁身与沉沦,高尚与自私等行为表现和心理揭示,构成了万象俱全的“大社会”。《苏醒》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基本上是有其原型的,因而,“立言的诚实”、“细节质感的逼真入微”也就顺理成章了。不仅如此,《苏醒》中这些人物出场的顺序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事件发生发展的需要,作者刻意(绝非随意)安排的。下面以主人公林晓拉遭遇挫折、打击的系列事件为线索,分析人物出场的顺序及规律。

毛遂自荐更换工作受阻(谁阻?为何受阻?陶副厂长要安排侄媳妇)——李建背叛爱情(为何背叛?迎合办公室刘主任换一个工作环境,与刘主任之女刘美丽谈恋爱得到凤凰牌自行车)——表嫂的不屑(辞职后去广州找工作,姑妈姑父带她去表哥表嫂家,表嫂态度冷漠,还对她冷嘲热讽)——遭栽赃(人事处处长见证她“拼命三郎”“泥人”故事,董事长太太嫉妒其美貌便故意栽赃)——调离办公室(为何?沙总请气功大师贾大师来公司发功,她未能接到功力,疑是“奸臣”,调离办公室,贬去分公司。业务科长、财务总监表示接受了气功,均有强烈反应卜匿名信诬陷竞聘落选(她不陪吴总打麻将,李娟献殷勤献色相,她竞聘失败,李娟竞聘成功)——小芹的不领情和伤害(她送礼物给白勇之女小芹,公仔大娃娃被扔)——白勇遇害(客户L为赖掉3300万元欠款,雇凶手P杀害白勇)——患乳腺癌(主治医生安慰她并为她做手术,刘明亮照顾和陪伴她。)

很明显,《苏醒》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场,总是伴随着与其有关的事件出现而出场,时间不长,频率不高,节点不多,有的甚至一闪而过,不留痕迹,如陶副厂长侄媳妇、人事处处长、业务科长、财务总监、L、P、主治医生等。这些人物似散点式,构不成线亦构不成面,只是顺应事件,起牵引、点缀作用。这正好又反衬了主要人物如林晓拉三姐妹、李建、白勇、刘明亮、郭俊、马海涛、夏沙沙、李娟、姜学军、关俞清等长时间、高频率、多节点的出场与在场。这些主要人物的活动是线性的、网状交错的,便构成了小说故事的立面,构成了小说故事的多维空间。

叙述方式的手法多变与预设伏笔的大胆创新

《苏醒》的叙述方式,几乎囊括了我们常用的五种叙事方式,即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第一章开头就使用了倒叙的手法,展开故事,吸人眼球,引人人胜。故事展开后几种叙述方式的交替使用、灵活变化,叙述的多元化以致叙述者(作者)饶有兴致,读者亦兴趣盎然,有效地避免了诸多长篇小说显得冗长、枯燥、呆板的通病。尤其令人称道的是,《苏醒》采用的叙述视角——“作者全知”,这种叙述视角非常契合这个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的需要。“作者全知”视角,既写客观存在的东西,诸如人物、景物、实物、环境、对话、行为等,又写主观世界的东西,诸如心境、梦境、意念、想象、幻觉等,还能同时写不同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将实与虚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突破时空障碍,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叙述。

《苏醒》不仅在叙述方式上多样化,还特别注重在预设伏笔上大胆创新。一是预设的相关伏笔,当故事进行到合适程度时便呼应出来。如:“林爸爸因老伴的去世一下子憔悴了许多,一夜间,他的头发全白,仿佛老了十岁。”在林爸爸患病需要照顾、进养老院等节点上随之呼应出来。二是预设的伏笔,能让故事产生更多变化。比如:“每台戏终归有主角,在众多的八卦新闻中林家三姐妹最令人瞩目,她们算是厂里的焦点人物,人称‘三朵金花。”这一伏笔看似简单,其实至关重要,所有的故事都围绕“三朵金花”展开。又如:“谁也没料到,没过多久,林晓拉的幸福感被晴天霹雳所粉碎,哭得昏天黑地。”这就有了后来的李建为了轻松体面点的工作和一辆自行车而背叛林晓拉,与并不喜欢的刘美丽结婚。三是连续预设伏笔,形成组合式,使故事推进的时间不断向后延伸。以对刘明亮的设伏为例——“刘明亮和林晓拉同住飞机楼,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每次面对刘明亮的帮助,林晓拉心里总是过意不去,不知如何回报他。刘明亮眼尖心明会不好意思地低声说一句:‘辣椒姐,我最爱吃你做的泡菜,特别有味。”“刘明亮每次看到辣椒姐笑得前仰后合,他感到特别满足和自豪。他就是想让林晓拉这么开心,这是他的心愿。”“辣椒姐,对于他来说,只是彩虹,只能远远地欣赏,不能走近,走近了,或许它就不存在了。梦会碎彩虹会消失,留在心里的美好,不会褪色。”“刘明亮听了,直掉眼泪,他握住林晓拉的手劝慰:辣椒姐,别怕,有我在,别怕,有我在!”“林晓拉经历了一如鬼门关的六个疗程的化疗和33天的放疗后,刘明亮和林晓拉领了结婚证,决定远离大都市。”至此,故事即将结束,有关刘明亮的贯穿小说故事全过程的所有设伏才完整打开,真是意蕴未尽,余味无穷,令人感慨唏嘘。四是预设的伏笔,更能起到突出故事主题的作用。“命运充满玄机和顽皮,喜欢与人玩捉迷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故事,又会遇到什么人。林晓嫣丝毫不知今年的国庆节对她来说会有多么特别和重要,后来的多少年,她都会深记这个美丽的一瞬。”这个伏笔为林晓嫣遇见马海涛而设,他们日后从相识相恋到相爱,再到马海涛车祸身亡,这件事影响着林晓嫣的一生。“林晓嫣以为这是成功逃脱,她完全没有想到命运已为她安排另一个人在不远处等着她,更没想到,自己不久会进入新的恋爱,而且来得轰轰烈烈。”林晓嫣拒绝了小自己12岁的陆小可的狂热追求,与关俞清激情同居,爱得忘乎所以死去活来,结果不堪关俞清的滥情而痛苦分手。如此设伏,对后面的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的进一步揭示,突出故事的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叙述语言的地域特色与散文语言的巧妙融合

《苏醒》前六章的故事背景是湘南(可以确定地说是永州),主要场景是红星造纸厂(即冷水滩造纸厂)。作家蓝予生于斯长于斯也曾经工作于斯,对这里有无法忘怀的记忆,有刻骨铭心的眷恋。她有选择地采用一些能引起读者意会和共鸣的方言土语,恰到好处地穿插在故事中,她笔下的语言文字自然而然就有了湘南地域特色。一是乡味浓郁的湘南语言,包括方言、俗语、谚语等。诸如:“女儿特别怀念爸爸妈妈斗嘴的光景。”“亮子,你可说得轻巧,像根灯草。”“林晓拉那张像炒豆子似的嘴噼里啪啦一下讲完了。”“哎呀,你们还没吃饱吧?又打起嘴巴仗了。”“你越想越难过,心里有种揪着的生痛。”“轧马路,是当年谈恋爱的代名词。”等等。这里的“斗嘴”“说得轻巧,像根灯草”“炒豆子”“打起嘴巴仗”“生痛”“轧马路”都是比较典型的湘南语言。二是对特有景致和风俗的描绘。如:“她们一边熟练地织着毛衣,一边抬头看球赛,心里还揣着一个心愿——当红娘。帮单身汉配对,若配对成功,她们可以得到男方家赠送的一个大猪头。运气好时,她们每年能得到两三个大猪头。”湘南素有谢媒人送猪头的风俗。“去港子口的那条小路没有路灯,有些漆黑,正好有伴,没有怯意。”这里“港子口的那条小路”为冷水滩所特有的场景。“只见算命女人不慌不忙喝了一口水,定定地看着刘晓拉的眼睛说:我说小女崽啊,你这就……”湘南对年轻女孩称呼为“小女崽”,对年轻男孩称呼为“小奶崽”。三是人物的对话、独白,富有地域特色。《苏醒》小说故事的空间背景依次是湘南、广州、桂林、深圳。在不同的地方,不同地方的人物之间,对话也好,独白也好,作者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即因地域因人物之差异,对话语言也会有区别。

作家李洱说:“罗兰·巴特提出,当代作家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趣味。我也忠实这样的说法。当代作家的使命,就是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个人趣味和个人语言,换句话说,也就是创造出自己的修辞,当然它必须置身于一種与传统的对话关系之内。”蓝予在小说语言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充满湘南韵味的“地方话”,也是在有意识地创造更多的趣味,让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同时,又能领略其独具特色的湘南语言,小说语言的地域性特征得以彰显。

蓝予在创作《苏醒》之前,主要还是创作散文作品,已出版五本散文集,并多次获得奖项,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可见其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斐然。擅长散文的蓝予在创作长篇小说《苏醒》的过程中,巧妙地将散文语言融入其中,不仅拓宽了小说的语言范畴,还收到了意外的效果。笔者这里所言的散文语言指的是狭义的散文语言,特点就是朴素、自然、流畅、简洁。小说的结尾:“第二天,林晓拉睁开眼睛,一缕阳光透过翠绿的树叶温柔地从窗棂斜射到卧室,袅袅的,暖暖的,香香的。这时,她清晰地听到一首《奇异恩典》的美妙歌声,如天籁之音从远方飘了过来,始终在乡村回荡。”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凝练、干净、富有哲理。

猜你喜欢

叙事方式苏醒艺术特征
植物人也能苏醒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千万别丢下我》的叙事学分析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从《夏洛特烦恼》看青春片叙事方式的走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