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融合格局下劳动教育的班本实践

2020-10-20沈群亚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校联动班本课程劳动教育

沈群亚

[摘要] 劳动意识和劳动品质的缺失已成为现代孩子的一种常见现象,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根本任务,笔者提出了“亲子微课堂”劳动体验班本课程,联合家长、依托活动、创新评价,通过亲子“三个一”、亲子作业、亲子特色角等途径来践行“亲子微课堂”,在活动中逐步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构建劳动教育的新样态。

[关键词] 亲子微课堂;家校联动;劳动教育;班本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2019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又提出“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但劳动教育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学校一味追求分数,将劳动形式化,使劳动教育被弱化;家庭中,除了学习以外,家长事事包办代替,使劳动教育被软化。如此,导致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更谈不上劳动品质了。如何联合家长,从家庭教育、家务开始,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高劳动素养?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亲子微课堂”的构想,并付诸行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

“亲子微课堂”,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品质为核心,通过设计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系列“劳动”主题实践活动,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形成家校合一的劳动教育氛围,实现家长、学生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一种有效载体。“亲子微课堂”的推出,丰富了班级主题活动的内涵,形成了劳动实践体验的家班共建的新样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笔者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构建课程框架体系,开展特色化实施,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联合家长,奠定“亲子微课堂”的创建基础

马卡连柯说,谁在教育儿童,是家庭?还是学校?既是家庭,也是学校。故“亲子微课堂”的前提是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首先,向班级家委会传达“亲子微课堂”的设想,并达成“亲子微课堂”开展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评价等方面的共识。接着,召开全员家长会,提高家长对“亲子微课堂”的群体认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参与“亲子微课堂”的建设中来,明确自己的职责,为孩子保驾护航。同时,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开展网络家长例会反馈“亲子微课堂”的成效。平时,还利用班级的微信群和QQ群,探讨“亲子微课堂”开展的成效和孩子的一些转变,把亲子的成功做法做成美篇与大家分享等,打好“亲子微课堂”的创建基础。

二、依托活动,突出“亲子微课堂”的实践价值

劳动教育是通过教学性劳动、学生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校内外公益劳动等形式进行的。教师和家长需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形式新颖的活动来推动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学会劳动、学会付出,让劳动教育能真正地落到实处。我们主要开展了亲子“三个一”、亲子作业、亲子特色角等特色活动来践行“亲子微课堂”,以培养爱劳动、有担当的现代小公民。

1.亲子“三个一”,劳动培“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微课堂”中亲子“三个一”活动,不仅牢固树立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也让家长在意识上发生了质的改变,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更在劳动中增强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1)每月陪伴一次祖辈

班级中,多数学生家庭是孩子与父母住在一起,祖辈都住在乡下,所以我在班里倡导每月关怀祖辈的活动,回乡下和祖辈一起体验劳动的快乐,这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于是,有的孩子在爷爷奶奶指导下学习做菜;有的孩子则下田里去体验劳动的艰辛;有的孩子给家里的祖辈捶捶背、讲讲故事,说着一天的见闻……在一次次的陪伴中,孩子们的劳动技能越发娴熟,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也在孩子们心中茁壮成长。

(2)每月一次亲子义工

亲子义工是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一起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行动。每月一次的親子义工,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孩子和家长一起接受义工训练、策划活动并具体运作,无形中促进了感情交流,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节假日,在家长的带领下,他们一起去图书馆做管理员,一起去南关厢义卖,一起去鹃湖进行弯腰行动……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们渐渐将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真实情感和实际劳动能力,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

(3)每月一次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是以劳动为主题,探讨劳动技巧和意义的家庭成员会议。如此,不仅让劳动教育有了讨论的载体,更让家庭沟通有了仪式感,彰显了学生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而由全家人一起讨论并达成的共识,也更具权威性。家庭会议内容也非常丰富:有的是家务劳动合理分工大讨论;有的讨论家庭劳动奖励制度创新;有的在制订家规……对于孩子来说,家庭会议让其表达诉求有了正式的途径,让其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家中的一分子,在被尊重的同时,劳动意识在其心中生根发芽。

2.亲子作业,劳动育“能”

劳动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渐进的过程。“亲子微课堂”推出亲子作业,即由教师、家长、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共同设计劳动主题内容,并由此在班级开展班队活动,由学生小组或个人完成体验性劳动。

(1)月初明理——开展劳动主题班队活动

根据班级现实问题,灵活制订每月的劳动教育主题,在月初开展班队活动,进行校内明理。例如,在开学不久,家长普遍反映孩子的书包乱七八糟,什么都往里面塞,有些孩子还经常忘带作业和校卡回家。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展了讨论,孩子们都说:因为有家长替自己做,自己就懒得做,也就不会做了。于是,我们开展了“我会整理小书包”的班队课,从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到整理书包的方法,一一教给孩子,在课上还进行了“我会整理小书包”的比赛,如此,整理书包的劳动技能孩子们已经了然于心了。

(2)月中实践——布置亲子劳动作业

在课堂上明理,孩子仅仅是知晓,难的是践行。于是,我们又布置亲子作业进行劳动实践。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在校內开展了“我会整理小书包”的班队课后,结合课堂的学习,我把整理书包的要诀发给家长,布置“挑战整理小能手”的作业,以一个月为期限,看看谁能坚持每天自己整理,做到每天不丢三落四,请家长做好监督,完成挑战记录卡,以此来巩固孩子整理书包的技能和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3)月末评比——反馈亲子劳动作业

有布置必然要有反馈,对作业的反馈是引导学生自主反思、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布置了“挑战整理小能手”的作业之后,讲台上无人认领的失物少了;忘带校卡、红领巾、作业本的现象不多见了;教室里的卫生状况渐渐好转了;那些小值日生也越来越能干了……根据孩子的挑战成绩,我会适时对获胜者进行表彰,让学生体验劳动的成就感。

同时,孩子申领了每天一件力所能及家务的作业,在家中也充当起了小小值日生,扫地、盛饭、洗碗等,有的甚至成了家里招待客人的主力军。如此,由知到行,和谐统一,在家校协同下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

3.亲子特色角,劳动养“习”

最好的教育永远是真实的教育,特别是我们的德育,必须源于生活,但同时,我们过多地强调共性和集体,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而“亲子微课堂中”亲子特色角就是个性化的劳动教材,每个孩子在自己的一方领域里养成劳动习惯,锻炼劳动能力。

(1)据特长,建立特色角

根据孩子的特长,笔者建议在家长引导下,建设独具特色的亲子劳动“特色角”,此倡议一出,微信群里的家长们兴致盎然,然后形形色色的亲子特色角在一次次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应运而生。亲子植物角、亲子共读角、亲子乐器站、亲子操作区、亲子宠物站……这些都成了孩子们课间最喜爱的交流话题之一。

(2)洒汗水,孕育特色角

要让自己的特色角真的特色起来,需要孩子付出劳动:在亲子共读角,他们一起漫步书海,更新劳动观念,树立劳动美好的意识;在亲子宠物角,在家长的指导下,他们一步步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家长”;在亲子操作区,他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一起咀嚼耐心、细心和有始有终的重要性;在亲子乐器站,为了能给爸爸妈妈献上一曲,他们努力地练习着……每个孩子都用“努力”让特色角名副其实,从而也明白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

(3)贵坚持,展示特色角

尽管是一个小小的特色角,却给了孩子一种全新的体验,在孩子心中埋下了责任的种子。当然,亲子特色角活动的开展不能一时兴起,它贵在长期坚持。于是,我们在班里定期开展“亲子特色角交流会”,在日记中定期记录特色角中自己履行责任的情况,并定期表彰班级中优秀的亲子特色角,调动起孩子对践行特色角长期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三、创新评价,“亲子微课堂”的持续保障

面对“亲子微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我们也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多种途径来综合评价学生践行“亲子微课堂”的情况,让“亲子微课堂”走得更久远。

1.多个主体,多元评价

“亲子微课堂”是延伸到家庭的主题实践活动,笔者为班里的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本“亲子微课堂”成长护照,以家长的评价为主,并与同伴、教师三个层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成长护照进行每日积分奖励、电子班牌上每周电子担当卡发放、每月班级劳动之星评选、每学期“微课堂小达人”评选等形式,肯定孩子的劳动付出和成果。

2.多种渠道,多元展示

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和电子班牌,让孩子自己对“亲子微课堂”的情况进行展示,从而获得成就感;定期开展“亲子微课堂”交流会,让家庭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书写“亲子微课堂”日记心得,鼓励家长将孩子的“亲子微课堂”做成美篇等多种渠道,进行多元展示,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注重过程,展现个性

“亲子微课堂”评价,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表现、态度变化、精神面貌,特别关注孩子劳动品质的增强。对每一个学生从活动发起到参与、体验、总结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形成个人独一无二的“成长档案”,从而展现学生的个性。

总而言之,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亲子微课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它把孩子的劳动教育接轨家庭、伸向社会、走向生活,开展的近一年多,也得到了不少家长的好评。从劳动教育小事抓起,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用“劳动最美”价值观滋养学生心灵,家校联手合力,共同构筑儿童的精神家园,为他们的健康和谐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郭立场.让劳动教育塑造年青一代美好未来[J]. 基础教育论坛,2018(30):6-7.

[2]常保晶.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探析[D]. 华中师范大学,2005.

[3]孙亦华. 小学劳动教育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 中小学德育,2018(11):43-45.

[4]蒋莉.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的小学责任教育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家校联动班本课程劳动教育
浅谈家校联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