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生涯规划指导的价值取向

2020-10-20辜伟节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9期
关键词:树人生涯建构

辜伟节

面对日益开放的全球化环境,多元社会价值观念的呈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挑战,如何在中小学校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呼唤着每一个有责任担当的班主任自觉强化学生发展指导的意识与行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开启了我国探索构建学生发展指导育人的道路。而生涯规划指导又是学生发展指导育人系统的关键内容,需要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记得有人曾经问过杨振宁院士:“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他坚定地回答说:“最重要的是努力方向正确。”的确,无数有价值的人生表明: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何在中小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适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班主任作为学生不同阶段生涯发展指导的“重要他人”,与学生的联系最为紧密,最贴近学生的生活,最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又有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的便利,有着明显的角色优势和现实差异指导的可能。

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旨在对学生的主客觀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帮助学生处理兴趣、特长、潜能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学生的职业倾向,指导其对社会和行业进行深入了解,对具体职业的准入要求、基本素养、发展前景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基于对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按照一套系统的指导计划和原则,引导学生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有关知识和经验而开展人生规划活动,彰显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价值。

然而,反观教育的现实:学校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指导远超过生涯规划指导。不少班主任对生涯指导还缺少科学而全面的认识,缺少科学实施生涯规划指导育人的思想与方法;通常依据学生的学科成绩,而不是学生的个性特质、职业兴趣。这种指导偏向于学生在学习成绩已定的情况下选择怎样的毕业出路,表现出短视和功利化倾向,算不上科学、有效的生涯规划指导,不能真正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生涯规划指导实践的发展,没有成为支持中小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更没有成为学校变革与转型的引擎。为此,班主任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需要坚持以下的价值取向:

1.坚定学生正向的人生价值。班主任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需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位,自觉将国家的育人要求转变为指导实践和行动,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功利取向,始终把生涯指导与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紧密联系。要视学生的生活与生涯为一个不断经历、不断调整、不断探索的过程。学生的生涯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引领,要从正面给学生指引努力的方向或需要达成的目标及其程序和方法。

2.坚守学生全面的发展价值。班主任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需要以完整人的学生生命个体作为工作对象,超越现有的升学思维,将个人生涯的全面概念传递给每个学生,认识到个体生涯的全面含义与要求,不只是要关注个人的学习、工作和事业发展,更需要培养他们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意识、责任和能力,力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重,积极做好知识、技能、思想、心理诸方面的准备,促进每个学生“五育融通”的全面发展。

3.坚持学生自主的建构价值。班主任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需要坚持从“选择”走向“建构”,重视学生对自我生涯的主动构建:从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准备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自我引导与建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以自身发展潜能与成长特性为出发点,自觉关注职业发展动向,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涯发展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特点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进而建构学生个体对未来发展的愿景。

猜你喜欢

树人生涯建构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Gwendolyn Br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