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于精神,以人为“业”

2020-10-20方海东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9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专业

作者简介

方海东,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中学德育特级教师,浙江省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首届浙沪苏“长三角”教科研标兵。曾获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长三角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初中组第一名、温州市“名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与奖项。出版《细节成就优秀的教师》《守候阳光》等专著。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关键是看自己的着力点。着力点不同,人生的路也就不同了。有的人的路,略带悠闲,一路收获,满载星辉;有的人的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虽无大起,却也无大落;有的人的路,鸡飞狗跳,满带狗血,想要将自己“歪”了的路扳正,却又有心无力。

我一直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条自我修炼的人生路。从教24年的班主任经历,甚至在某年还身兼两个班的班主任,这条路不仅仅是对人的成长的关注,更是自我一步一个脚印的修行。第24年,对我来说,其实是数出了第24个脚印。

班主任的路和教育中别的路又有相同之处。它不是单单靠所谓的“爱”,就能以情感“支配”所有的问题。很多时候,教育中的爱在现实和问题前面,变得十分单薄。24年了,这条路一直告诉我,有一个方向才是找到班主任教育幸福的关键,它有一个名字——专业。

所谓专业,是指专门的学问,在教育中就是以科学的分析方式结合教育基本常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一个班主任的专业追求中,关乎他的情怀、思想、实践、反思和评价,这些方面共同组合成一条专业发展的行走之路。

一、专业情怀:成为学生“未来喜欢”的班主任

教育围绕爱的话题,已经谈论了几千年,可是从未过时。很多人谈起班主任,言必说情怀,就说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谈论久了,情怀似乎成了很多人做班主任的唯一依赖。然而,当前的班主任情怀也被异化了。许多人,爱,可是爱而不得,就埋怨;许多人,勤,可是勤而不获,就牢骚;许多人,执,可是执而不收,就懈怠。情怀的异化,让人开始怀疑情怀的作用,教育在走向两极:要么收获,要么放弃。很多人一直记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忘记了“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教育的情怀,是专业的,它具备三个特点:看当下,看过程,看未来。看当下,是看当下做了什么,班主任的根在教室,你有一个什么样的教室,教室里有什么样的人;看过程,你的教育是否是一个过程,你有什么样的耐心,如何面对你的学生;看未来,看教育是否为了未来的学生成长和学生记忆,看教育是否为了学生未来的目标,看学生是否毕业后还喜欢你。

24年来,关于情怀,我一直相信三句话:喜欢,才能做好自己从事的工作;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一生成长;班主任,它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于是,一路走下来,我看见了无数孩子从懵懂无知走向坚定温和。我知道,这才是成长。

小吴,是“青石班”(2013—2016)的孩子。3年里,从小学的魔王成为“青石班”的班长。在陪伴他成长的日子里,我坚信只有养成良好的品质才是真正的成长,那些长在他骨子里的品质将会带着他走向更好的自己。

毕业4年后,他说:“其实,我觉得和老方在一起的过程,一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绝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他的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旦走歪,他还会及时纠正我的步伐。真正要谈老方对于我的影响,应该还是发生在离开老方之后的日子里。高中的日子让我感受到了老方对我的影响到底有多重要。我知道怎么样用效率最高的办法来完成一件事情。做一个决定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老方对这个决定的评价,我懂得了,何谓三思。还有那句名言‘不影响别人是一种素质,成为我现在的座右铭……”

我看到了他在离开之后的4年时间里,会思考,有想法,敢对比,他的独立思想在形成;还看到了他对初中、对我浓浓的依恋,这就是学生未来的喜欢吧。情怀,要求我们不仅仅看到当下,更能够看见未来。

二、专业思维:构建指向“核心品质”的工作逻辑

在不同的效果背后是不同的班主任,而影响班主任的则是他们的工作逻辑,也就是我们说的专业思维。

班主任专业思维,是指班主任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包括班主任判断重点、确立角度、工作内容和实践方式。这是一个班主任处理问题的过程。

从逻辑来说,在班级工作中,我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成五個层次:目的—目标—任务—要求—安排。目的,是做工作的主要方向、核心要求;目标,是基于目的的分解,是工作从不同角度分析后要达成的目标;任务,是目标基础上的具体内容,以具体的方式反映工作目的;要求,是对任务的要求,是对任务的细化和解读;安排,是对要求的整合和安排。五个层次,自上而下,从抽象到具体,是我们工作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做事的思维方式。

譬如,在班级的建设中,基于五个层次,我们做了“石心班”(2019—2022)个人品质成长图谱,这是针对整个班级的建设方向。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一个真实的自我,并将“一个真实的自我”解读为五项“目标”——德智体美劳,从坚定、坚韧、坚持、坚毅和坚强五个方面入手,它引导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以这五个目标为基本路线,引导孩子走向“一个真实的自我”。接着,我们将目标具体化,为了达成目标,我们需要完成一些任务,这些任务就是我们成长的品质。我们将“坚定”的“人格品质”分解为诚实、感恩、责任和温和,将“坚韧”的“智力品质”分解为专注、目标、自律和反思,其他如图;在任务清晰之后,我们的要求就是培养品质的内容,譬如,以“父亲节”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以运动会培养学生的坚持、主动和勇敢等;最后,就是在这样的活动基础上,做合理的安排,也就是操作步骤了。

这五个层次,其实就是我平时工作的逻辑,如果落实到具体的班级工作中,譬如运动会的安排,基于五层次思维,我们是这样工作的:

从目的来说,想要基于运动会,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制定了“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一”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以任务形式分解目标。根据运动会总分计算的方式,我们了解了每一年总分第一的基本分数;根据本班同学的运动能力选拔运动员;给每个运动员定小目标;观察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开会、提出要求;制定激励机制,激发运动员状态;制定训练计划和负责人。这就是从抽象向具体的拓展,就是基于目的的具体行为操作。最后就是针对任务和要求的行动作出安排了。在五个层次中,所有的具体事情,都是在目的的指引下完成的。这样的思维逻辑,就是让我们在工作中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做成什么样。

班主任工作专业思维,核心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外延是我们怎么培养。这是对于一个人成长的认定,也是指向人成长的核心品质的过程。它从抽象走向具体,引领我们的班主任工作。

三、专业实践:树立源于“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

专业实践就是班主任的带班工作,在带班中,班主任更多的精力会集中在处理班级中各种各样的学生成长问题上。一般说来,班主任面对问题有三种方式:一改变,二逃避,三相处。最合理的是相处,然后从相处走向改变。无论是相处还是改变,解决学生成长问题,都需要从学生立场出发,真正要做到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我的学生小A是班级里孩子中的孩子,又是大人中的大人。说他是孩子中的孩子,是因为他虽然是初中生,但是比起其他同学来说,他都要幼稚得多,很多问题想得不清楚,但是又以为自己很清楚。同时,又是大人中的大人,他的身高超过了180厘米,是班级里最高的男生,而且在青春期自我意识旺盛的时候,他又是属于那个最旺盛的人。于是当“孩子”和“大人”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他身上带来的问题就不少了:亲子关系生硬,家长说的不听,自己的意见家长一定要接受;同学关系紧张,人际交往中只想顾及自己,总是忘记别人;学习中,底子很弱,却听不进学习建议,对于学科上的问题,总是在逃避;重视班级,却总在班级和个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只会选择自己;想要和人沟通,却不会选择合理的方式,在靠近不得后,选择了互相伤害。在学习、行为、思想、集体和人际交往方面,他存在的问题都很大。对我的班主任工作而言,他就是一个大大的重点了。

面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态度,要相信问题是因为成功过程的积累而产生的,解决也将是一个过程。所以,要树立一种相处的态度,从分析开始,判断问题,直到解决问题。

小A是一个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得很迅猛的孩子,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五个特点:从自我身心特征来说,一是自我,二是缺关注,三是缺安全感;从集体生活状态来说,一是家庭关注点单一,二是人际交往缺方法。五个特点其实表现出来的就是他缺失三大品质:感恩,反思,勇敢。

因为缺感恩,所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他顾及的只有自己;因为缺反思,所以同样的错误反复地犯;因为缺勇敢,面对错误的时候,他选择的保护自己的方式是逃避,而不是面对。所以,我们基于他的身心特征、个人性格和家庭环境等,为他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过河。

这个活动分成三个层次:首先,在心愿纸上写上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十个人;其次,根据各种条件综合评价,划去其中的五个人;第三,设置情境,预设困难,让他带着剩下五个人越过“人生的艰险”;最后到达安全的地方,陪他继续成长。

他留下的五个人是“方老师,父亲,母亲,某小学同学,死党”。(我很荣幸地被他排在了第一位,这也招致了他父亲后来的“强烈不满”,叹息儿子白生了,真“嫉妒”当老师的。)我们设置的环境是:(1)两张桌子和两张椅子组成的“河流”,他需要通过合作做“桥”过河;(2)他身边的人会扮演他需要的角色,陪伴他过“桥”;(3)五个人选择合理的方式,合作过河。活动中,他让父母作为“桥”,其他人从父母的身上“滚”过这座“桥”。一路上,父母被重压的惨叫,身边朋友担心的惊叫,他紧锁的眉头,都成为活动中唤醒他反思的因素。

最后,他这样说:“原来,一个人走过的人生,需要这么多人帮助;原来,我遇到事情,每次都是要求父母帮我那么多,而我从未在意过他们的帮助;原来,我在集体中需要的人,生活中也是需要我的;原来,他们对我真的是挺好的;原来,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是能够把事情做好的;原来……”

专业实践的方式,以人为本是核心,但是在实践中,我们要重视三个关系:孩子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的关系;孩子的当下表现和未来发展的关系;孩子的当下行动和人生目标的关系。这些方面的综合,才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化。

四、专业反思:唤醒基于“宏观体系”的吾身三省

一个班主任的成长源自自身的行动。实践、反思、写作、阅读,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四大法宝,其中反思是核心技术。一个学会专业反思的班主任,能够看见得失,知晓问题,引领方向,寻找可行。

专业的反思是建立在工作基础上的,是基于实践过程的反思,以班级“同心鼓”活动反思为例。

同心鼓是一种20条绳子绑着一个鼓的器具,允许10—20个人一起玩,大家拉着绳子,当鼓面颤动的时候,用它颠起排球。这是一种集体荣誉感建设游戏,体现了合作、领导、妥协等方面的品质。为了参加学校比赛,孩子们练习了多日,但是效果还是不佳,同学之间也出现了相互埋怨的情绪。

只有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改变现状。我们从三个角度反思活动:第一,落在具體处,在活动中出现了哪些行为会影响活动结果?第二,行于逻辑时,我们埋怨的点和导致问题的原因之间关系密切吗?第三,知晓抽象点,同心鼓活动中需要的人的核心品质到底是什么?三个问题,第一个解决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个寻找方法中的决定因素,第三个不仅仅是寻找教育的方向,更是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

第一,孩子们认为,同学们的心态不对,相互埋怨、目标不统一是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同心鼓的前提是“同心”,但是我们表现出来的是各怀心思。第二,我们有三个问题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统一,控制方向和控制力度的关系、控制高度和控制平衡的关系、控制同学之间的心态统一的关系,解决这三个问题是做好活动的关键。第三,同心鼓游戏,玩的是协调、配合、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合作、懂得妥协,建立领导力,心相同,力相向,才能达成目的。

反思之后,我们确立了三个方面的执行点:首先,确立领导者,指挥整个活动,找到四个力大个高的男生控制方向,分布东南西北,其他参与同学保持平衡;其次,全神贯注,设定相应的指挥口号,短促、响亮,大家齐心协力;第三,训练时,活动开展三次,就休息五分钟,大家围坐反思问题,并相互协调和鼓励,不埋怨。

半个月后的比赛,我们的同心鼓次数是256个,高居第一。第二名是31个。

专业反思,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宏观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个人工作基础上的反思过程。它带着问题思考,并在反思中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做法。班主任的反思,就是专业成长的“核心技术”,懂得反思,更要懂得反思的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抽象和具体的融合。

五、专业评价:建立能力“多维联动”的评价环

专业评价,就是以科学的方式,基于教育规律,对班主任工作、学生成长进行评价,这是班集体建设的动力。在带班过程中,专业评价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对班集体建设的评价,二是对学生成长的评价。

对班集体的评价,主要从五个维度,包括班级目标、班级文化、班干部、班级舆论和班级活动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个人的评价,主要从成长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发展进行评价。

以个人为例,我们构建了“多维联动”的评价环,就是基于个人成长的多维度,从德智体美劳角度对个人成长进行评价。我们以“德”为例,构建了“多维联动评价环”,解读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评价。

“德”的评价环可以解读为:一个中心,三个层次,五种品质。

一个中心,就是以品德成长为中心;三个层次,就是将每种品质分解成为三个层次,这是品质的成长过程,也是不同阶段的品质表现,譬如将责任分解为个性、承担和主动,就是个性化的能力,承担自己的任务,主动负责自己的责任。三个层次逐步表现出对责任的理解,也体现了责任。每一个人在哪一层次,代表着自己的当下,同时也体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评价,不仅能看到当下的样子,还能定位未来的方向,这就是评价的动力。五个品质,就是将诚信、合作、责任、信仰和温和作为“德”的评价点,一种高尚的品德要具备这五个品质,这是品质的外延。在此我们通过每个人的不同,发现不同人的不同特点,并可以宏观地评价一个人的品德状态。我们在此,可以看见一个孩子的具体样子,他的整个成长过程让我们看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专业评价的“专业”性,就是看到“教育”的样子。它不仅仅停留在社会评价的分数,也不停留在某个人的特长上,这是一种基于教育专业的多维联动评价,在它的评价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个完整的学生,帮助他们寻找更好的自我。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专业
班级“无课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的班主任①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