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2020-10-20孙萍萍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9期
关键词:实践体验劳动素养劳动教育

孙萍萍

[摘要]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等不良现象,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正被淡化、弱化。本文旨在探究如何依托互联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技能,体验劳动创造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懂得热爱劳动、学会责任担当、增强奉献意识,全面提升劳动素养。

[关键词] “互联网+”;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劳动素养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意见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该文件旨在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热爱劳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传统学习的外延正被网络化学习无限扩展着。基于“互联网+”背景,我们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劳动教育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使得劳动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多学科网络课程渗透,培养劳动兴趣,植根劳动观念

依托互联网,华阳小学各年级坚持推送线上校本网络课程——七彩课程,这些课程有很多都体现着劳动教育理念。如在蓝之海数学课程中,当孩子们学完了“购物里数学”后,老师们布置了一道与家务劳动相结合的作业:分类小能手。整理家庭冰箱,对食物进行分类。分好类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的劳动热情多高呀!将家里冰箱里的食品翻了个遍,重新规划,重新放置,不但整理好了冰箱,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同时还认识了自家冰箱里储存的食物,学会了对食物进行分类。

在“青之跃”科学课上,老师通过“营养物质争霸赛”的微课教学向同学们介绍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鸡蛋的营养价值,要求同学们课后制作一道和鸡蛋相关的创意菜,做好后上传。小伙伴在家长的协助下,争相研发新菜式。孩子的鸡蛋菜式花样繁多,不拘一格,创意无限。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但提高了生活技能,开心地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还从亲身劳作中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所在。

互联网背景之下,劳动教育渗透于各学科之中,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劳动兴趣,还将“劳动是光荣的、开心的”等正确的劳动观念悄然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二、“互联网+”的跨学科联结,深化劳动体验,提升劳动素养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已然脱离了简单重复的体力教育,转变为多学科联结的能力教育。现代劳动的社会性和复杂性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方面的能力。

一直以来,华阳小学鼓励学生自主开发兴趣类课程,其中包含了劳动课程。如二年级的一位学生录制的《美食总动员,健康吃出来》微课,除了展示自制健康美食三明治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健康饮食金字塔、疫情期间应该怎么吃才健康等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做的虽然是一道简单的三明治,但实际上是手腦并用。除了亲自劳动,还通过书本、网络等方式查找资料,获得更丰富全面的营养知识。

又比如学生在家种花生,不仅播种、浇水,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写观察日记,还利用互联网去了解花生的营养价值、吃法、果实特点等。

劳动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体验。“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劳动体验得到了充分重视,其劳动能力体现出多学科能力联结的特点,劳动素养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三、线上交流分享,展现劳动成果,培养爱劳动好品质

“互联网+”平台,给学生的交流展示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孩子用视频、图片,甚至以微课、直播的方式将自己做的拿手菜、种的小盆栽、整理的书架、洗的碗、去地里摘的菜、包的饺子、烤的蛋糕等上传到班级QQ群相册、umu平台、微信群,与大家一起在线上分享交流,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谈劳动体会、劳动收获,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同学们在快乐分享中,爱劳动的品质已然生根发芽,责任担当的意识已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四、线上多元评价,家校携手合作,养成劳动好习惯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可见,唯有家校携手,才能把劳动教育真真切切地落到实处。

依托“互联网+”,家校合作变得更加密切,劳动教育呈现可触可感、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态势。家长、学校除了提供多平台的交流展示外,还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育人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劳动好习惯的养成。

在网络平台上,多元评价变得可触可感,而且永不消失。当孩子们呈现出他们的劳动成果时,我说:你的桌子抹得真干净,可以当镜子啦!老师闻到了你的鸡蛋饼的香味啦,你真能干!你不但能分辨出杂草,还能除掉杂草,真了不起!你洗西兰花真讲究方法,比孙老师洗得还干净!哇!你种的花生发芽啦!祝贺你!洗碗拖地你都会,一看就是个家务小能手……同学们说:我会洗西兰花了!是不是洗得很干净?哇!豆芽长得真好!今天早上我剪了豆芽,真开心!铭铭,你的三明治看起来很美味,我也要试一试!小朗,想不到你会除草,你真棒!宁宁,你的可乐鸡翅真诱人,我都流口水啦!明明,你的书架整理得很有条理,我要向你学习……家长们这样说:宝贝的可乐鸡翅真美味,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妈妈为你点赞!妈妈看见了你做菜时的用心与努力,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你真棒!你虽然洗碗时打破了一个盘子,但妈妈依然很开心,你长大了,懂得承担家庭责任了!你的房间收拾得真整洁,好习惯要继续保持哦……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得见自己的成长,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个人的身体、情感、心理及道德观念和美学价值的平衡发展”。“互联网+”时代,小学低年级的劳动教育只有关注学生的劳动体验,注重教育实效,才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进而真正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发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22-26.

[2]杜作润.劳动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2016(3):29-33.

[3]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34.

猜你喜欢

实践体验劳动素养劳动教育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
浅谈习作课的预习准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