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家校社合力培养现代化公民

2020-10-20赵长河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9期

赵长河

[摘要] 促进家校社合力,培养现代化公民,第一需要践行班级成员共识的班级文化层面的微观文化;第二需要践行家校共识的人生观、价值观层面的中观文化;第三需要践行社会的宏观文化即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家校社合力;现代化公民;微观文化;中观文化;宏观文化

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荦荦大端有其十。为践行当下,也为谋划将来,需要细化出高中生当下应该练习的学校层面的现代公民素质。(1)主体意识。由现在作为班级主人翁向将来社会主人翁过渡进阶。(2)权利意识。在班级练习守护各项权利的正当性、可行性、界限性。(3)参与意识。由参与班级建设向将来参与社会建设进阶。(4)平等意识。由现在享有班级平等权利、承担平等义务,向将来享有社会平等权利、承担平等义务进阶。(5)宽容态度。在班级练习接纳与自己性格等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人。(6)法制观念。由尊重践行校规班规向将来守护社会法律法规进阶。(7)责任观念。由现在练习自己对班级、家庭和社区担负义务责任,向将来对社会、国家和人类负有公民义务和责任进阶。(8)理性精神。由现在练习理性处理班级交往、理性看待热点时事,向将来理性看待社会人事进阶。(9)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善待万物的理念。(10)全球意识。立足校园、放眼世界的家国情怀。

笔者以为,高中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就是要把培养现代化公民与社会的宏观文化即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与家庭的、学校的中观文化即家校共识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合起来,与班级的、个人的微观文化即班级成员共识的班级文化融合起来。高中学生是准公民,高中阶段也是他们正式走向社会生活的练习阶段。从培养现代公民的角度着力高中班主任工作,是笔者从事高中班主任工作一以贯之的努力目标。

一、共商践行原则

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从具体而微的班名、班训、班歌和班徽等开始,切忌建班伊始就着眼宏观的核心价值观。要在微观文化的具体建设中,不时从中观的、宏观的文化中寻找依据,微观、中观、宏观间要碰撞交融。一个学期的中间,同学们反复提交接受各自的班级文化标识,从班名到班训,从班歌到班徽,最终在学期末形成共识。

其次,强调班级文化建设的家长、老师和学生个人的共商原则,包括基本班规、奖惩制度甚至主题班会的共商。要努力避免家长不当参与的两种情况:要么完全推给老师——“我孩子不自觉,老师您给狠狠地管,任打任罚”;要么完全承包,事无巨细,从学习参考资料到生活安排,引发子女的逆反。也要避免家长、老师和学生本人,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隔膜。不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产生对具体班规真正的认同和主动参与,往往是造成亲子隔膜甚至冲突、家校隔膜甚至校闹的根本原因。我经常利用家长不同的职业特长,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做主题报告。

1.班级主题活动的商定

我赞同也一直践行“新教育每月一事”的教育活动。活动可以积淀成班规校规,这样的校规班规,因为经过活动的积淀,易于成为同学们的共识。活动首先要遵循高中生活节律和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其次还得充分调动高中学生作为准公民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观念和理性精神,发动同学以主人翁的姿态思考。再则,班级主题活动的确定要有家长的参与。在面向全班同学和家长的“同学您高一急需帮助项目”的问卷基础上,商定非常重要的高一第一学期“班级主题月活动”项目。这里,尤其要强调家长的参与,家长更了解子女高中前的各种长短处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江苏省兴化中学2005级高一(13)班班委会,还曾经把每月一事编成口诀。这里是高一上学期的班级主题活动口诀。

九月入学才离乡,生活自理第一桩。

十月高中已一月,学会学习从头越。

十一高中第一考,稳健心态是个宝。

生涯规划十二月,职业理想首自决。

期末叙事成自觉,半载审视一七月。

9月,最要趁热打铁,固化军训成果,安排生活能力大比武。江苏省兴化中学曾经编辑出版《我的生活我料理》的校本教材,以“我的生活我料理”为主题,学校多次举办了学生生活技能现场大赛,市领导亲临现场观察大赛,电视台进行了实况转播。这些刚进寄宿高中的独生子一代,尤其需要这样的比赛。这种绝无仅有的比赛意义,远超学科竞赛。比赛相关内容的初级要求,就自然成了宿舍管理常规,上墙“公约”了。这是准公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活泼展示。江蘇省兴化中学的校训是“正实”,此项传统的“生活技能现场大赛”活动,从培养实实在在的生活能力角度出发,促进了中观的学校文化与微观的班级文化建设的互动交融。

10月,针对高中学生亟需提高的自学能力,开展如何有效预习提问,如何听讲记笔记,如何课后整理。现场答问,专题班会,展板呈现,都是有效形式。这主要着力于准公民责任观念的建设。

11月,高一学生迎来进入高中后第一次期中考试,这是高中第一次大考。能够考进县中的,往往是初中阶段老师和家长的宝贝疙瘩,特点是“闪亮”惯了。对于这些同学,一旦考试失利不再辉煌,往往出现心理问题。这个月,就是“健心月”。健心月期间,我往往会安排系列活动,如“错题周报本”“心情梳周记”“心‘理疗讲座”等。这主要着力于个体发展平等意识的建立,你优秀也要接受别人优秀,你曾经非常优秀也要接受当下不那么优秀的现实,因为发展是平等的权利。着力于个体自我审视、理性精神的培养,我如何理性地提升成长过程中的抗挫力,我如何平静友善地面对他人的优秀。

几乎一个学期的高中学习后,在对自我学科兴趣特长有了进一步认知的背景下,结合各人的性格特质,找准将来的发展方向,成了12月班级主题工作。每届学生,我都结合相关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引导学生写作针对自己做有数据、有理论的生涯规划报告。有了自己写的生涯规划报告,充分发挥准公民的理性精神,才能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出理性的体现责任观念的发展之路。

期末叙事是班级工作的常规,上下学期分别安排在1月和7月。叙事分班长团支书叙事、各学习生活共同体叙事。这样的期末叙事成为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观念和理性精神等准公民素养的阶段性提炼和展示。

2.班级奖惩规则的商定

惩罚的规则和形式的探讨,是一门值得班主任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首先要有共商意识。所有的惩罚规章在执行之前,都应该是由班主任、家长和学生预先商定形成共识的。这既可以避免学校教、家庭不能同步的尴尬低效,又可以避免老师教、学生阳奉阴违的尴尬无效。历届带班我都非常重视课桌和学习资料的整理。我的讲台上总是固定放着三台订书机,学生形成每周末装订讲义的班规。下周一班主任晨会,我都要集中检查各人各科的讲义整理和装订。为了巩固这个班规成效,同学老师和家长形成的共识是,在家里同学也应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决不允许学校一套家里一套、老师前一套老师后一套的学生两面性的发生。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其实家长也很希望与老师同步的,只不过有时在家里拗不过子女的撒娇耍赖。有了“三方协议”后,家长偶尔就可记起这个“人说人话”“君子一言”的“三方协议”了。

其次要有可操作性。我通常遵循下列“说法”:(1)好丑当面说;(2)班级叙事说;(3)自我写作说;(4)共同补救法;(5)进步补救法;(6)限期补救法。

前三项“说”,是建班起始就要让学生慢慢熟悉班级建设路数,让师生的脾性彼此熟悉、逐渐融合。前三项“说”,也是对“知耻近乎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第一个“说”,是我作为班主任的带班行事风格。除了极个别关涉不能公开的隐私,我喜欢“好丑当面说”“公开说”,学生开始不习惯,逐渐就会适应我的开诚布公 。只要作为“说者”的老师真诚、善良,作为已经“大人”的准公民的学生是会理解的。第二个“说”,是努力培养每日班级叙事写作者的正直敢言、大公无私、心胸坦荡的现代君子品格,培养准公民远离“你好我好大家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酱缸式的负面传统文化。第三个“说”是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梳理事情的经过,反思行事的不当。为此,我开设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反思文化——以曾国藩日思录等为例”校本课程。圣者贤人,尚且有夜间反思、白日调整的自我修炼的习惯,何况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你我?

“说”的目的,是寻求调整改正的“法”字。光“说”没“法”,常常比不“说”还坏。第一个“法”字,主要着眼于共同体共同帮助式补救错误。一个准公民的成长,其实需要若干个“共同体”的帮助,每届学生我都要仪式感很强地建立这样的一系列共同体。如班级的“学习生活共同体”,有成员不能及时上交作业,共同体有责任帮扶;家庭的“亲子成长共同体”,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不能按期优化,家长有帮扶的责任;学校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学生有学习的心理困惑,导师有帮扶的责任。因为有了贴心、真心的成长共同体,甚至有家长主动提出共同承担“亲子成长共同体”成员(不一定是自己的子女)违规后的“惩罚”。请看下列案例:

【缘起】期末考试前预先告知范围,但语文默写8分题,全年级195人中零分的31人、低于3分的57人。并且,提前近一个月把默写范围同时告知家长,请家长同时督促。

【处理】我们有如下步骤:(1)调查。占比较重的归因主要有6个。(2)处理。家长群争论的结果,还是认同了李华同学家长进行惩罚的提议。

我还得和同学们商量!我设置了一些讨论的问题。其中有:“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的行为总要关联他人。既然是我们失责,我们不能接受由此带来的惩罚吗?哪怕这种惩罚,客观上祸及了与我们关联的人。达成的共识是可以接受家长来校一起监考,仿佛家长参与晚自修轮回值班一样。

【结果】(1)有关学习方面的班规条款,很自然地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得到了多方都能接受的丰富。(2)同学们的成人意识、责任意识和吃苦意识自然而然得到了增强。

【反思】佐藤学在《教育方法学》中,阐释学习“既是构建客体间关系与意义的认知性、文化性实践,又是构建课堂中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政治性实践,同时也是构建自身内部关系和伦理的伦理性、存在性实践。以往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局限在认知性、文化性实践的维度上探讨教室中的学习,今后,必须根据这三种实践的多层性重新认识学习”。这次家长参与监考的“默写事件”,也加深了我们对于学生学习“社会性”的理解,加深了家长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具体理解,清晰地解决了“能否接受家长自我惩罚”的困惑。

所谓“进步补救法”,就是学生在某一方面犯错后,要求他以取得下一阶段这一方面明显进步的方法,来补救自己的过失。这是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准公民的成长。所谓“限期补救法”,就是与某一方面屡屡犯错的学生约法三章,如果规定期限仍然不能改正的,一定如实记录在“成长档案袋”里。这个成长档案袋,学生和家长其实非常看重。可惜,我们基层学校通常的做法是“最后全部贴金”,说是档案跟随学生一生,要对学生“负责”。我一直反对这样“愚昧的善良”的做法。讲究档案的真实性,是我历届带班的原则。

3.班级管理团队的任期

一个学期一届班委和团支部,我一般采取竞聘上岗的做法。对班级文化有了基本体认和共识后,如何智慧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实践,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准公民历练。因此,我一直坚持仿照政府任职期限的方式,让全班自由组合成6个组。高中6个学期,每个学期正好以一个组为主,组建新的班委会团支部。每个组在全部组员已经得到任用的前提下,可以任用往届班委会团支部成员。每届班委会团支部,都围绕班级愿景,制定自己具体到每周的促进计划。所有的计划,都应体现班级核心价值观和班训、班歌精神,符合班规,整体体现班级文化。所有的同学,高中三年都必须有一次班委会团支部工作的歷练,这是作为一名准公民的高中生活的标配。

4.班级文化标识的商定

其中包括核心价值观、愿景、班名、班训、班歌、班规、班徽等在内,这些微观文化层面的班级文化要素的建设,要遵循下列原则:第一,要能与宏观文化层面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呼应,这能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第二,要能与中观层面的学校文化互动,这能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实落地。第三,要体现生源基础,只有符合生源特点的班级价值观、愿景、班训等,才是能践行的。

二、辩事明理原则

关在学校里,是培养不出准公民的。作为成熟公民的班主任和家长有责任和义务联合引导这些准公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联合引导,是指家校合作、校社合作。家校社没有价值观层面的中观文化的认同,我们对这些准公民的人生引导,长此以往,是会出现难以弥补、缝合的撕裂的。一旦进入大学、走上社会,接受了撕裂教育的大学生和新员工,很可能不能正确处理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最要避免的是,老师、家长和社会对这些准公民不能在正面引导的大方向上同心协力。

作为班主任,我一直以来着力协同家长和社会人士,引导我们的准公民正确审视社会负面事件。这里主要说两项。

1.正确看待社会负面事件

要加强用理性精神、法制观念、宽容态度和平等精神等进行准公民素质的培养。如2017年1月29日宁波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发生后,我及时在班级群开展讨论,家长和同学积极发言和相互应答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很及时的准公民教育。“师生亲子群”共商确定的讨论角度有:(1)公民教育。如何做一个守护社会规则底线的公民?(2)民风习俗。耍聪明的民风习俗,在今天的社会有市场吗?(3)民族文化。诚信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何时丧失的?(4)弱者生存之艰难。(5)不做道德制高点的站立者。(6)批判学校脱离现实的高大上道德教育。种种触犯底线的人事的出现,没有学校德行教育失败的因素吗?

2.社会流行风尚的正确辨析

流行的不都是好的,抓住社会流行风尚组织的主题月活动,才能真正地起到培养准公民的实在作用。

三、读书思考原则

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宽容态度、法制观念、责任观念、理性精神、人文关怀、全球意识,这是我们已然形成共识的现代公民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价值目标层次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美好社会层次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个人行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仔细比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公民核心素养,也会发现他们的交融处。那么如何促进这些准公民的高中生,对此建立深刻的体认并且逐渐转化为具体的人生实践呢?我以为,引导读书思考、阅读古今中外能够体现这些优秀价值观的人类文化经典,是促进这些准公民体认社会宏观文化进而交融中观文化、微观文化的最佳方式。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师生共读”的教育生活方式,值得每个教育人包括班主任认真践行。笔者一直坚持的师生共读后来还有亲子共读人文经典、科学经典活动,贯穿了我整个班主任生涯。强调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旨在借助于老师和家长的阅读积累和人生思考,在陪伴、对话中,助力准公民逐渐能够在閱读经典、体认社会中,建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笔者带班并执教江苏省锡山高中2011级高一(6)班时,师生共读北岛,当时师生关于《回答》名句的设问对话,精彩纷呈。现在细细回味,实在是助力准公民认知社会、思考人生的极佳案例。

“卑鄙①是卑鄙者②的通行证③,高尚④是高尚者⑤的墓志铭⑥”,这是北岛诗中的名句,此中有6个概念,请你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感悟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重新排序,组合出另有含义的若干句子,并选择其中三个句子,分别扩展成三则每篇200字左右的议论短文。

这岂止是语文的读写活动?它其实已经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认知的层面。

23年的高中班主任生涯,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样的宏观文化、家校的中观文化、班级的微观文化,实在值得每一个教育人尽心竭力、参与建设;值得家校社齐心协力、用心营造。因为这样的文化建设,关乎现代公民的培养。而培养现代公民,又直接关乎未来社会的公民素质,关乎未来世界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