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2020-10-20黎冬艳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引领德育活动感恩教育

黎冬艳

【摘要】本文论述感恩教育的实施现状、内容和策略,提出通过文化引领、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关键词】感恩教育 内容 文化引领 课堂教学 德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020-02

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属于德育的范畴。在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是让教师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结合感恩教育的内容,教会学生知恩、报恩。实施感恩教育有助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很多小学生从小备受宠爱,养成了一些不良品质,如任性、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等,如何在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成为重要课题。

一、感恩教育的实施现状

感恩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学校关注,学校也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由于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交互的人文教育,受到学生感恩意识薄弱、学校忽略感恩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实施效果还有待提高。

(一)学生感恩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学生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不少学生存在坐享其成的心理。他们没有经历过苦难,不懂得美好的今天来之不易的道理,无法体会父母的艰辛,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怕孩子吃苦,在生活各方面都把孩子照顾得仔细周到,孩子也自然而然地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感恩和回报。近几年频频出现学生辱骂父母、对父母拳脚相向甚至杀害亲人的新闻报道,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这部分孩子不懂得感激父母、社会,把错误全推给别人,没有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二)学校忽略感恩教育

不少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的陈旧观念仍然存在。学校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依然存在,“今天体育老师生病了,回教室上语文课”“快考试了,音乐课暂停”“这周的班队课用来复习”等现象仍然存在。为了让学生考得高分,临近期末考试,几乎所有与考试内容无关的学科都被停课,更别说开展与感恩教育有关的活动了。学校重视文化课,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片面、不健康的。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感恩教育无处不在,它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恩祖国

让学生学会感恩祖国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袭击中华大地,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明决策,亲自部署,建医院、筹物资,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落实到户,精准到人。军人、医务人员、志愿者纷纷赶到武汉,一场与时间賽跑、与病魔较量的战役在中国大地打响。在抗击疫情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让全国人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学校要用好感恩祖国的教育素材,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祖国,立志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感恩父母

父母不仅给了孩子宝贵的生命,还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父母用陪伴与坚守,让孩子勇敢地应对疫情,按时参加“空中课堂”学习并进行居家锻炼。学校要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教育孩子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孝顺父母。

(三)感恩学校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的使命,学校在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领孩子珍惜在校的美好时光,爱护学校,学好本领,为学校争光。

(四)感恩教师

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教师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袭来后,教师不仅向学生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关心学生每天的身体健康状况,还把灾难当成教材,让学生从灾难中汲取知识,进一步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爱国情怀。学校要适时教育孩子在学校遵纪守法,听从教师的谆谆教导,学会感恩教师。

(五)感恩朋友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同学、朋友的帮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同学伸出友爱的双手;当陷入生活困境时,是朋友给予照顾。疫情就像一部感人的电影,祖国同胞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让武汉人民感受到了同舟共济的温暖。学校要以此为契机,教育孩子感恩朋友、互帮互助。

(六)感恩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和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地球上物产丰富,青山绿水、大江大河、阳光雨露、花草树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保护、敬畏大自然。

三、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交互的教育,实施感恩教育是一个以情动情、以德报德、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过程。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注重文化引领、教学渗透、活动创设,把教书与育人紧密联系起来。

(一)文化引领

文化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影响、感化人。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要积极营造感恩教育的环境,重视感恩教育文化的营造,从小处入手,从学生身边入手,让感恩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看不见、摸不着,积极、向上、进取的校园文化能为师生创造一个无形的心理磁场,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校园文化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能让学生最直观地接受心灵的洗涤。我校因地制宜,用心打造校园文化,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让每一根柱子能育人。教室、楼道、展板、橱窗、墙壁成为学校宣传感恩文化的窗口,学校校门口感恩教育长廊以父母之“恩”、朋友之“恩”、同学之“恩”、社会之“恩”为内容,向学生展现了会感恩、懂感恩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隐性文化注重感恩教育的内涵发展,我校围绕“和善”教育主题,以“善行天下”为理念,以“创和善学校——善管善理,做和善教师——善教善导,育和善学生——善思善学”为主线,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学校积极建设“一班一品 班班有特色”班级文化,以感恩教育为主的班级文化已经初步形成。目前,学校教育主题文化和班级文化不断优化,学生接受“和善文化”的熏陶,养成善知、善行的好品质。

(二)教学渗透

课堂是学生每天接受教育的主战场,教师要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素材,在课堂中有意识、适当地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以學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鸟的天堂》《桂林山水》《走进丽江》《老人与海鸥》等课文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懂得大自然是保证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从而让孩子学会感恩大自然。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接受感恩教育最重要的课程,教师应通过《国旗、国歌、国徽》《中国之变》等章节的教学,让孩子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以及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课程是实施感恩教育的范本,教师要积极构建课堂文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三)活动创设

活动能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产生感悟和体会。学校要积极创设实施感恩教育的环境,让学生用行动报恩,在实践中养成感恩的品质。

1.让学生充分地“说”

“说”是孩子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学校让孩子有“说”的机会和“说”的平台,能使感恩教育产生良好的效应。我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感恩之声”栏目,让孩子朗读与感恩相关的美文。每周五班队活动课,学校开展“我说你听——感恩表白”5分钟说话活动,让孩子交流分享身边的感恩故事、感恩做法、先进人物等。每学期,我校少先队大队部举行一次以“感恩——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让感恩的种子根植在孩子的心房。学校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效,成立心理教师团队,让孩子走进心理健康室,和教师进行“感恩面对面”沙龙活动。“说”能让孩子抒发心灵深处的情感,产生感恩的情怀。学校鼓励每一个孩子大胆、充分地说,让孩子成为“说”的主人,用多种形式说出心中的爱,在“说”的过程中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

2.让学生充分地“做”

“做”是让学生亲自实践、体验,使学生感同身受。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把感恩教育贯穿于活动中,让学生有“做”的机会。我校在春节、妇女节、清明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教师节、敬老节等重要节日,布置学生制作感恩卡和手抄报,引导学生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爱;组织学生开展“为父母洗一次脚”“跟随父母一天的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以行动感恩父母、长辈;于每年5月坚持举行“读书节”,让学生读感恩故事、写感恩诗歌、评“感恩少年”;于每年12月举办“体育艺术节”,让学生参与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学会团结合作,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坚持每周五上班队活动课,通过说一说、演一演、唱一唱、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感恩教育带来的快乐;在大课间组织学生做手语操《感恩的心》,让孩子在参加大课间锻炼的同时接受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让学生学会感恩就等于帮助学生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不能停留在讲道理和传授知识上,要设计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就是要孝敬父母,感恩祖国就是要报效祖国,感恩大自然就是要热爱大自然。学校要教育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眼中有光、心底有爱的人。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文化引领德育活动感恩教育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基于文化引领的资源整合探讨
基于文化引领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创新浅析
电子商务课程中的文化引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