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德育课程的优化

2020-10-20罗莹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优化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育教学成果“从‘我的梦到‘中国梦的小学德育实践‘梦想+模式探索与构建”为引领,论述创新德育的途径,提出将疫情教育与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相融合,打造“滨湖蓝”成长课程,融入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教学建议,从而强化德育的时效性,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德育课程 成长课程 疫情教育 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006-02

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期间,我校汇聚了集体智慧和力量,以疫情教育为教材,充实校本课程——“滨湖蓝”成长课程内容,新增延学版“成长课程”之“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将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入其中,融合社会网络资源,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协同育人,助力德育课程扎实开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实现“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优化德育课程,拓宽成长渠道

我校结合疫情教育,优化德育课程建设,在“成长课程”中新增德育特色课堂,设置“理想课堂”,加大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力度,引领学生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少年先锋榜样;录制“空中课堂”,组建录课团队、指导团队和录制剪辑团队,选拔广西名师、特级教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优秀教师进行录课,用团队作战的方式确保课例的质量,落实“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开设“防疫课堂”,让学生学习防疫知识,提高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规则意识,用“小习惯”守护“大健康”,用“小举动”彰显“大文明”;整合“至美课堂”,将德育活动与学科课程相融合,发挥学校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彰显博览之美、艺术之美、健康之美、劳动之美、创意之美,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树立成长理念,推进课程实施

上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这场战“疫”中,点点滴滴都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以此为契机,着力打造疫情教育主题“成长课程”,将“我的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疫情教育”篇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学校将疫情教育融入思政课中,通过延学期间及返校复课后的线上线下“理想大课堂”“思政课堂”“滨滨蓝蓝小讲坛”(“滨滨蓝蓝”是对我校男生女生的统称)、主题班队课等形式,引领学生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敢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1.“理想大课堂”:讲好最美中国故事

2020年2月17日至5月6日学生返校复课期间,每周一,全校近8000名师生相约云端,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校长及常务副校长进行“理想大课堂”讲话,并以《一封家书》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寄语学生读好战“疫”这本教科书,感受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感悟大国担当,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心怀感恩、战胜挫折、勇于担当、奋发进取。

2.“思政课堂”:讲述抗击疫情故事

为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我校成立了“空中课堂”录制工作领导小组,带领49位教师录制“空中课堂”共77节,其中,思政课团队录制了《全力战“疫” 我们在行动》《全球战“疫”,有一阵温暖叫“中国援助”》《做信息时代的智者》《战“疫”居家学自主,快乐生活添色彩》等疫情教育课,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尊重自然,感恩“逆行者”,激发爱国热情,上好战“疫”这堂“人生大课”。

3.“好习惯大课堂”:疫情读本助力成长

为发挥疫情教育的作用,我校组织教师编写并出版了《童心戰“疫” 助力成长——小学生疫情教育主题活动读本》,并在学校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好习惯大课堂”中由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该读本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科学防疫 珍爱生命”,指导学生掌握防疫常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二单元“全力战‘疫 中国力量”,培育学生涵养家国情怀,弘扬中国精神;第三单元“非常战‘疫 非常担当”,引领学生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学先锋做先锋;第四单元“童心战‘疫 健康成长”,带领学生努力拥有“聪明的脑”“健康的身”“温暖的心”,用知识武装头脑,勇敢地逆风飞翔,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4.“滨滨蓝蓝小讲坛”:讲述家国情怀

我校以线上“小讲坛”的形式由学生为大家授课,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表达,自主策划解说稿。小主播们在“思政小讲坛”“早安,山语”“同学,你早”等栏目中以孩子的视角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讲述“最美逆行者”故事,抒发炙热的家国情怀。“小讲坛”很快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空中课堂”,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种子慢慢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二)“防疫课堂”篇

学校结合《“缤纷四季 梦想飞扬”——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立德树人”德育活动模块》,将疫情教育融入德育课程,进一步优化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开展生命教育、科学防疫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防疫教育”:以德育课程提升素养

我校注重充实防疫活动课程,将“三月三”“学雷锋日”“兰花节”“读书节”等节庆活动课程化,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引导学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项目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组成线上学习小组,共研共学共享,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懂得感恩党和国家,学习先锋榜样,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形成“知行美、道德心、中国魂、创造力”的良好素养。

2.“防疫课堂”:做首席安全官

我校以“防疫课堂”为平台,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设置不同的主题,开展防疫专题生命教育:通过制订作息表,学生学习自我管理,学会自律;通过探究防疫措施,学生学会科学防治病毒,做好自我保护;通过防疫小妙招、童谣、漫画、“我的安全小秘籍”等方式,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强化维护公共卫生、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敬畏自然、珍爱生命、拒绝野味,以及承担社会责任。

(三)“至美课堂”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为此,我校结合疫情教育,进一步充实校本课程——“滨湖蓝”成长课程内容,持续开展静心阅读、体育锻炼、劳动体验等各项有意义的实践体验课程,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

1.“博览之美”:用知识缝制铠甲

我校向学生推荐人文、科技、生活等领域的书籍,鼓励家长与学生每天进行亲子阅读;鼓励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做“中华经典传承人”。学生通过观看电视、收听广播、收看新闻等方式了解疫情防控新进展,增强信息化素养;结合疫情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给钟南山爷爷写信,立志以钟爷爷为榜样,努力学习知识,用科学知识战胜危险,用勇敢担当化解灾难,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2.“艺术之美”:艺术传递爱与美

教师以“空中课堂”线上微课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开展项目式学习。学生每天坚持训练,发展个人特长爱好。如“梦之莺”合唱团以爱发声,用童声唱响《爱是我的眼睛》,歌颂白衣战士勇担使命,成为中国力量;“梦之莺”书法社团用艺术凝聚力量,用作品致敬“最美逆行者”,举行“二月二·龙抬头”龙字书法比赛,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融入心间。

3.“健康之美”:身心健康爱相伴

体育教师通过“空中课堂”微课进行运动示范讲解。学生每天和家长进行亲子运动,打“滨湖拳”,做“戏曲操”“民族操”,将爱国情融进一招一式里。跳绳、室内足球、仰卧起坐、俯卧撑、跑步……充满新意的各种运动项目,激发了学生坚持锻炼的兴趣。学校尤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通过心理调适小妙招、心理小游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树立积极心态。教师通过“互联网+”、电话沟通、家校协同等方式,帮助学生消除焦虑情绪,鼓励学生多沟通,让学生学会理性应对疫情,做好心理健康防护工作。

4.“劳动之美”:用劳动磨炼意志

结合教育部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大中小学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中教育部12问答详解,我校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把家庭当成劳动实践新课堂。如学生每日参与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自理自立、磨炼意志、学会担当,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传承热爱劳动的良好家风,感受劳动乐趣。同时,学校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为疫情防控助力。

5.“創意之美”:科学探究趣无穷

由学生担任小老师,录制有趣的科学实验小视频,能够激发全体学生动手做实验、探究科学小奥秘的兴趣,使学生开心地“玩”科学,争当科学小能手,热爱科学、乐于实践、健康成长。

三、注重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延学版“成长课程”特别关注过程性评价,并以疫情教育为契机,创新评价载体及评价方式,结合学校德育特色校本教材《我的红豆故事——新时代好少年好习惯读本》《快乐寒假作业》,围绕生活、劳动、学习、文明等方面进行“21天红豆挑战”打卡。打卡活动完成后,由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巩固与促进道德内化,让德育评价做到“儿童主体、知行合一、多元参与、凸显个性”。

我校以疫情为教材,致力将德育活动课程化、校本化、特色化,在延学版“滨湖蓝”成长课程之“学生自主学习课程”中纳入更广泛真实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准确定位“停课不停学”中“学”的内涵,让延学期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丰富,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更有意义。我校还将成果物化为读本出版发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懈努力,充分彰显了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的引领示范作用。

作者简介:罗莹(1974— ),女,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道德与法治。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与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整合实践研究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