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分析

2020-10-20潘光华黄全孙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营造林技术

潘光华 黄全孙

摘 要 新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持续发展,我国工业对资源的需求逐渐升高,与此同时,对自然环境也提出了更多考验。现阶段,如何利用高效的造林技术让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得到缓解,已成为当下各地政府的重要任务。基于此,针对生态脆弱区的营造林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有效提升生态脆弱区营造林的成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造林成效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4.030

当前,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较为广泛。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脆弱区遭受严重干扰,对于区域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均带来了不利影响[1]。基于此,各地方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的研究工作,有效改善该类地区的生态环境。

1 生态脆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1.1 树种筛选工作

在树种选擇过程当中,要结合造林区域的地理条件、项目区域状态以及近些年来造林绿化的现实情况,挑选一些耐寒、耐旱、耐贫瘠能力强的树种。在此过程中,要保证所挑选的树种具备极强的适应性。通常被使用于生态脆弱区的植物种包括樟子松、山杏、油松、柠条、沙棘、冰草、紫花苜蓿、披碱草、草木樨、杨柴、沙地柏、文冠果、沙柳、沙冬青、八宝景天、沙打旺以及大籽蒿等等。

1.2 生态环境调查以及引种培育工作

在引种工作前期,相关人员要做好相应的信息采集工作,还要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并依据现实情况,对引种区域和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海拔以及气候特点等各项因素进行深入对比和分析,以此规划出最为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范围。与此同时,还要对树种在试验区域内的生长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其中包括存活情况、适应温度的极限数值、土壤条件的适应性以及适应气候的临界点等[2]。待以上条件完成评估后,才可以进入引种种植。待种植工作结束后,相关人员需要对树种的适应性和抗性等指标进行及时观察,以此优选出适合栽种的优良树种。

2 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

2.1 整地技术

生态脆弱区造林进行前期整地工作时,应该采取整地与造林同步进行的模式,以有效保存土壤水分,提升苗种的成活率[3]。整地主要是为了截留和聚集降水,提升天然降雨的使用率,以便苗种吸收充足水分。通常整地方法主要包括反坡穴状整地、水平沟整地以及鱼鳞坑整地。在选择整地方案的过程当中,需要依据不同区域地形地势的现实情况,采取不同整地方案,以使整地发挥出最大作用和价值。

2.1.1 反坡穴状整地

反坡穴状整地方法更适合用于裸岩相对较多,植被相对较少,且整体坡度低于30°的缓坡地块。在使用反坡穴状整地时,需要挖出一个深度在40 cm左右,直径在50 cm左右的小坑,同时要注意反坡的角度应为15°。

2.1.2 水平沟整地方法

水平沟整地方法比较适合用于坡面较为整齐且坡度不高于30°的地块。在挖沟的过程当中,要保证沟长在400~600 m,沟的深度和宽度均在80 cm左右。同时,还要注意使用死土进行培梗,并用活土进行还原。而梗的高度及宽度均设定为40 cm,以确保其可以起到保护坡土以及拦截储蓄雨水的作用。

2.1.3 鱼鳞坑整地方法

鱼鳞坑整地方法适用于地形较为复杂、坡面破碎且地形不规则、土层略薄、坡度在30°以上的地块。在进行鱼鳞坑整地时,要保证坑的深度在30~40 cm,坑的半圆内径要确保在60~100 cm。

2.2 裸根苗的蘸根处理

用裸根苗进行造林的前期阶段,要用生根粉或者泥浆对裸根苗进行蘸根处理,而后才可进行造林。裸根苗进行蘸根处理的目的是加强植物的长势。通过蘸根可以有效提升生根数量,在提升成活率的基础上,确保其保存率。

2.3 深栽造林技术

深栽造林技术是一种抗旱节水技术,被普遍应用在砂土区域。砂土的土壤结构较为疏松,保存水分和肥料的能力相对较差,而采用深栽造林技术,可以将种植坑挖到干土层下或者是接近于地下水位的地方,以此提供充足的水分,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2.4 覆盖地膜,保持土壤湿度

通常,在苗木定植浇水后,需要以树干为中心,修整树盘,树盘应为1 m见方的漏斗式,同时将地膜铺设在地盘上方,然后在苗木周围用土进行压盖,以便降低水分蒸发。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地膜时,需要选用可降解类地膜,以避免污染环境。

2.5 修建蓄水池

蓄水池的类型应为广角漏斗式,且材料结构应为钢筋混凝土,池体应选用红砖砌造,水池壁与水池底需要粉刷防腐漆,并进行相应防渗透处理。蓄水池的根本作用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即天然雨水,确保植物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

2.6 山地沙化地质的造林技术

山地沙化地质通常出现在海拔在300~1 100 m区域,地形的变化相对较为复杂,存在着沙化与水土流失共存的情况。在这种地域情况下,可采用油松种植,其有着防风固沙的作用,可以固定沙地。在种植过程当中,油松的株行距应设置为2 m×3 m,整地的规格应为60 cm×50 cm×50 cm,且行间应以“品”字形排列。待雨季来临时,在油松造林区域可以播种紫花苜蓿或者沙打旺。

2.7 高原沙化土壤造林技术

出现高原沙化土壤的区域海拔均在1 500 m左右,气候相对寒冷且干燥。该类型地域每年的平均气温不足7 ℃,无霜期80~140 d。针对高原沙化土壤的树种选择,要选用樟子松、柠条以及沙地柏等具有一定防风阻沙作用的树种。在种植过程当中,树种的行间距应为3 m,行间应混交,整地规格应该为60 cm×50 cm×50 cm,同样行间应以“品”字形排列。

2.8 造林模式及混交林技术

造林应采用人工造林及封山育林结合的方法进行。在对植物进行恢复的过程当中,需要对造林区域的环境条件以及土壤条件进行综合考量,以使栽植的植物更贴近自然。为保证人工种植与自然植物的统一性、确保人工植物与自然森林演变的进程吻合、进一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使用块状带状混交模式进行营造林。使用混交林造林时,可以将阔叶树和针叶树混交种植,或者是灌木混交种植乔木皆可。

3 生态脆弱区营造林的后期維护工作

3.1 加强抚育管理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林地保护的重视力度,顺应国家相关管理政策,积极开展封山禁牧等相关工作。在造林工作结束后,需要进行5次浇水。在造林后的第一年,浇水3次;第二年浇水2次。且在浇水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使用地膜,并确保将树盘坑覆盖严实,以避免水分流失。当发现造林树种死亡时,需要及时进行相应补植工作。

3.2 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方法

3.2.1 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每年的6—9月是炭疽病在营造林区的暴发时期。该病的初始阶段,苗干上会相继出现褐色斑点,斑点的大小如同针头。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斑点会逐渐扩散,直至整棵树苗死亡。

防治炭疽病的方法主要是对感染该病的植物进行集中烧毁;或者在发病时期对患病植物喷洒多菌灵等化学药剂防治。

3.2.2 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对于感染立枯病的植物,主要的防治方法是对其喷洒含量为50%的退菌特1 000倍液药剂进行防治;或者是对患病植物喷洒含量为1%的波尔多液药剂,进行有效治疗[4]。

3.2.3 虫害的防治方法

针对黑蚱、叶甲类以及蝶蛾类等虫害,可以剪除其产卵的树枝,同时进行烧毁。还可以对其使用含量为90%的敌百虫800倍液药剂,直接喷洒消除。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遭受到了掠夺性开发破坏,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生态脆弱区营造林的研究力度,并积极结合造林地的现实情况,利用科学合理的营造林技术方法,最大限度地缓解生态脆弱问题。

参考文献:

[1] 潘兴.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9(21):94.

[2] 李蕊玲.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干石质山造林技术[J].山西林业,2019(S1):9-10,35.

[3] 周佳丽.冀北生态脆弱区造林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7):211-212.

[4] 范红荣.生态脆弱区林改经验之谈[J].北京农业,2015(31):87-88.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营造林技术
浅析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油茶种植前景与营造林技术研究
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及意义探寻
浅山区造林地清理与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
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油茶的营造林技术与效益探析
关于林业营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
马尾松营造林技术措施分析
基于桉树的营造林技术及效益的研究
优质高效营造林技术及应用实践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