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创新驱动实证研究

2020-10-20许晓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回归模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许晓军

[提要] 辽宁省第一产业要素禀赋转移曲线比较平稳,资源比较稳定,要素禀赋转移速度基本为负数。第二产业一直在进行着资源“挤出”,第三产业一直在进行着资源“挤入”,要素禀赋转移速度基本为正数,这也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最优路径。通过回归模型实证,认为技术市场成交额、专利申请授权数、基础研究投入额、应用研究投入额和试验发展投入对辽宁省创新和转型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辽宁省基础研究投入额低于应用研究投入额,更是远远低于试验发展投入额,应该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

关键词:辽宁;要素禀赋转移;创新驱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回归模型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基于大数据要素禀赋转移的辽宁省比较优势路径升级研究”(编号:L18BJL008)阶段性成果;辽宁省社科联2018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研究”(编号:2018lslktyb-093)阶段性成果;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大数据背景下辽宁省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设计研究”(编号:WQGD2017018)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21日

一、引言

要素禀赋转移指随着生产要素的变动和时间推移,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要素禀赋转移会发生变化。例如,原来资本丰富的国家或者地区就可能变为劳动本丰富的国家或者地区,原来劳动丰富的国家或者地区就可能变为资本丰富的国家或者地区。现在新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高科技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生要素禀赋转移,而且在互联网时代,要素禀赋转移的成本几乎为零,称之为“零成本”或者“微成本”。

关于要素禀赋转移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湖南大学李琳、刘琛(2018)运用方向距离函数及ML指数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禀赋结构及其交互作用對工业GTFP的作用,互联网对要素禀赋具有重要作用。哈尔滨商业大学郝大江、田秀杰(2018)将经济与资源、环境防如同一个框架进行研究,认为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相互配置的结构型效率提升与技术型效率提升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在的动力。湖南师范大学袁礼、欧阳峣(2018)认为发展中大国能否有效甄别要素禀赋和制度比较优势的变动,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北京大学付才辉(2018)将外生的C-D生产函数转换为内生的“AK”生产函数,对多维禀赋结构的专业化分工和统一增长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李大伟(2018)认为我国科技要素的比较优势上升幅度要显著高于资本要素,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深入合作。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姚增福(2018)对要素禀赋结构、异质性人力资本和农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探讨,认为农业环境效率提升与外部资源禀赋条件有着密切关系。辽宁省正在进行老工业基地转型和振兴,应该运用“微成本”的要素禀赋转移契机,实现经济增长和腾飞。

关于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成果非常多,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马延吉(2014)认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应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探索经济新的增长模式、融入到全球经济和生产网络。老工业基地在进行转型发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以及生态问题,探索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可持续道路。阜新是资源型城市,应该以创新为驱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毛泽、朱军、卜鹏楼(2015)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和创新不足等问题仍然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障碍。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辽宁省应该利用当前的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区域合作。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卢萍(2018)认为“四个着力”、“四个驱动”和“三个推进”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全面转型振兴的战略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核心是改革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目的。辽宁科技大学郭浩淼、辽宁大学崔日明(2016)认为辽宁省劳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应该加快自贸区建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以上研究从不同角度对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和路径进行了探索,但是没有从要素禀赋转移的角度对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进行研究,也缺少实证研究的回归模型基础。本论文建立基于要素禀赋转移的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回归实证模型。

二、辽宁省要素禀赋转移与创新现状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要素禀赋转移

1、运用辽宁省产业生产总值比例衡量的辽宁省要素禀赋转移。衡量要素禀赋转移比较复杂,本文首先运用辽宁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例的变动来测算衡量辽宁老工业基地要素禀赋转移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6年,辽宁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基本稳定在8%~9%左右,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从50%左右下降到30%左右。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从30%左右上升到50%左右。可以看出,辽宁省在进行产业升级,在基本保持农业稳定不变的基础上,资源由工业转向了服务业。(表1)

假设第k个产业的第t年的辽宁省产业生产总值比例为rtk,第t+1年的辽宁省产业生产总值比例为rt+1k,称?籽t+1k=rt+1k-rtk为运用辽宁省产业生产总值比例衡量的辽宁省要素禀赋转移,运用表1计算,见表2和图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要素禀赋转移曲线比较平稳,第一产业资源比较稳定,这表明了政府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和第一产业资源的“专用性质”。第二产业要素禀赋转移曲线不断上升,第二产业一直在进行着资源“挤出”,这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成果。第三产业要素禀赋转移曲线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一直在进行着资源“挤入”,这说明辽宁省以服务业拉动进行老工业基地转型,这也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最优路径。(表2、图1)

表2和图1表示的只是辽宁省的要素禀赋转移,没有考虑要素禀赋转移的速度。假设第k个产业的第t年的辽宁产业生产总值比例为rtk,第t+1年的辽宁产业生产总值比例为rt+1k,称vt+1=为运用辽宁省产业生产总值比例衡量的第k个产业的辽宁省要素禀赋转移速度,运用表2计算,见表3和图2。可以看出,从2011年到2016年,运用辽宁省产业生产总值比例衡量的辽宁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要素禀赋转移速度都在增加,但是第二产业的要素禀赋转移速度基本都为负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要素禀赋转移速度基本为正数。这表明,资源正从工业逐渐的转向农业和服务业,这为辽宁省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资源保证。(表3、图2)

2、运用辽宁省产业就业人数变动衡量的辽宁省要素禀赋转移。衡量要素禀赋转移比较复杂,本文再运用辽宁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动来测算衡量辽宁老工业基地要素禀赋转移情况,见表4。可以看出,從2010年到2016年,辽宁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比较稳定,稳中有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在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逐渐上升。这表明,辽宁省人力资源逐渐由工业转型农业和服务业。(表4)

假设第k个产业的第t年的辽宁省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姿tk,第t+1年的辽宁省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姿t+1k,称?兹t+1k=?姿t+1k-?姿tk为运用辽宁省产业就业人数比例衡量的辽宁省要素禀赋转移,运用表4计算,见表5和图3。可以看出,运用辽宁省产业就业人数比例衡量的辽宁省第一产业要素禀赋转移曲线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从事农业的人员越来越多的选择“回乡创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以,辽宁省的一些资源型城市,例如煤炭城市阜新进行的农业转型非常成功。(表5、图3)

同理,表5和图3表示的只是辽宁省的要素禀赋转移,没有考虑要素禀赋转移的速度。假设第k个产业的第t年的辽宁省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姿tk,第t+1年的辽宁省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姿t+1k,称?兹t+1k=?姿t+1k-?姿tk为运用辽宁省产业就业人数比例衡量的辽宁省要素禀赋转移,称ut+1=为运用辽宁省产业就业人数比例衡量的第k个产业的辽宁省要素禀赋转移速度,运用表5计算,见表6和图4。可以看出,从2011年到2014年,辽宁省第一产业要素禀赋转移速度为负数,从2015年到2016年,第一产业要素禀赋转移速度为正数,而且速度逐渐增加。第二产业要素禀赋转移速度为负数,第三产业要素禀赋转移速度为负数也为负数。这表明辽宁省就业人数向农业转移速度比较快,向服务业转移速度比较慢。所以,辽宁省应该加大服务业吸引力度,进行老工业基地转型。(表6、图4)

(二)辽宁老工业基地创新。运用辽宁省技术市场成交额和专利申请授权数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来衡量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创新情况。首先,运用辽宁省技术市场成交额来测算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创新情况。从图5可以看出,辽宁省技术市场成交额从2005年到2016年呈上升趋势,所以辽宁老工业基地创新能力比较强。接着,运用辽宁省专利申请授权数比例来测算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创新情况。(图5)

从图6辽宁省专利申请授权数比例可以看出,辽宁省专利申请授权数比例基本保持在40%~50%之间,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图6)

接着,运用辽宁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来测算辽宁老工业基地创新能力情况。从图7可以看出,辽宁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投入额保持比较平稳状态。同时也能看出,辽宁省基础研究投入额低于应用研究投入额,更是远远低于试验发展投入额。(图7)

(三)辽宁老工业基地要素禀赋转移与老工业基地创新关系。运用辽宁省历年产业生产总值来表示辽宁老工业基地要素禀赋转移现状,运用辽宁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项目投入额和技术市场成交额总和表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创新状况。进而探讨辽宁老工业基地要素禀赋转移与老工业基地创新关系。从图8可以看出,辽宁省历年产业生产总值与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创新呈现正向相关关系,即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创新投入促进了辽宁省产业生产总值增加,有利于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图8)

三、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创新驱动回归模型分析

可以运用辽宁省生产总值来衡量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状况,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辽宁省技术市场成交额、辽宁省专利申请授权数、辽宁省基础研究投入额、应用研究投入额和试验发展投入额作为解释变量。假设运用GDP表示辽宁省生产总值,techmark表示技术市场成交额,patent表示专利申请授权数,basis表示基础研究投入额,application表示应用研究投入额,experiment表示试验发展投入额。由此建立回归模型,见表7。(表7)

运用数据对上面模型进行回归实证,见表8。可以看出,辽宁省技术市场成交额、辽宁省专利申请授权数、辽宁省基础研究投入额、应用研究投入额和试验发展投入额作为解释变量,都对辽宁省生产总值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技术市场成交额、专利申请授权数、基础研究投入额、应用研究投入额和试验发展投入增加都会对辽宁省生产总值具有正向拉作用。技术市场成交额对辽宁省生产总值拉动作用为55.8,专利申请授权数对辽宁省生产总值拉动作用为0.89,基础研究投入额对辽宁省生产总值拉动作用为667.98,应用研究投入额对辽宁省生产总值拉动作用为353.05,试验发展投入对辽宁省生产总值拉动作用为66.86。(表8)

接着,考虑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创新驱动回归对数模型,字母符号与表7符号含义相同,对数模型见表9。(表9)

运用数据对上面对数模型进行回归实证,见表10。可以看出,辽宁省技术市场成交额、辽宁省专利申请授权数、辽宁省基础研究投入额、应用研究投入额和试验发展投入额作为解释变量,都对辽宁省生产总值GDP也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技术市场成交额、专利申请授权数、基础研究投入额、应用研究投入额和试验发展投入增加都会对辽宁省生产总值GDP具有正向拉作用。由于本模型是对数回顾模型,因此解释变量前的系数表示弹性。具体来说,技术市场成交额增加1%,辽宁省生产总值会增加60.8%;专利申请授权数增加1%,辽宁省生产总值GDP会增加68.6%;基础研究投入额增加1%,辽宁省生产总值GDP会增加42.8%;应用研究投入额增加1%,辽宁省生产总值GDP会增加77.1%;试验发展投入额增加1%,辽宁省生产总值GDP会增加72.3%。(表10)

四、结论及建议

运用辽宁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比例变动来测算衡量辽宁老工业基地要素禀赋转移情况,表明辽宁省第一产业要素禀赋转移曲线比较平稳,资源比较稳定,这表明了政府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和第一产业资源的“专用性质”。第二产业一直在进行着资源“挤出”,第三产业一直在进行着资源“挤入”,这也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最优路径。同时,辽宁省第二产业的要素禀赋转移速度基本都为负数,第一产业和第三產业的要素禀赋转移速度基本为正数。这表明,资源正从工业逐渐的转向农业和服务业。

运用辽宁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动来测算衡量辽宁老工业基地要素禀赋转移情况,表明辽宁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稳中有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在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逐渐上升。辽宁省人力资源逐渐由工业转型农业和服务业。从事农业的人员越来越多的选择“回乡创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煤炭城市阜新进行的农业转型非常成功。辽宁省第一产业要素禀赋转移速度为正数,而且速度逐渐增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要素禀赋转移速度为负数。辽宁省应该加大服务业吸引力度,进行老工业基地转型。

辽宁省技术市场成交额、专利申请授权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投入额都保持了上升的趋势。但是,辽宁省基础研究投入额低于应用研究投入额,更是远远低于试验发展投入额,应该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保证。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创新投入促进了辽宁省产业生产总值增加,有利于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创新驱动回归模型和对数模型都证明了技术市场成交额、专利申请授权数、基础研究投入额、应用研究投入额和试验发展投入对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琳,刘琛.互联网、禀赋结构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三大城市群108个城市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07).

[2]郝大江,田秀杰.基于要素不完全流动性视角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18(03).

[3]袁礼,欧阳峣.发展中大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J].中国工业经济,2018(06).

[4]付才辉.最优生产函数理论——从新古典经济学向新结构经济学的范式转换[J].经济评论,2018(01).

[5]李大伟,金瑞庭,胡文锦.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对要素禀赋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05).

[6]姚增福,刘欣.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异质性人力资本与农业环境效率[J].人口与经济,2018(02).

[7]马延吉.老工业基地转型与生态经济发展路径——阜新市为例[A].第五届海峡两岸经济地理研讨会,2014.12.

[8]卢萍.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思想的时代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04).

[9]郭浩淼,崔日明,孟令岩.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挑战与对策——以辽宁老工业基地为例[J].经济纵横,2016(01).

猜你喜欢

回归模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农村秸秆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