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融媒体人才培养路径

2020-10-14李瑾

新闻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人才培养

李瑾

【内容提要】以宁夏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对媒体人才实际需求为背景,提出发挥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基地主力军的突出作用,从课程设置、政治素养、创新能力、部校共建、校地合作,以及教产一体化培养等方面探索适应宁夏全媒体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 新闻专业 人才培养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将“全媒体”进一步阐释为“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对新闻工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宁夏地处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相对匮乏,在媒体融合发展、格局重塑和传播权力结构的发展变革中,必须重视自身人才培养储备,特别是要因地制宜,依托地方高校发挥出新闻传播人才基地主力军的突出作用,满足新要求、适应新变化。

一、媒体融合发展及人才需求现状

2017年6月,宁夏按下媒体融合发展快捷键,将加快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自治区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拥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2019年,陈润儿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上强调要强化阵地建设管理,加强传播手段创新,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2020年,宁夏将按照国家新颁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五项标准,依托自治区级融媒体平台,新建11个县级融媒体平台,改造提升3个县级融媒体平台。目前,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和宁夏广播电视台两家自治区级新闻单位已建设了传播矩阵,初步形成全媒体发展格局。在地市级媒体融合改革发展中,银川、石嘴山和中卫市都成立了新闻传媒集团,搭建起市级融媒体平台,2019年底,吴忠市融媒体中心成立,固原市整合报纸和广播电视组建了新闻传媒集团,全区13县(市)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新建平台的运行与业务发展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提供技术和业务服务,人才紧缺问题已经凸显,这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从目前融媒体平台建设需求和宁夏媒体人才队伍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全媒体人才缺乏,数量严重不足;编制内冗员较多,老龄化、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全媒体业务精湛,特别是一线符合现代传播发展需要的人才不足。同时,基层所需人才留不住、请不来的问题较为突出。宁夏现亟需一大批能够扎根基层、服务地方、挖掘区域特色、讲好“宁夏故事”,具备全媒体业务能力和融媒体创新能力的新闻人才。因此,加大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发挥本地高校人才基地突出作用,培养适应本地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保障媒体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宁夏媒体人才队伍匮乏问题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路径。

二、高校融媒体人才培养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促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为新闻人才的培养及新闻教育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指引。宁夏高校作为区域融媒体人才的主要供应方,必须发挥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基地主力军的突出作用,顺应业界变化,从课程设置、政治素养、创新能力、部校共建、校地合作、教产一体化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宁夏媒体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筑牢思想基础,培养有灵魂有情怀的新闻人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中去,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使学新闻的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宁夏由于地理、区位、民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新闻舆论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舆论引导任务也更加艰巨,要始终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新闻观与大局观、舆论引导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将其渗透到新聞传播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已深刻地影响了新闻工作的生态和业态,在发展实践中也充分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新闻从业者舍本逐末,只关注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创新,在党性原则和舆论导向方面有所松懈,重视不够;有些媒体人只为了博取眼球效应和海量流量数据,不重视内容质量,“标题党”丛生,在热点事件和舆情中随波逐流,任虚假失实和低俗内容大行其道。高校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深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伦理与法规等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内涵,并通过链接课堂与新闻业界,用鲜活的新闻实践案例向学生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义和要求,理解新闻工作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问题,让学生真正接受这些知识,并产生身份和情感认同。如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将校内举办“传媒大讲堂”,承办全区宣传思想战线强“三性”增“四力”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邀请国内优秀的新闻传播学院学者和获得“长江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的业界精英来讲学和培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体融合发展等理论知识,推动业界与学界联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新闻志向,强化职业取向,也让全区参训的新闻工作者定期理论回炉,不断提升新闻工作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二)以课程教学为核心,以校内外实践为支撑,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课程体系建设要回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新闻学专业应用性强,但专业设置过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视野受限的问题长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要打破学科壁垒,根据专业办学条件,除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外,争取多设置一些文学、哲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课程,优化学生跨学科知识结构,夯实学生的人文素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让学生具备内容创新的基础能力,才能在专业学习外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尝试。此外,课程设置还应注意将宁夏地方特色与新闻传播知识领域的融合,比如可以增设县级融媒体传播实务、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专题等课程,以回应宁夏媒体融合发展中发掘地方特色新闻的需求。

2.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于校内外實践平台的打造。“全媒体”意味着信息技术将深度介入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传播实践中,全媒体记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改组稿甚至重写稿件的能力,还要熟悉广播电视传媒表达、采编播发全流程一体化协作运作形式,还要具备新媒体编辑迅速检索题材、摘取题材能力,熟悉新媒体写作文本、熟练操作视频剪辑和录音配乐等技能。宁夏高校对新闻人才的培养应不断适应受众需求和传播形式的升级,在硬件设施上打造能够进行“实战化”操作的融媒体实验中心,通过入驻自治区融媒体平台,打通校内外传播渠道,建立业务功能相对完善的校内融媒体平台运行体系,适应融媒体新闻生产要求,让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和设备,可以在模拟与实践中感受融媒体新闻的工作流程,提升学生融媒体工作实战能力。此外,秉承“开放共融”的合作理念,还应促进校内融媒体平台与地方媒体平台合作,通过积极承接地方媒体业务,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新闻资源,探索研发和传播地方文化品牌,面向市场实战演练,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双赢”。

(三)发挥部校共建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

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是推进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要发挥部校共建优势,加强与政府机构、媒体、企业在资源共享、实习实践、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政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共同打造新闻传播教育的共享平台。第一,在部校共建机制支持下,推动媒体记者和高校教师双向挂职活动的开展,实现高校与地方媒体人才交流,加强实践锻炼;第二,通过承担自治区宣传部重大委托课题,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打通和社会各界的联系,组建研究智库,为政府提供新闻传播政策的决策参考,为社会提供智力和职业培训等服务;第三,不断深化与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宁夏广播电视台、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宁夏教育电视台、区县融媒体中心等本地媒体的合作,打通校媒人才培养的壁垒,实现无缝对接;第四,加强同腾讯等新媒体之间的合作,通过共建新媒体学院,开展线上线下课程培训,借助其在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提升学生新媒体产品生产与运营技能。同时,还应充分运用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东部高校与宁夏高校对口合作机制,与国内顶尖新闻传播教育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同培育优秀新闻人才,探索并形成西部民族地区新闻学专业共建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

三、结语

在传播渠道互融共通,人才流动常态化的当下,对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事业而言,人才对事业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是支持地方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要素。良性循环的媒体环境是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土壤,而适宜的人才和智力输入又会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因此,利用好地区智库,从加大对本地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力度着手,是地方融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地方高校应抓住有利时机,以提供本地便捷化新闻专业人才服务为契机,积极探索与党委政府、地方媒体单位等开展适宜的协助机制或合作方式,进一步推进深化教学改革,落实一体化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有力促进新闻传播教育的科学开展和地方媒体的良性发展,才能做到学以致用,让新闻专业教育应时代人才之需,解社会供需之困。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