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主题—动机研究

2020-10-12王福停

艺术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莫扎特主题

摘要:主题—动机是音乐创作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在巴洛克时期已经萌芽,在古典主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浪漫主义时期个性化发展。本文以莫扎特中期的《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主题—动机这一手法在其作品中的运用,以期对主题—动机创作手法及莫扎特奏鸣曲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主题;动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9-00-04

1 主题—动机及《钢琴奏鸣曲KV457》

主题—动机创作手法是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并走向成熟的。巴洛克时期,在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中能见到它萌芽的影子;古典主义时期,这一创作手法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中达到成熟;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手法趋向于个性化发展。柏辽兹的“幻想主题”、李斯特的“变奏主题”、瓦格纳的“主导动机”等都有主题—动机手法的影子。音乐发展到20世纪,随着调性音乐的逐步瓦解,其他的音乐元素如节奏、音色、力度、音程等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作品中有了更多的结构力作用,主题—动机的创作手法得到了更多的应用[1-2]。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作品在曲式结构、和声写作方面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时期特征,乐句规范,结构严谨,具有明显的和声终止式。通过聆听与文本分析,笔者发现这一乐章中有一个音乐主题具有明显的性格特征,主题中的动机富有发展动力,在之后的音乐发展中,起到了基础材料的作用。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重复、模进、移位、增值、减值、综合演变等手法不断发展、变形,最终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2 主题—动机材料特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的主题在开始的前4小节,其音乐材料可以划分为动机a和动机b两部分(谱例1)。

从动机的和声安排来看,动机a和动机b都建立在主功能上,持续4小节到Ⅶ56开放,之后的4小节在属功能模进到Ⅰ6。整个主题和声调性遵循古典主义时期的传统,这也暗示了在作品的整体布局当中,副部及展开部也都在这一传统当中,没有远距离的转调[3]。

从动机的音程组合来看,两种音程最为核心,即三度、五度音程。樂曲开始的2小节是动机a,作品最为核心的动机,由c小调的小三和弦分解构成旋律,主要由三度平稳进行与一个四度跳进,由c1-bE2向上进行,音乐力度为f,加之左手的八度伴奏音型,具有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势,直抒胸臆。五度出现在作品开始的第3小节动机b中,从g开始下行纯五度到c,连续重复3次,音乐力度为p,与动机a形成对比。

从动机的节奏组织来看,主题当中有两个节奏型在整体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第一个是动机a两小节的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跳音的结合,这个节奏型以f的力度演奏,呈现出先强后弱的安排。第二个节奏型为前八后十六的颤音音型,这一音型以p的力度演奏,轻巧、灵动。可以看出节奏的安排绝不是单一的,它是与音乐力度及音高相结合的。综合来看,动机a与动机b两部分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性格。一个威严,勇于向前,富有斗争性;另一个则轻快,退却,具有犹豫的意味。

3 主题—动机在呈示部的贯穿发展

呈示部共有74小节,结构规范,主部与副部的调性关系为大小调关系。在主部副部之后各有一个连接部,与通常的连接部相比,这两个连接部除了连接以外,具有明显的独立意义。音乐发展的材料明显来源于主题,和声调性变换不频繁,相对比较稳定。在呈示部中主题—动机主要以重复模进、增值减值、综合衍变等方式发展。

3.1 重复模进

主题中的动机a(谱例1),是乐曲最为核心的动机,在呈示部的发展中主要呈现为重复和模进。在模进过程中有的直接以原始形态展现,有的则隐藏在大的乐句当中。

谱例2出现在呈示部的第一个连接部,先在19小节移高八度重复,在这一位置出现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与初始陈述相对应,另一方面为接下来的副部作和声的铺垫准备。接下来副部主题将转到bE大调,而动机即为转调和弦,c小调的Ⅰ和bE大调的Ⅵ,这是惯用的关系大小调转调手法。转调和弦后,动机在左手bE大调属七和弦模进,音乐材料与和声都极其自然地转入副部主题。

还有一种比较隐秘的摸进手法是将动机的主干音隐藏在音群当中,不易被发现,但它同样来自于主题—动机[4]。

谱例3出现在呈示部的51小节coda(乐章结尾部)的开始。从谱例中的红色线条可以看出,这一组三连音的分解中,隐藏着一个f小三和弦的动机a形式,是动机a的移位,和声上是c小调的下属功能,之后乐曲在58小节经过属七和弦,再次回到c小调。

3.2 增值与减值的结合

增值与减值是指在基础的音型陈述后,再次呈现时保留它的音高而改变节奏,依据作品的需要增加或减少原有节奏的时值。增值与减值是音乐创作中常见的手法,有时独立出现,有时配合其他手法共同出现。在这首作品中,增值与减值也有相应的体现。

谱例4

谱例4是乐曲的副部主题。从谱例可以看出,副部主题的旋律由一个环绕的音高音型加上纯五度组成,从节奏上看,由附点四分音符加四个三十二分音符构成前两拍,后两拍为四分音符。对比主题材料(谱例1)可以发现,主题—动机b在E音上的前八后十六颤音音型在演奏中应该为E-F-E-D-E,之后的G-C也为纯五度关系。由此可见,莫扎特在副部主题的创作中,借用的是主题—动机b中的个别素材,并加以变化。其中的变化便是增值与减值的部分,动机中的颤音E在实际演奏中应该为三连音的十六分音符,而在副部主题中则变为附点四分音符,增值G这个音后,再将其他环绕音减值为三十二分音符。

3.3 综合演变

在作品的发展中,有的变化发展来自于主题中的某个动机,有的则是多个动机的结合,有的发展基本保留了动机的原貌,比较容易看出,有的则只保留了其部分特征,在这首作品中也可以发现大量的例子。

谱例5是乐曲的63和64小节,处于乐曲的尾声,这两个小节同时采用了主题材料中动机a与动机b的特点,分别是动机a的跳音与动机b的颤音音型,是两种动机材料的综合演变。

4 主题—动机在展开部与再现部的应用

由于奏鸣曲式的特点,在展开部中必然会用到呈示部的音乐材料,在这一乐章中,展开部主要使用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材料进行展开。其中,动机a在展开部中共出现了8次,采用变化重复的方式,动机分别在左右手交替或左右手重合。动机b共出现两次,同样以变化重复的手法出现。再现部与呈示部基本相同,包括主题—动机的运用,因此不再作论述。

5 主题—动机在尾声中的运用

第一乐章具有一个很长的尾声,从149小节进入,到185小节结束。根据音乐的素材可以分为尾声一、尾声二以及对主部主题的再现延伸发展三部分。

谱例6

谱例6是乐曲的160和161小节,属于尾声二的部分。从上声部的旋律可以看出,材料中具有动机a和动机b的影子。旋律中两个八分音符的跳音可以追溯到动机a,而前八后十六的颤音音型则是动机b的特点。由此可见,这一旋律是从动机a和动机b中提炼特点演变而成的。

6 结语

主题—动机的创作手法在音乐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初由勋伯格在《作曲基本原理》一书中进行论述,之后莱蒂继承发展了其理论。虽然学界对这一手法还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尝试用这一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将为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对于了解音乐作品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莫扎特的一首中期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在聆听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其主题—动机,论述了在其音乐发展中主题—动机的用法,以期使大家对于莫扎特奏鸣曲中主题—动机的运用有更多的关注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34.

[2] 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M].吴佩华,译.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2-24.

[3] 茅原,庄耀.曲式与作品分析(上、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51-71.

[4] 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310-335.

作者簡介:王福停(1995—),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钢琴奏鸣曲莫扎特主题
莫扎特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