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袋鼠式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10-12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476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肌张力袋鼠胎龄

吴 梦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476100

HIE是新生儿或胎儿脑部因围产期窒息造成的脑血流暂停或减少、完全或部分缺氧所致[1]。30%左右的HIE患儿伴有神经行为障碍,甚至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对其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2-3]。针对HIE临床治疗方式较多,但患儿神经功能康复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规护理干预易忽略患儿自身因素对疾病转归产生的影响,其更多的是关注患儿疾病本身。袋鼠式护理主要对患儿能量代谢、睡眠、循环、呼吸等方面进行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常被用于新生儿疾病[4]。本文旨在分析袋鼠式护理干预模式在HIE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接诊的84例HIE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9.78±2.48)周;出生Apgar评分5~9分,平均Apgar评分(7.81±1.09)分;HIE分度:重度13例,中度16例,轻度13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9.82±2.45)周;出生Apgar评分6~10分,平均Apgar评分(8.01±1.57)分;HIE分度:重度12例,中度18例,轻度12例。两组患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HIE相关诊断标准[5];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母亲分娩时无胎盘、胎膜残留;出生1min Apgar评分>6分;体质量2.5~4.5kg;胎龄>37周。排除标准:母亲合并恶性肿瘤者、心肺功能障碍、慢性感染性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母亲患有梅毒、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因新生儿吞咽功能尚未完善,可选择性给予静脉营养或鼻饲喂养,密切关注耐受情况,一旦病情好转,则改为奶粉喂养;将患儿口中黏液与异物及时吸出,定期清理,防止出现分泌物反流现象,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症状,若发生昏迷、睁眼时间长、肌张力减弱、肢体颤抖等症状,需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隔离病房内传染病毒患儿,严格控制感染的发生;加强患儿保暖护理;确保病房内地面潮湿,环境清洁干净,调整空调温度,防止病房内太冷或太热。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向患儿家长讲解袋鼠式护理计划与方案,充分获取其配合。选取一个私密性与环境相对较好的场所,室内温度维持在22~24℃之间。母亲穿戴舒适宽松的衣服,在沙发椅上呈90°或60°半卧位。患儿取俯卧位,头向偏向一侧,紧贴母亲裸露的胸口,最大限度使母婴皮肤实施大面积且长时间接触,感受母亲肌肤接触感和温暖,并将医用毛毯或棉被覆盖于患儿背部。指导母亲双手分别放于患儿背部、托住臀部,使患儿产生安全感和避免其滑脱,持续30min,2次/d。期间嘱母亲多给予患儿肌肤抚摸和语言交流,尽量亲吻患儿肌肤与头部,使其感到轻松、舒适、愉悦。叮嘱母亲出院后在家以同样的方式继续进行袋鼠式护理。

1.4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儿出生后第7天、28天神经行为,根据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标准,包括主动肌张力、行为功能、一般反应、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5方面,分值高低与神经行为呈正比。记录两组神经系统损害情况,如听力障碍、先天性斜颈、脑瘫、视力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

2 结果

2.1 神经行为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出生后第7天、28天被动肌张力、一般反应、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行为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神经行为对比分)

2.2 神经系统损害 研究组肢体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力障碍、先天性斜颈、脑瘫、视力障碍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神经系统损害情况对比[n(%)]

3 讨论

HIE属新生儿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病变是脑组织软化、水肿、出血、坏死,是造成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病因之一[6-7]。研究表明[8],袋鼠式护理可提高早产儿的神经测评分数,利于促进患儿体格发育,改善神经行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袋鼠式护理干预是指HIE患儿出生后早期与其母亲一同实施一段时间的皮肤接触,称皮肤接触性护理[9]。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出生后第7天、28天主动肌张力、行为功能、一般反应、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评分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袋鼠式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HIE患儿神经行为,减少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皮肤是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袋鼠式护理干预中母婴进行长时间、大面积皮肤接触,位置觉、视觉、平衡觉、听觉等信息可经皮肤上的感受器传输至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兴奋,刺激神经行为学等信息的传递、神经细胞的形成,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10]。同时告知患儿母亲进行亲切的语言交流,可使患儿产生愉悦心情和满足感,患儿神经感受器可经两者间满足感和舒适的皮肤接触产生良性反馈,并传入大脑皮层,降低神经紧张度,对神经递质的分泌与胃肠道蠕动起到促进作用,刺激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利于新生儿各神经行为的发育与体格发育。此外,袋鼠式护理干预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便于在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袋鼠式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HIE患儿神经行为,减少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张力袋鼠胎龄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袋鼠
我自己可以做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袋鼠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