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棉花种植业的战略意义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0-10-12李平英韩若冰胡继连

关键词:棉农种植业棉花

□李平英 李 文 韩若冰 胡继连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种植棉花的收益降低,农民种植棉花意愿降低,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低,山东棉花种植业出现严重衰退。同时山东纺织业棉花消费量维持高位,棉花供需存在缺口,需要从外省和国际市场大量采购。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和新冠肺炎的流行等事件,使贸易环境恶化,棉花供应市场和供应渠道出现不确定性。本文讨论了贸易环境恶化条件下,恢复和发展山东棉花种植业的战略意义,并提出实现路径。

一、引言

从传统意义和现代农业的观点来看山东省都是农业大省,这不仅从粮食和蔬菜两个产业反映出来,从棉花种植业也能表现出来。山东棉花种植业在辉煌时期曾经占据全国棉花种植业的25%,超过当时新疆地区的棉花产量。现在新疆地区的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78%左右,稳居全国棉花产量第一位置。近年来我国棉花行业受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急剧变化,山东省棉花种植业也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种植面积大幅收缩,以及由此带来的棉花产量锐减。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从2004年顶峰时期的105.9万公顷,逐年下降到2017年的17.5万公顷、2018年的18.3万公顷、2019的17.3万公顷。数据表明,山东省棉花种植业正在经历严重衰退。

另一方面,山东省又是棉花加工大省,纺织行业是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纺织用棉量位居全国之首。全省现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5000余家,纱锭3000万枚以上,每年需要原棉400万吨以上来供应纺织行业,但山东原棉产量在百万吨左右,有300万吨原棉的缺口需要从外省调运或依赖从国外进口。从全国范围看棉花生产和棉花需求,2010年我国棉花自给率仅有60%左右,2015年后稳定在70%以上,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供需缺口,需要通过国际棉花市场采购来填补。

正常市场条件下,棉农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和涉棉企业从国际市场采购棉花,都是经济主体作出的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理性经济行为,不用小题大做去作专门研究。但正常市场条件是一个假设,现实中不一定能够实现。现在市场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是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给国际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国际贸易条件迅速恶化;二是2019底全球开始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国际贸易活动几乎全部中断,部分国家国内经济活动在疫情严重期间停止。这两件事何时结束,以及能够引起什么样的后果,甚至以后还会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件,都很难预料。棉花作为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经常会被当作一种制衡工具。因此不能基于难以预料的市场假设,听任数以百万计的棉农和涉棉企业做出分散行为安排,需要作深入系统研究。

二、中国棉花国际贸易现状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纺织品出口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主要力量。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棉花产需缺口不断扩大,棉花进口量也随之快速增长。2014年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棉花进口国。2002年到2014年,中国平均进口棉花317万吨,2013年达到创纪录的450万吨。

供需缺口和国内外棉花价格差是中国涉棉企业大量进口国外棉花的主要原因。2011年国家为保护棉农利益和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启动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进口棉花滑准税后价格仍大大低于国内临时收储价格,企业受利益驱使大量采购低价进口棉,使棉花进口量大增。2014年国家结束临时收储政策,并开始在新疆等地区开展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工作,逐年调低棉花目标价格,使棉花国内外市场的价差达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棉花进口量随之下降,2015年后稳定在每年进口150万吨左右。但价差依然存在,例如2015年进口棉花价格指数为11388元/吨,同期国内312B级棉花价格为13062元/吨。

大量进口棉花的同时,我国也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棉花种植业。2010年我国棉花自给率仅有60%左右,2015年后稳定在70%以上,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供需缺口,需要通过从国际棉花市场采购来填补。

我国主要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和乌兹别克斯坦五国进口棉花,2017年近80%的棉花国际采购集中于这五大来源国,进口市场集中度非常高。2011年前美国是我国第一大棉花进口国,2011年至2014年印度成为我国第一大棉花进口国,2015年后美国再度成为我国第一大棉花进口国。这两个国家是我国棉花进口的最大贸易伙伴,也对我国棉花进口量增加和减少影响最大。近年来为规避采购市场过度集中的风险,增加了向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和非洲的苏丹、贝宁、马里等国家的棉花进口额。从棉花进口结构上看,因为国内棉花高等级棉短缺与低等级棉过剩问题凸显,对高等级棉花的进口占大部分配额。2018年我国进口棉花158万吨,其中61%是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高品质棉花。具体数字见表1。

表1 2011-2018年中国棉花进口主要来源国 单位:万吨

张锡安、王力等人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和棉花产业的影响,认为暂时影响相对较小,但长期影响不容忽视。贸易摩擦会使棉花国际产业链上的零售商和进口商大幅调整采购策略和供应链布局,对未来的棉花国际贸易环境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总体看,我国棉花供求不均衡和国内外棉花价差,客观上存在从国际市场进口棉花的市场条件;我国棉花产业对进口棉花的依赖程度较高,且进口来源地非常集中,存在市场集中度过高的风险;棉花进口存在结构性问题,对高质量棉花的需求较高。一旦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中国纺织业所需要的棉花,不能顺利从国际市场采购,将会面临较大的断供风险。

三、山东省棉花种植业发展现状

棉花原产于美洲,于公元前三世纪经由印度传入我国。宋朝后期棉花种植在我国得到发展,到明朝棉花已经取代麻和丝成为我国的主要衣服被服原料来源,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河南、山东、河北等省慢慢成为棉花的主产区,新疆虽然是中国最早种植棉花的地区,也是现在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但在前期种植面积一直不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扩大,形成了以新疆、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和安徽为主的产棉区。1949年山东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9%,而后在1984年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71万公顷,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25%强,成为全国棉花种植第一大省。以后逐年下降到1999年的35.8万公顷,仅比建国初期多了1.6万公顷。然后逐年恢复,到2004年达到本世纪最好水平105.9万公顷。此后一路下滑到2017年的17.5万公顷和2018年的18.3万公顷。相对于全国335.2万公顷的总种植面积,几乎已经到了微不足道的程度。

山东棉花种植业的衰退与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兴起相辅相成。建国初期,新疆地区的棉花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13%。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疆棉花生产出现了爆发式发展,产量占比由1990年的10.4%提升到1993年的62. 5%,取得国内棉花种植业第一位置,到如今近三十年再也没有改变过。2018年山东棉花种植业衰退到冰点的同时,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49.1万公顷,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74.3 %,产量511.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3.8%。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兴起,填补了山东等原棉花主产区衰退留下的空白,支撑起中国棉花大部分的国内需求。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山东和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动表 单位:万公顷,万吨

山东省棉花种植业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竞争优势丧失,其主要竞争者为新疆棉花和进口棉花,新疆自然环境条件极适宜种植棉花,棉花在颜色品级可纺性等方面表现上乘;山东棉花进口主要来源地以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为主,进口棉棉花品质一致性好。山东棉花种植成本也不占任何优势,生产成本不仅高于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产棉大国,而且高于新疆产棉区。

同时山东种植棉花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也不具有比较优势。2019年2月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对全省6个产棉市的万余户棉农调查统计,2018年平均棉花纯收益为3982. 5元/公顷,而种植小麦、玉米两熟平均纯收益为11760元/公顷。棉花的生产管理过程从播种、田间管理、采摘、到拔棉柴需要经过40多道程序,远不如种植粮食作物省心省力。山东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尤其在棉花采摘环节,还是以人工采摘为主。比较收益的差距是导致山东农民抛弃棉花种植而选择其他农作物的主要原因,两者之间存在着争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资源的问题。

这从另一个方面可以得到佐证。上世纪山东棉花生产的高速发展时期,得益于农村实施承包制改革的政策红利和一系列补贴、奖励棉花种植的政策刺激,极大调动了山东棉农积极性。1980年种植棉花创收高达24亿元,平均每个棉农增收百余元,那个时期的百余元对于农民来说可是非常巨大的收益,种植棉花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门路。1984年植棉面积达到171.2万公顷,总产172. 5万吨,棉花供应超过当时棉纺工业的加工能力,一度出现棉花销售难的现象。

总体看,目前山东棉花种植出现了较大的衰退,短期内看不到复苏的迹象,如果放任自由,可能出现绝迹的极端现象。中国国内棉花供应主要依靠新疆棉区,而且是一枝独秀,或者是一股独大。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在新冠疫情发生后,调研了棉花种植、加工、流通、纺织、服装等94家涉棉企业,遍及河南、山东、湖南、新疆等12省、自治区。研究此次疫情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因为措施得力疫情解除较早,各地农资及农机服务能及时跟进,未对今年的棉花生产造成太大的影响。但疫情风险却不容忽视,过重地依靠新疆地区供应中国棉花,风险极大。

四、山东省发展棉花种植业的战略意义

如前所述,在正常国际贸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从国际棉花市场大量进口棉花,是因为中国棉纺织业有进口棉花的需要,尤其是有对高品质棉花的需要,而且从国外进口棉花成本较低,进口棉花符合涉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追求。山东棉花种植业衰退也是棉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表现,种植棉花不如种植其他农作物或者去从事其他工作更容易赚到钱。受经济利益驱动,山东棉花供给依靠新疆地区,国内供给不足部分依靠国际市场,逐渐形成山东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的现状。

如果国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正常经济条件可以延续下去,这种现状可以接受。自然禀赋不同和竞争能力的差异,出现国际分工和国内地区分工,通过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互通有无,对合作各方都有好处。山东棉花种植业的衰退是正常现象,是市场竞争和市场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市场条件出现了大的变化,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肆虐,国际贸易环境迅速恶化。中国棉花加工业需要的棉花缺口依靠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国内棉花市场严重依靠新疆产棉区的风险也大幅增加。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考量,山东不能放任棉花种植业衰退下去。为确保棉花供应安全,作为传统产棉区,山东必须发展棉花种植业。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继续发展山东棉花种植业的必要性:

1.山东是用棉大省,现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5000余家,纱锭3000万枚以上,棉纱总产量占全国25%,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全国棉纺织品出口创汇总额的25%强,纺织服装业从业人员180多万人。山东棉花种植业发生严重衰退,但下游棉花加工业并没有衰退,还保持着庞大的生产规模和众多的从业人员。如果任其自由衰退,棉花种植业在山东绝迹将是大概率事件,一旦外部棉花供应链断供,这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负面后果。

2.山东种植棉花历史悠久,已经形成本地巨大的棉花传统消费市场。如手工纺线、手工弹花、手工棉粗布仍有市场,以及结婚时娘家要做6或12条的双数新棉花被子作为陪嫁。此外,棉花种植过程可以形成独特的农业景观,具有一定休闲、观光和旅游的功能,与传统加工工艺结合起来,有利于保持和弘扬山东传统农耕文化。尤其是政府现在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棉花种植对于开发乡村传统旅游资源,传承传统农耕文明,具有现实意义。

3.山东几千年的棉花种植历史,培育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棉农,以及高超的棉花种植技术,如盐碱地棉花种植技术、两膜栽培技术和间作套种技术,至今山东棉花也保持着单产全国最高的记录。山东棉花种植业如果再衰退下去,这些技术可能就要失传。传统种植技术丢掉非常容易,再想发展起来就难了。现在人们对现实世界有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技术会不断进步生活会一天天美好,这个假设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总有一天人们会用到积累千余年的技术和经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此。山东棉花衰退了但还没有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在目前这个敏感时期,重拾发展的信念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在山东西北部和黄河三角洲存在大量的盐碱地,非常适合种植抗旱耐盐的棉花,却不适合其他其他农作物。2014年沾化县把原来种植棉花的近8万亩盐碱地棉田改种玉米,就因旱情和盐碱绝产,给当地农民带来重大损失。

4.以前讨论棉花产业,侧重于棉花纤维对于纺织业等贡献方面,毕竟纺织品是一项出口创汇的大生意。纤维用途外还有其他用途,除去纤维的棉籽是重要的食用油和蛋白质来源,还可以开发成护肤抗皱的美容产品,棉花开花期还是一种的重要的蜜源。前三十年间人们对棉籽的食用功能不太看好,可能因为棉花种植环节大量使用农药,出于健康的考虑,不愿意食用来自棉花的食物。现在新品种的出现和使用现代棉花种植技术,棉花可能是种植环节使用农药最少的农作物。开发下游产品,延长棉花产业链,可以增加棉农的获利空间。

五、山东重新发展棉花种植业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山东棉花种植业近年来虽然经历了严重衰退,仍然具有重新发展的战略意义,也具有发展的空间。从国家层面也能看出这一点,早在2017年,国发(2017)24号文件确定了我国棉花生产保护区的区域生产格局和总体规划框架,明确划定全国棉花生产保护区233. 3万公顷,其中新疆160万公顷,占68.6%,山东是第二大省份26. 7万公顷,占全国11. 4%,以确保棉花基本产能安全。山东棉花种植已经连续三年没有达到国家棉花生产保护区规划要求。

(一)明确重新发展山东棉花种植业的战略意义

棉花的基本特性决定,棉花种植具有明显的正经济外部性和正生态外部性,这就要求政府要对棉花生产过程进行一定的补贴和扶持。另一方面,决定棉花种植面积的是各个分散的棉农,他们会按照收益的多少来决定是种植棉花还是其他农作物,山东棉花种植业的战略意义对他们个体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与棉花种植业密切相关的流通企业和加工企业等涉棉企业,也会追寻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使用山东棉花还是新疆棉花还是国外棉花,哪个供应渠道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就使用哪个渠道,他们也不会关注棉花种植业的战略意义。

关注山东棉花种植业战略意义的只有政府部门。政府部门要明确棉花种植业对山东经济和生态的战略意义,采取必要的措施延缓山东棉花种植业的衰退趋势,然后进一步重新发展该行业,至少发展到国家棉花生产保护区规划的26.7万公顷的种植面积。如果政府部门没有信心,或者认为没有必要,那就没有必要对山东棉花种植业的衰退和重新振兴进行任何讨论和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靠行政命令是行不通的。为此,政府的规划引导,以及一系列的财政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是必要的。在坚持农业市场化基本原则下,完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保障路水电齐全,建立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棉田;提供良好的棉花种植业公共服务,从相应农资供应、到技术咨询、再到各类专业化实体服务,变相提高棉花种植农户的技术水平;保持各类棉花补贴政策稳定,使棉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引入保险公司开展棉花价格保险、收入保险、气象保险业务,引入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贷款支持,降低棉农的从业风险。

政府提供这些服务,把棉农引导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帮助他们提高竞争能力,建立持续盈利模式,山东棉花种植业的恢复必然重现。

(二)发展轻简种植模式降低棉花种植成本

山东棉花种植业衰退的主要直接原因是棉花种植环节太过繁杂,以及由此引起的成本上升,使棉农种植棉花的收益不如种植其他作物,存在较大的机会成本。总体来看,目前整个山东棉花种植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仍属于传统农业的粗放式耕作和劳动密集耕作,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棉花轻简种植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点。棉花轻简化生产是以工厂化育苗、简化整枝、科学除草、施用缓控释肥、机械化采收等为核心的技术配套体系,以实现劳动低强度、作业机械化、生产高科技为目标,可以有效促进棉花种植由劳动密集型转向劳动节约型。项目示范研究显示,棉花轻简生产模式比传统栽培模式每亩减少用工4-5个,减少物化投入10%,每亩总成本节约200元以上。

山东省棉花种植轻简生产以实现“七改、一增”为目标,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设备制造尚不充分,结果还不能尽如人意。七改即改种高产易管或机采棉品种;改多次施肥为一次施肥;改大播量播种为精量播种或减免间定苗;改多次整枝为一次整枝;改多次中耕为一到两次中耕;改多次收花为集中机械收花;改人工植棉为机械化植棉;一增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培育棉花轻简种植模式和推广实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持续的大资金投入和较长的时间。主要的困难包括:采棉机、清花设备等装备现在主要靠进口,一次性投资大,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近年市场出现了价格稍低的国产设备,但性能有差距价格也不算便宜,棉农和一般涉棉企业难以承担;因为棉花种植规模小且土地细碎化现象严重,农业合作社的运营不是非常理想,轻简生产技术推广受到限制。棉花轻简种植在山东还没有普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合理规划山东产棉区布局

山东棉花种植业分布非常广泛,几乎遍布全省17地市的一百多个县市,但又非常集中,一般人们把山东产棉区分为鲁西南、鲁西北和鲁北三个主产棉区。在这三个棉花主产区内选择六个代表性的地区,可以看到,这六个代表性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在高峰期的2004年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8%,衰退期开始的2015年,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7%,衰退期底部的2017年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1%,2018年几乎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00%。这些数据表明,不论在什么阶段,这六个地区的棉花生产状况,基本上可以代表山东省全省的棉花种植状况。具体数字见表3。

自从建立班级群后,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便利和快捷起来。班级群关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主导的家长和教师,应如何看待班级群呢?

表3 山东棉花种植分布(2004-2018,单位:千公顷)

在三个主要产棉区内部,棉花种植业的集中度也非常高,以2015年为例,在菏泽、滨州和东营三个地区选择棉花产量最高的四个县(这三个地区共有21各个县区),这四个县的棉花产量分别占全地区棉花产量的74%、90%和92%。可以这么理解。在主产棉区内,发展整个地区的棉花种植业,只要抓好重点县域的棉花种植生产就可以了。棉花种植的集中度分析表明,可以根据主要产棉区的自然禀赋和传统,确定有利于山东棉花种植的合理地域分布,而不需要制定全省统一的激励政策。

鲁西南产棉区,包括菏泽市、济宁市两市和和泰安东平县、济南平阴县靠西南的一部分区域。这一区域因为光热资源、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自然资源条件相对较好,自明清时期就开始种植棉花,属于传统棉花种植地区。近年来该地区发展大蒜产业,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济宁市的金乡县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大蒜种植县,大蒜种植面积平均在50万亩左右,带动周边一些区域也开始发展大蒜种植。大蒜不能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需要倒茬,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渐发展成大蒜和棉花套种的两茬种植模式,增产的同时,可以实现大蒜用地土壤修复净化。并进一步发展出蒜瓜棉套种、麦薯棉套种、麦瓜棉套种和菜棉套种等模式,这些套种模式能大大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的收入,平均亩收入比单纯的种粮种棉能高50%左右。所以,在山东棉花产业大幅衰退的情况下,鲁西南地区的棉花产业得以保留,虽然也经历了衰退,但衰退程度比其他地区好一些,占全省种植面积的比例逐渐提高。具体数字见表4。

表4 山东棉花主产区内棉花种植集中度

鲁北产棉区,包括滨州市、东营市、淄博市三个地区和潍坊市北部,现在淄博市和潍坊市的棉花产量已经非常小,基本上属于农户自用,可以忽略不计。该地区的主要特点是荒地面积大,适合大规模种植农作物;盐碱地多,适合抗旱耐碱性的棉花生长,其他农作物倒是不容易成活,棉花种植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当年当地农户种植棉花的收益大于种植其他农作物,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棉花曾经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19个县市中有18个县市以植棉为主。《山东省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重点搞好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棉花基地建设,确保该区棉花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可见省政府曾经对该地区的棉花种植寄予厚望。随着棉花种植比较收益反转,盐碱地种植棉花无法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农户纷纷放弃棉花种植。山东省棉花种植业的衰减,该地区贡献最大。该地区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放弃种植棉花改种其他农作物的盐碱地,收益更加不稳定,最好还是回到棉花种植上来,只是要改变棉花种植方式。

鲁西北产棉区,包括聊城市、德州市两地区和济南市西北部的大部分。该区土地资源相对较多,部分地区属于黄河故道,地力肥厚,发展棉花种植业有优势,例如聊城高唐县历史上因大面积种植棉花百姓富裕而得名金高唐,自古有货以木棉、甲于齐鲁之美誉。鲁西北产棉区曾是山东省最大的产棉区,最辉煌的时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棉花种植占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40%。棉花病虫害和种植收益减少,使该地区的棉花种植业遭受重大打击,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现在的棉花面积也就是高峰时期的10%左右,占全省的比例最低到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振兴衰退中的山东棉花种植业,需要合理规划棉花种植的空间布局,对一些不适合发展棉花发展的地区,要果断放弃;对一些有发展空间的地区,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禀赋和其他产业的发展状况,找到能够持续盈利的发展模式。

(四)扩大优质棉花种植面积

山东棉花产业有一个大的特点:总体供需缺口的情况下,低端棉花过剩高端棉花短缺。发展山东棉花种植业,不是单纯地降低棉花种植成本,提高棉花种植收益,增加棉花种植面积,提高棉花单产量和总产量,还要改变棉花的种植结构,扩大优质棉花的种植面积。优质棉花可以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从另一端解决棉花种植收益低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我国主要从国际市场进口优质棉的问题,缓解进口压力。

(五)发展除纤维用途外的棉花下游产业

以上主要基于棉花的纤维用途来讨论棉花种植业的发展问题,棉花还能提供棉籽油作为油料,提供棉籽仁和棉饼作为高蛋白饲料,提供棉秆籽壳作为生物肥料和食用菌基源,这些用途的开发可以延长棉花产业链,增加棉花种植的收益。与棉花的纤维用途相比,开发棉花传统副产品在产业链各节点收益分配方面会对棉农更加有益一些。在纤维用途方面,棉农收获棉花后直接售卖给棉花收购商,进入纤维加工和纺织阶段,棉花售卖以后的产业链各段,棉农都不再能够参与,当然不能获得任何收益,而且还可能在交易阶段因为市场谈判能力太小而受到棉花收购商和加工商的压榨。开发上述棉花传统副产品,因为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较低,棉农有参与的机会,也就有了分享收益的可能。这些棉花传统副产品曾经有过非常好的发展,但由于棉花种植过程一度滥用农药,毁掉了整个行业。现在抗虫棉品种的出现、低毒农药的规范使用和国家对农药残留的严格限制,为棉花传统副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机会。

猜你喜欢

棉农种植业棉花
农业农村部公布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棉花是花吗?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河北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棉农
棉花
新疆昌吉农户采用棉花塑型高产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