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鲜亮:保持清醒,自我觉醒

2020-10-10韦英哲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广东生命教育

韦英哲

2000年,为了改变不温不火的职业状态,来到广东追求自己的教育梦; 2004年,调入广东实验中学,开始关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思考教育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2015年,成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深入思考教育平台和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总结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经验,关注学生生命文化的建设;2018年,被派到广州市白云实验学校担任常务副校长,翻开人生新的一页……在人生的几个关键节点,杨鲜亮时刻保持清醒,不断追求自我觉醒、自我鞭策、自我增值。

教诲

杨鲜亮在湖南农村出生,父亲是有着近50年党龄的小学校长。“我父亲19岁就当校长,那个年代,父亲算是有文化的人,他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是身上有一股‘老知识分子的气质。他会打篮球、唱歌、跳舞,还会多种乐器,文化生活很丰富。”杨鲜亮对教师职业和生活品质的追求,都深受父亲的影响。

他非常感恩父亲的教诲,“他教我写字,16岁时,我就开始在村里帮别人写对联、喜帖;他教我读书,父亲是老共产党员,他会教我读《杨家将》之类的书籍,我们家有一个小书柜,我比同龄人有更多接触文化知识的机会。”

在广东实验中学,杨鲜亮是别人眼中的“文艺青年”。他至今依然坚持练书法、写诗词,他创办了学生社团慕岚诗社,发起广东实验中学“我们的黄金时代”青春诗会,创编了汇集省实教师作品的《省实文艺》,“省实文艺”的刊名题字就出自他的手笔。“这些都是我人生中值得回忆的事情。”杨鲜亮说。

除了读书写字,父亲还教会他做人。“在我们村里,刘、易是大姓,只有我们家是姓杨的,但是父亲与别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在为人处世的原则上,杨鲜亮也深受爷爷的影响,“我爷爷是赤脚医生,他真是有大医大德,给别人看病不收钱,是他教会我要与人为善。”

从父辈身上学到的优良品质,让杨鲜亮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如鱼得水。“学生和我没有太多的距离,”他告诉记者,很多学生毕业后还会到他办公室找他谈哲学,谈文学,谈人生的困惑,等等。

广东实验中学毕业生刘馨文对杨鲜亮心怀感激:“杨老师不只教会我理解文本里的意图、情绪和逻辑,还教会我观察和思考生活和生命。他会分享与不同人的交往经历,不只是加深了我对课文的理解,更启发了我去主动了解和接纳其他人。”

追梦

大学毕业后,杨鲜亮接过父亲的“衣钵”,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然而,三年后,杨鲜亮慢慢地意识到所处的职业环境过于宽松,距离自己的职业理想依然很遥远。“因为年轻,生活不能没有活力,而且我对教师职业和人生价值有更多的期待。”他开始深入思考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问题。

2000年,怀着满腔热血,杨鲜亮离乡背井来到广东,踏上追梦之路。

然而,初来乍到,他就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他发现广东的学生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在课堂上也更灵活,喜欢问很多问题,这给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此,他在课堂教学上做出调整,充分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给予他们发言的空间和机会。

2001年,杨鲜亮当起了教导主任,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原先只关注课堂教学,如今则要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杨鲜亮职业生涯的第二次转机是2004年来到广东实验中学。到了这所实行全面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他发现教育又是另一片新天地。

“省实高中部就是一个‘小大学。”他说,“做教育其实就是做平台,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和机会。”在省实,他看到了前所未见的东西:学生学业水平、综合素质较高,上课时非常活跃;课堂之外,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多才多艺。

这对他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在省实你会发现不能硬性规定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你得先问他们的意愿,然后再告诉他们做这个事情需要怎样的原则。我开始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生命发展。”

历任班主任、备课组长、学科组长、年级组长和教学处副主任,杨鲜亮对于语文课要学什么、怎么学想得很多,越来越关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方式、教学形态,思考教育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美德教育,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

觉醒

2015年,杨鲜亮再次萌发了强烈的危机感。那一年,他入选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高中文科类名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学习培训以及和同行的切磋交流,他发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欠缺研究成果,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名校因为平台高、生源好,荣誉来得轻易,有时会掩盖了很多老师的不足。”由此,杨鲜亮深入思考教育平台和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总结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经验,关注学生整个生命文化的建设。

2015年,他主持了“高中语文美学教育实践性课程结构研究”的省级课题,后来出版了课题专著《文学视野下的中学生美学》。他发现,语文课堂给学生留下深远影响的往往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美的欣赏、品味和熏陶。

他曾经教过的学生肖钰桐对他的语文课至今记忆犹新:“杨老师对美学和哲学颇有研究,他不仅为同学们推荐书目,还将自己对文学、美学的理解带到课堂上,穿插在课文的讲解中,形成教学与阅读的良性循环,让我的阅读范围和层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016年,杨鲜亮发表了论文《基于时空视域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从文本时空、课程时空和全时空角度研究语文教学实践。2019年,发表了论文《語法逻辑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从还原“故事原型”拓宽诗歌文本以及语法逻辑教学对当下的意义的角度阐述语法逻辑对语文教学实践的价值。同年又发表了论文《基于审美内需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提出通过满足学生审美内需促进学生“自由学习”,树立“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的教学理念,拓展与开发多样性语文审美教育资源等有效路径。

经过沉淀、升华,杨鲜亮提出了培育高品质生命文化的教育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生命属性,尊重生命的自我生长,尊重生命中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的可能性,通过学习行为的组织和实施,帮助学生形成优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的高位生成。

2018年,杨鲜亮被派到广州市白云实验学校任常务副校长。在这里,他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去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爱国、团结、求实、创新”是百年老校省实的精神内涵,也是白云省实的立校之本。杨鲜亮表示,学校紧紧围绕生命的基本内涵,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自我生长空间,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创设和谐的互动环境。

2019年底,杨鲜亮的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高中文科类名教师培养之旅告一段落,但是,他不断超越自我的脚步并不会停歇。这一次,他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名教师要有责任和担当,要行得正、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得实。”

猜你喜欢

广东生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广东舆情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