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

2020-10-10周拓疆董文阁

光明中医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厌食症

周拓疆 董文阁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属于儿科常见病,好发于1~6岁小儿,可随之出现长期食欲减退或消失,主要表现为食量减少,严重时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下降,甚至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多为“脾常不足”引起,与情志失调、久病迁延所致脾胃损伤有关。小儿积食,会以阴虚为主,表现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身热盗汗,躁动不安,不食或少食等症状。脾胃失养最终影响小儿脾胃纳运功能,食物在肠道内积聚、久而耗伤脾阴,引起脾胃失调和功能紊乱,造成食欲减退[1]。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脾胃气虚的经典方剂,本次试验观察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对食欲调节因子、胃肠激素的影响,旨在取得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试验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女性20例,男性21例;年龄为1~6岁,平均(4.21±0.84)岁;病程为1~5周,平均(3.84±1.27)周;患儿平均体质量(19.21±5.84)kg。观察组中女性18例,男性23例;患儿年龄为1~6岁,平均(4.27±0.97)岁;病程为1~5周,平均(4.17±1.13)个月;患儿平均体质量(20.76±4.18)kg。2组样本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标准[2];②符合小儿厌食症中医诊断标准[3];③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对本次试验所用药物过敏者;②近期合并其他疾病;③患儿合并其他原发疾病;④不能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2组患儿均给予补充营养、维生素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20050963,生产企业:江西巨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片,10 mg/支)10 mg/次,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参苓白术散(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0346,生产企业: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 g/袋)6 g/次,每日3次。2组均治疗14 d后嘱入院复查。

1.4 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2组食欲调节因子(leptin、NPY)、胃肠激素(血清胃泌素、NT)水平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液标本。血液标本要求:需采集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静脉血5 ml,低温下静置30 min,以转速25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上清液,置于-20 ℃环境中待用。用标本与酶标物产生反应,观察结果,根据结果颜色可以对食欲调节因子[血清瘦素(leptin)、神经肽Y(NPY)],胃肠激素[血清胃泌素、神经降压素(NT)]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治疗14 d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食欲不振、肢体困重、倦怠乏力)差异。对2组患儿食欲不振、肢体困重、倦怠乏力3个症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食欲不振(0分:无症状;1分:轻度食欲不振;2分:中度食欲不振;3分:食不下咽)、肢体困重(0分:无症状;1分:轻度肢体困重;2分:中度肢体困重;3分:肢体困重难耐)、倦怠乏力(0分:无症状;1分:轻度倦怠;2分:中度倦怠;3分:倦怠乏力不止)[4]。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14 d后,2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食欲调节因子水平比较治疗14 d后,2组患者lepti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P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食欲调节因子水平比较 (例,

2.3 2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比较治疗14 d内,2组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N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水平比较 (例,

3 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我国儿童常见的消化功能紊乱疾病之一,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由于我国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差异,小儿厌食症发病率逐渐增高。由于该疾病影响患儿对营养的摄取,严重时甚至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并降低儿童免疫力功能[5]。参苓白术散在临床中表现出对小儿厌食症的良好治疗效果,是治疗本病的常用中成药。

小儿厌食症在中医中对应“伤食”“不食”“不欲食”的症状,归属于“脾虚”“食滞”“痰浊”“气滞”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一般分为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内伤乳食、感受外邪[6]。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食欲皆由脾胃所生,而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脾胃运化不足,饮食后常食滞胃脘、食而不化,同时小儿分泌的水谷精微难以上行入味蕾,发生食欲不振。关于小儿五脏的论述中指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小儿药证直诀》记载:“脾胃不和,不能食乳。”根据中医治疗经验,认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基本原则是调和脾胃、健脾益气。其中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薏苡仁、砂仁、白扁豆、桔梗、山药、莲子肉、甘草等药物组成,方剂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人参、茯苓、白术三者为君药,充分发挥益气健脾除湿,利水渗湿的功效;山药、莲子肉助君药健脾益气;白扁豆、薏苡仁以健脾渗湿为臣药;砂仁醒脾和胃为佐药;桔梗通调水道,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各药物合用,以达健脾益气、调和脾胃之功效。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服用参苓白术散能加强胃肠道蠕动及消化功能,帮助胃排空,保护胃黏膜屏障,并刺激食欲[7]。本试验结果显示,经过治疗,2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参苓白术散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更好,猜测是参苓白术散中各个药材的药理性质能够帮助调和脾胃运化,加强胃肠功能。

lep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作用包括调节脂肪储存、抑制进食、减少能量摄取同时加快生物新陈代谢,在饥饿情况下机体为刺激小儿进食,leptin分泌会减少;NPY通过刺激调节食欲中枢发挥强烈促进食欲的作用,并参与食物摄取及维持过程。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经过治疗,2组患者leptin水平下降,NPY水平上升,且观察组数据变化程度大,提示参苓白术散能有效刺激患儿食欲增加,刺激患儿发生摄食行为。血清胃泌素由胃窦部及十二指肠近端黏膜分泌,可以刺激盐酸、胰液和胆汁、胃蛋白酶的分泌,起到促进胃肠运动,加快胃排空作用;NT能降低食管小肠括约肌张力、抑制小肠及胃酸分泌,延缓胃排空,不利于促进摄食。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上升、NT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数据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这说明参苓白术散能加速胃肠排空,促进胃酸及小肠液分泌,帮助食物消化。有研究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能明显改善患儿厌食症状,同时不良反应少,对小儿厌食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8],与本次试验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很好,能加强患儿食欲,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适宜于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厌食症
国王的厌食症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撷菁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