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中国民族民间剪纸艺术的分布现状研究

2020-10-09兰中仁

艺术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兰中仁

摘 要:中国民族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在这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民族民间剪纸艺术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大宝藏。那些朴实、生动、夸张、有趣的艺术造型,都蕴含着匠心独运的艺术魅力。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分布广泛,随着大文化的发展,从而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南北方剪纸艺术发生交集,取长补短,并保留原始风貌进行创新,这也是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谋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艺术;发展现状;文化传承;剪纸分布

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2

根据我国地理南北方分界线的划分,我国剪纸现状分别也可大致分为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

一、北方剪纸现状及分析

北方剪纸历史悠久,特征明显,根据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北方人性格特征豪放、大度所以在民间剪纸作品的呈现上主要是以粗犷、豪放为主,主要表现对象多以抽象、夸张为主。根据区域划分,北方剪纸大致分布的地区有:山西、陕西、河北、吉林、甘肃、山东等几大民族民间剪纸艺术区。

(一)陕西、山西民间剪纸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一带,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剪纸。陕西剪纸的风格粗犷,造型多样,寓意有趣、技艺精湛,都展现出了陕西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也能够表现出了剪纸在陕西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陕西的剪纸主要分布在陕北的定边、靖边、安边和陕南的汉中附近等地域。陕北剪纸大多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大多数形象夸张、简洁质朴,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而陕南剪纸讲究的是注重线条的弯曲状态,图案纹样装饰多采用植物自然纹样。

陕西省的安塞是一个剪纸非常出名的地区,那里的剪纸大师大多为婆姨、老太太,剪纸是安塞婆姨们创造的历史艺术文化,而且还有很多关于剪纸的习俗。

现如今陕北农村,会剪纸的人仍被全村人所敬佩和尊重。在陕西安塞这片广阔的黄土高原地带有许多心灵手巧的剪纸艺术家,其中白凤兰、高金爱、胡凤莲、曹佃祥这四位剪花大娘非常了不起,她们曾在中央美术学院给民族民间美术系学生讲授安塞民间剪纸艺术课,课堂上把惟妙惟肖的剪纸艺术传承给新一代青年。

山西剪纸与陕西剪纸都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也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被称为“铰花”,剪制形象大多是以当地民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反映居民生活的情况来剪制作品,在作品呈现上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

(二)河北蔚县民间剪纸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它是蔚县农民艺术家继承吸收和借鉴河北武强木版窗花、天津杨柳青年画以及当地雕刻刺绣花术及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创造出来的一个艺术种类,之后民间艺术家们经过不断推探索和创新,渐渐形成了蔚县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

蔚县剪纸的特点为阴刻为主、阳刻为辅、上色点染剪纸作品,加上精湛的刻纸刀工、完美的色彩搭配,使得剪纸作品色彩鲜明、鲜灵洒脱。在制作步骤上主要是从画、订、渗、晾、刻、染、包装等几个步骤,且蔚县剪纸上多是成为流水线状,形成一条很好的产业链,画师画好稿子交给刻制人员,刻制人员刻好交给点染人员最后又交给包装人员,蔚县剪纸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当地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三)吉林民间剪纸

吉林剪纸起源于满族,它的选型精细、朴素,不受视野和时空限制,不仅有中国北方剪纸艺术特点的传统满族剪纸风格,还有松花江流域移民文化特色;既继承了传统的技术方法,又融入了现代的艺术元素。吉林民间剪纸艺术大多以满族神话传说和故事为创作題材。

(四)甘肃民间剪纸

甘肃民族民间剪纸主要以镇原和庆阳两地为主要代表,艺术风格比其他地方的剪纸更为简单朴实,其主要表达的内涵,具有浓厚的图腾韵味。庆阳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每逢佳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都会有剪纸铰花的影子,庆阳民间剪纸取材内容丰富,有表达吉祥之意、反映当地名俗的“骆驼进宝”“麻姑祝寿”等,也有反映美好的爱情,生殖繁衍的“蝴蝶恋花”“送福娃娃”等,这些都反映了黄土高原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庆阳剪纸的取材上,十分广泛,有山水人物、花草树木、人鱼鸟兽。在手法上,庆阳剪纸在剪纸手法上,颜色以绿色、红色为主,有单色、套色和染色等,剪法上有阴剪、阳剪、阴阳结合等,纹饰上多采用梅花纹、锯齿纹、月牙纹、水纹、云纹、花纹等,在艺术特色上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线条流畅、洗练。主要代表人物有祁秀梅、她的外孙许军峰等。[1]

(五)山东民间剪纸

剪纸在山东地区,备受老百姓喜爱,根据地理区位和剪纸造型风格大致可以分两大类。他们分别是:1.粗犷豪放的风格;2.以线条为主的阳剪风格。山东民间剪纸在创作构思上,多将我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运用到剪纸作品中,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使得作品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又有美的视觉享受,很好地阐述了“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说法。山东剪纸中用谐音的表现方法也很常见,这也看出了山东人民把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与中国民间吉祥图案很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例如用桃子象征“长寿”,鱼、石榴、老鼠象征“多子多福”。[2]

二、南方剪纸现状及分析

根据地域特征和人物性格来看,南方人性格委婉、含蓄,娇小玲珑,所以南方剪纸虽然在地域不同,反应习俗不同,但是在大的方向上,主要是以精微细致的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

(一)江浙剪纸

江浙剪纸主要是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剪纸,其中江苏以扬州剪纸为代表,扬州剪纸题材比较多,有人物、花卉、鸟兽、风景等、其中以花卉为常见,特点是以画为稿,形象夸张简洁、构图精巧雅致、线条圆滑、清秀,独具优美、玲珑剔透的地方特色。而浙江剪纸主要是以细纹剪纸为代表,主要涉及地区是浙江乐清一带,所以又叫乐清细纹刻纸,之所以叫细纹,这就表明乐清剪纸精细,刀味十足,乐清细纹刻纸,构图隽秀优美,刀法精妙入微。

(二)贵州剪纸

贵州剪纸主要以民族划分,以苗族剪纸、侗族剪纸最为广泛。贵州苗族剪纸,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剪纸题材大多数以民族神话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图腾崇拜的蝴蝶、牛、龙等为主,在剪制工具上多以剪刀和刻刀为基本工具,剪制图案精美细腻,精透玲珑。苗族剪纸风格有别于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剪纸,它主要是用作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稿,剪纸是苗族民间工艺美术之一,为苗族各种刺绣的底样、蓝本和第一道工序,经过第二次加工后,剪纸的艺术性就在刺绣绣品上表现出来。苗族剪纸本身最早主要是为刺绣绣品服务的,但从其艺术价值和制作工序来分析,它自身就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贵州有很多从事剪纸的民间艺人,如谢志成、王少丰、张著权等人,谢志成剪纸主要是反应“文革”时期的作品,作品简单、纯粹极具到时的时代特征,是现代剪纸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而王少丰也是当代剪纸民间艺人,作品题材多取决于贵州本土元素,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图案为主要创作元素,通过对本土民族民间图案的概括、总结、提炼,得出属于自己的剪纸符号,作品多为染色剪纸,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色彩多采用红色和黑色,也有其他颜色进行搭配,极具贵州元素;而土家族剪纸艺术家张著权多以“囍”字为创作题材,通过对“囍”字的提炼、加工、从而作品大大小小的“囍”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结合贵州少数民族的民族特征,特别是土家族民族特征元素融入剪纸作品中,作品有大有小,基本都会融入喜字到作品之中,固有“中华喜字第一人”之称。

(三)云南剪纸

云南剪纸在云南非常受各民族人民喜爱和学习,其中傣族剪纸最受欢迎。云南民间剪纸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傣族剪纸主要为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服务,常见的大多是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几何形纹。傣族剪纸多与傣族信仰有关,真实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十分浓郁。傣族剪纸作品线条连续穿插,变化多端,流畅自然,构图饱满,常见图形既有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马鹿、骏马等,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杜鹃等花木,还有亭台楼阁等建筑,其在当地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结束语

从整个中国剪纸艺术来看,南北方剪纸都各具特色,有祈求神灵的寓意,喜庆的象征,也有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正是凸显中国民族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息息相关,正所谓:“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辉煌发展,代表了这项传统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传承,它历史悠久,从古到今,越来越受广大群众喜爱,美在民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要把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发展到一流水平并推向世界。不管是北方剪纸还是南方剪纸,我们都希望人们越来越重视,使之发扬光大,名扬世界。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剪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陕西省群众藝术馆.陕西民间剪纸[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