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南北方竹笛独奏曲的艺术特征

2020-10-09周建飞

艺术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未来发展

周建飞

摘 要:南北方竹笛独奏曲的艺术特征,包括了音色特征和技巧特征,音色特征是艺术特征中的基础,决定了独奏曲的风格特点,而具体的技巧特征是在于深化整体艺术特征,并将全曲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升华。通过在具体独奏曲里的运用以及南北方各自相互借鉴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艺术特征,从而不断地去发展竹笛艺术。

关键词:音色特征;技巧特征;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0-02

一、南北方独奏曲各自追求的音色特征

(一)基本的音色特征

要想了解南北方竹笛独奏曲的艺术特征,首先要深入了解南北方各自追求的音色特点。控制竹笛的音色在于对气息的控制。在这里应当对于基本的气息要求做一下解释。第一,要做到气息下沉,用腹部支撑,全身放松。第二,竹笛管壁充分震动,按孔的手指有震动感。第三,发出的长音均匀,平稳,如没有风吹过的湖面。南北方对于竹笛气息要求的共同点一般为以上三个。但是大多演奏这仅仅是停留在这三个层面上,不加考虑南北方竹笛独奏曲音色有何不同。导致乐曲缺乏感染力。[1]

(二)北方独奏曲追求的音色特征

北方气候一般较为干燥,自然环境与南方比较起来不占优势,孕育出北方人民豪爽的性格,因此掌握基本的气息控制后,应该注意低音浑厚,苍劲,给人以气拔山河,波澜壮阔之感,这就要求气息要充分的灌入笛身,口腔内稍稍存气,使竹笛发出的低音有共振的感觉。

二、南北方独奏曲各自鲜明的技巧特征

(一)北方独奏曲鲜明的技巧特征

技巧的运用是艺术特征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掌控好南北方竹笛的音色特点是地基的话,那么技巧就是那华丽的房子。北方独奏曲中,最鲜明的技巧特征有四个,即吐音,滑音,花舌与剁音。首先来说一下吐音的技巧特征。吐音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以及碎吐四项内容。单吐较为简单,但是这是基础。连音线内第一个音就要用到单吐,所以单吐无处不在。很多人感觉单吐是不需要练习的,实则这是很错误的说法。北方曲子在乐句的其实部分,往往直接就要将情绪太高,这时有力的单吐给出第一个音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单吐在北方独奏曲里,要能做到刚劲有力。而在抒情部分时,单吐也要做到游刃有余。那么单吐对于北方独奏曲的影响就很大,练习时应当在每一个音阶上做单独练习,直到每一个音都能做到干净,圆润。双吐是建立在单吐的基础上,一般以16分音符为一拍出现,发“吐苦吐苦”。在北方独奏曲里,最欢快的部分往往采用双吐。很多人在双吐时不加注意,开始练习时没有放慢速度。导致演奏的不平均,越来越赶节拍。这样直接会破坏音乐情绪,本来轻松愉快的分为会给人以紧张感,导致无法表现乐曲的真实意图。吐音练习时,一定要放慢速度,将每一个音符交代清楚。三吐在北方乐曲里多表现欢快,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在雙吐与抒情部分之间连接时运用。为什么这样运用多出现在北方的独奏曲呢?因为在十六分音符表现欢快的分为以后,演奏者所吸的气息一般都快要用完,如果直接进入抒情部分,中间不吸气,是无法完成一个乐句。但是停下来吸气往往会占用节拍时间,导致欢快过后戛然而止,破坏了音乐情绪。因此中间连接处会运用三吐,在每个三吐的八分音符前可以吸气,多个三吐出现就会使演奏者有足够的机会吸足气息,这样就会使欢快跳跃的双吐与抒情部分之间浑然天成。[2]

(二)南方独奏曲鲜明的技巧特征

南方技巧讲究叠,打,赠,颤。叠音与打音会频繁出现在每一句中,而赠音会出现在乐句的尾部。这三种技巧往往会结合在一句中使用,这三种技巧的艺术特征是为了在平淡的音符上加花,所以要做到干净利落,切勿拖泥带水。而颤音在南方独奏曲中用的最多,颤音要求均匀有弹性,密度能随情景而变化。颤音表现的艺术特征是缥缈灵动的感觉。南方独奏曲中,有一项特殊的技巧不得不提,那就是循环换气。循环换气在练习时要做到循序渐进,这个技巧在南方独奏曲中运用的很广泛,并且多用在高潮的部分,所以练习时要花大量的时间仔细练习推敲。[3]

三、不同艺术特征在独奏曲里的运用

(一)北方独奏曲举例分析

各个地方的艺术特征在竹笛上都能表现出来,这也是竹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之一。通过对地域的划分,竹笛一般分为北派和南派。北派所代表的也就是中国北方的笛子风格。我国北方一般气候偏于干燥,山脉,丘陵较多,因此造就了北方人民豪放,粗犷的性格。北方的笛子曲也就自然显得热烈,奔放。北方人民演奏笛子一般喜欢小梆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笛子,以E F G A调为主,这样的笛子声音嘹亮,高亢。在音色上能体现出北方人民对于情感的表达。北方的竹笛最喜欢表现丰收的喜悦、浓厚的家乡情感与对地域性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曲子构造喜欢以欢腾的快板开始,快板中往往会用到长颤音与花舌的结合,以及历音与快速双吐的结合,从而渲染出喜悦,欢快,激烈的情感。中段一般为抒情,会给人呈现出大气,激昂的感觉。结尾与开始相呼应,连续的吐奏会更多,从而将乐曲推向高潮,下面简单分析一下我认为较为有代表性的两首北方曲子。[4]

第一首为李镇老师的《鄂尔多斯的春天》,提到鄂尔多斯,大家都知道这首曲子一定是一首草原风格的曲子。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自然会给人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感觉。蒙古人民粗犷,豪迈,聚餐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跳起舞来动作幅度大,刚劲有力。他们最喜欢骑着骏马奔驰在大草原上。所以欣赏《鄂尔多斯的春天》要结合当地的丰富习惯,这首曲子是用F调小梆笛演奏,全曲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就是小三度颤音。小三度颤音就是竹笛通过颤音的技巧连续吹奏出构成小三度的音阶。这个技巧实际上是为了模仿马头琴的感觉。马头琴是蒙古特有的乐器,所以这首曲子的亮点恰在此处。乐曲一开始为长音6的颤音,并结合着6与高音1的小三度颤音,然后进行到高音2的长颤音,并也结合高音2与高音4的小三度颤音,由弱渐强,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感觉。接着乐曲运用连续吐奏,表现出马蹄声嗒嗒,骏马奔驰的壮观场面。第一部分以历音和花舌结合首尾,将曲子推向第一个高潮。第二部分主要表现了当地人民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的季节里,欢歌跳舞,赛马奔腾的景象。乐曲进行速度较快,极力刻画出鄂尔多斯的人民在春天里一片喜悦之情。在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有一段引子,这是为第三部分作者抒发个人情感做铺垫。引子运用了许多连续的小三度颤音,承上启下,将听众带入另一种景象。第三部分为抒情的慢板,结合了蒙古音阶进行上的特点——小节里“疏-密-再疏-最密-最疏”,中间再加以滑音,强烈抒发了作者热爱鄂尔多斯的情感。

第二首论述一首北方少数民族的经典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这是李大同老师的作品,帕米尔地处高原地区,当地少数民族热情好客。整首曲子结合当地民歌的曲风,中间加以增二度的音阶行进,给人营造出空灵,悠远又不乏热情洋溢的独特意境。整曲在节奏上很有特点,曲子中运用了八七拍与四二拍相结合。八七拍这样特殊的节奏,很有鼓点的味道,立刻带听众进入帕米尔的意境。音阶中结合着升5与升1,将帕米尔春天悠远辽阔的美景渲染得淋漓尽致,使整首曲子的异域风情更加浓厚。

(二)南方独奏曲举例分析

第一首为宁保生老师的《春到湘江》。这首曲子所描绘的是湖南一代的生活场景。曲子开篇是一段散板的引子。这段引子空灵,飘渺,中间有着升2与3,升5与6的颤音,结合着散落的音阶行进,巧妙的绘制了一幅湘江两岸烟雾缭绕。若隐若现的感觉。曲子由3与5之间的滑音并略带小颤音开始。音阶行进如湘江流水缓缓徐来。一系列的小颤音与符点节奏的运用,使听众仿佛看到轻盈的水花拍打着湘江两岸。而后是清新美妙的小快板。结合着湖南花鼓戏的曲风,是整曲更加贴合当地韵味。小快板中穿插着高音1与中音6的滑音,甚为柔美动人。然后一连串连音与颤音的结合使湘江流水在听众的脑海中立体感更强。整曲成功的描绘出湘江优美的景色。

第二首较为代表性的是《春潮》。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春天江水上千帆竞渡,一片繁忙的捕鱼景象。曲子开篇以笛子的最低音5开始,深沉,浑厚。描绘了渔民驾着船儿行驶在烟雨迷漫的江水之上,怀着喜悦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而后极富南方韵味的慢板体现出春潮涌动的优美景象。而后乐曲转调,使听众瞬间产生轻松的感觉,辽阔深远的情景也随之而来。在一系列散板之后是欢快的快板,描绘了渔民争相撒网捕鱼,而后丰收而归的喜悦之情。中间再一次转掉,仿佛使听众听到渔民相互赞许,有说有笑的热闹景象。结束部分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加深了听众对春潮景色的憧憬和向往。

参考文献:

[1]杨美娟.蔡敬民竹笛演奏风格特征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学报(学科版),2010,26(12):79-80.

[2]永清.谈昆曲与江南丝竹中的竹笛演奏[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3(03):68.

[3]戴邦军.竹笛社会教学点滴[J].剧作家,2008(05):121.

[4]胡亮,王东.论昆曲竹笛与民乐竹笛演奏特点的异与同[J].黄山学院学报,2007(01):173-175.

猜你喜欢

未来发展
医院营销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探究
浅谈“大书城”未来发展之路
基于安全角度对网络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探讨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工业集中与废弃物排放的关系
论微电影广告的营销传播及发展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