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派”二胡音乐系统建构策略初探

2020-10-09吴果

艺术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

吴果

摘 要:“湘派”二胡是我国南北二胡派系中南派二胡的一个分支,在南派二胡形成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湘派”二胡艺术与许多南派二胡流派相同,除了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以外,还有着独特的细节处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湘派”二胡与其他传统音乐形式一样,一直沿用着较为传统的发展模式。但问题在于,“湘派”二胡如何在音乐多元化的大环境中站稳脚跟,本文将从湘派二胡的艺术特征出发,从创作、演奏以及传播三个方面系统论述“湘派”二胡音乐系统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湘派二胡;音乐系统;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0-02

“湘”是我国湖南省的简称,而“湘派”二胡演奏艺术在湖南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二胡传入我国南方的过程中,湖南是率先接触二胡的地区之一,在音乐与艺术特征方面也呈现出了相互兼容、贯穿南北的特点。近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艺术的格局,许多外来音乐文化对地方传统音乐艺术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湘派”二胡也同样面临着生存的严峻问题。当然,困境既是挑战也是基于。“湘派”二胡如果能够推陈出新,建立完善的音乐系统,其竞争力便会由此增加。[1]

一、湘派二胡的艺术特征

(一)细腻优美的音乐风格

“湘派”二胡属于南派二胡体系。在音乐风格方面,“湘派”与南派二胡基本相同。首先,“湘派”二胡继承了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细腻优美的音乐风格。众所周知,南派二胡源于江南絲竹,而很多南派二胡作品如《梅花三弄》《欢乐歌》也均是根据江南丝竹音乐改编。所以,南派二胡也就具备了江南丝竹“小、细、轻、柔” 的风格特征。其中,“小”是指音乐的篇幅;“细”是指音乐的结构与演奏时技巧的处理;“轻”是指演奏的风格,而“柔”则是音乐的风格。其次,“湘派”二胡除了具备以上音乐特征之外,在传统的“湘派”二胡音乐中还能感受到些许北方豪爽的气息。如湖南传统二胡曲目《湘江月》除了选用了南派二胡独特的湘羽调式之外,音乐中出现了大量四度以上的跳进音程,从而展现了湖南人民不畏困难的乐观精神。再如王建民根据湖南《花鼓戏》元素创作的二胡曲《第二二胡狂想曲》也结合了湖南当地的音乐特征,将南北兼容的音乐风格发挥到了极致。[2]

(二)独具一格的演奏技巧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湘派”二胡既继承了南派二胡的音乐风格,也受到了北派二胡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南北兼容的音乐风格。在演奏技巧方面,“湘派”虽然受到北派二胡豪爽风格的影响,但在豪爽的乐段的演奏中,“湘派”二胡却展现出了与北派二胡截然不同的处理。在许多北派二胡的演奏中,演奏技巧往往会随着音乐进入高潮而变得奔放,从而展现出狂野的音乐风格。但“湘派”二胡因受到南派二胡细腻演奏技巧的影响,在作品的高潮处理中展现出了音乐越奔放,演奏越细腻的特点,这样的演奏技巧能够使音乐变得更加精致,音乐中的共鸣感也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3]

二、湘派二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湘派”二胡虽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近年来依托先进的传播手段与成熟的创作体系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提起“湘派”二胡很多人却并不熟知。造成“湘派”二胡关注度较低的现象原因有二。其一是“湘派”二胡一直依托于南派二胡的发展模式,在很多的大型音乐会中往往会涉及一定的曲目,未独立的发展模式也是很多人只知有南派二胡,而南派二胡中更加细致的分类却无法分辨。这也迫使“湘派”二胡需要尽早地脱离原有的发展模式,建立自身的音乐发展体系,这样便可以与南派二胡形成即融合也独立地发展模式,从而有效地增加“湘派”二胡的曝光度。其二,作品的稀少是导致“湘派”二胡传播的最大阻碍,虽然在湖南民间可以找到许多“湘派”二胡的音乐素材,但这些素材往往只是较短的音乐片段。众所周知,二胡传入湖南以后迅速地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加入了湖南花鼓戏的伴奏体系,而长时间处于伴奏的位置也是导致“湘派”二胡成熟作品较少的直接原因。直至今日,“湘派”二胡能够当作独奏曲目在舞台上表演的作品也仅有5首左右。所以,相比于建立音乐体系这一长远的计划,现阶段更加迫在眉睫的便是扩充具有“湘派”特色的二胡音乐作品。

三、湘派二胡音乐系统构建策略

(一)推陈出新的创作方式

湘派二胡虽然在发展模式上存在着落后于时代的问题,但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合理规划,构建完善的音乐系统便可以在多元化音乐环境中建立一席之地。从上文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构建“湘派”二胡音乐系统的首要任务是收集现有的音乐素材,扩充“湘派”二胡音乐作品的数量。发展的根本在于创作,创作出符合当今时代审美的湘派二胡作品才能获得更好地传播。如王建民所创作的《第二二胡狂想曲》便是“湘派”二胡现代作品的典范。在创作中,作者选用西方作曲技法与传统音乐进行融合的创作手法,旋律大量采用了湖南特色的花鼓戏元素,节奏则是用大量的不规则的切分节奏,复合节奏,节奏转换等现代节拍,这样大胆的创作手法打破了传统节奏节拍有规律有周期性的节奏律动,这样的创作也为“湘派”二胡的创新创作建立了标杆。所以,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下,只有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第二二胡狂想曲》一样的作品使之成为音乐系统中的牢固根基。

(二)独具特色的演奏体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除了需要拥有大量作品予以支撑以外,演奏技巧是展现乐派特色的关键。换句话说,直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乃至二胡专业人士依然无法分清南派二胡中各个地域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区别。所以,要想被人了解首先要发扬自身的特色,如湖南风格的音乐中“sol”是特性音程,而“湘派”二胡也继承了这一特色,在演奏“sol”音时,需要运用压揉的方法将原有音高可以提高,保持在原有音高与变化音之间,从而造成一种离调的感觉。与此同时,“湘派”二胡除了应该了解自身的长处,也应该研究其他南派二胡不同地域演奏技巧,从而最大化发挥自身的特色,再将这一特色发扬光大。最后,特色演奏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官方机构与广大二胡爱好者的通力配合,体系建立之初可以先以湖南以及周边地区为根基,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系统,在此之上可以多举办二胡演奏的相关活动,教育、培训可以规范演奏技巧,而活动则可以将分散的力量聚集起来,然后统一进行规划。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这样严谨的模式才能促进“湘派”二胡的进一步发展。

(三)统筹兼顾的运行模式

日常的运营是“湘派”二胡音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湘派”二胡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湘派”二胡的运行模式一直依托于花鼓戏的发展,處于较为自然的状态,但因为音乐系统的建立不得不建立规范化的运行模式,而规范化的运行模式便是上文所提到的创作方式以及演奏体系的革新。当然,选择新的运行模式并不等于抛弃之前自然发展的状态,这需要统筹兼顾两者的利弊。首先,规范化的运行模式能够突出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独奏作品,从而使“湘派”二胡走向更大的舞台。但强化专业性也势必会使“湘派”二胡脱离与花鼓戏的合作模式,这并不利于“湘派”二胡特色演奏系统的建立与在民间的传播。其次,自然的运行模式虽然有利于传播与发展特色演奏技巧,但过分依赖花鼓戏的发展也会限制“湘派”二胡独奏的成型。所以,综合以上利弊,只有建立现代与传统并重,结合优势统筹运行才能协调的发展。

(四)与时俱进的传播策略

传播策略决定了“湘派”二胡能否被更多的人群所熟知。广泛的关注度可以发展更多二胡的爱好者与潜在的演奏人才。在以往的传播模式中,“湘派”二胡一致属于传统的传播状态,在湖南地区的大街小巷能够看到艺人们用“湘派”二胡风格演奏花鼓戏的片段,同时也能在花鼓戏的演出中见到“湘派”二胡的伴奏。而这样的传播速度与广度显然无法满足即将建立的“湘派”二胡音乐系统。所以,在音乐系统建立之后,“湘派”二胡需要进一步提升宣传手段,与当下较为流行的宣传模式结合,建立长久的传播策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第五代通信技术即将走入人们的生活,而“互联网+”的合作模式也已经普及到各个传统行业之中。“湘派”二胡也应该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的优势,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换句话说,只有选择与时俱进,选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宣传手段才能受到更多的关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湘派二胡的艺术特征出发,结合现状分析了“湘派”二胡在发展、传播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立“湘派”二胡音乐系统的必要性。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湘派”二胡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我国优秀传统艺术中的一部分。在传统音乐艺术日渐复兴的当下,“湘派”二胡更应该挺身而出,让更多人了解、感受“湘派”二胡的音乐魅力,为我国“文化自信”的建立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黎潇妮.试论湖南风格二胡曲的艺术特色[D].天津音乐学院,2011.

[2]吴桐.王建民《第二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D].宁夏大学,2018.

[3]胡宁.试论豫派二胡艺术构建中的现实矛盾[J].美与时代(下),2012(04):63-64.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