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课堂下,小学音乐生活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2020-10-09陆洁瑾

艺术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编生活元素

陆洁瑾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基于线上音乐教学产生的诸多困扰,笔者将生活元素融入音乐教学,开展以“生活材料自制乐器创编伴奏”“生活行为设计律动表现”“生活事件改编歌词歌唱”为主要实施途径的拓学实践活动,立足趣味化、生活化、音乐性、创造性,追求能提升音乐能力和素养的实施范式,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升音乐艺术表现素养,进一步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拓学单;生活元素;音乐艺术表现;创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02

一、研究缘起

疫情背景下开展的线上音乐教学产生了诸如学生“学习被动”,教师“教学时空受限”等现实问题,给音乐这门注重体验和互动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生活元素与音乐作品整合,形成相对系统的、有梯度的音乐自主拓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素养,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音乐拓学单是架接起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与老师“教学反馈改进”的重要桥梁,促进教学的延展性和有效性。

二、概念界定

拓学单:是疫情背景下,基于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探寻生活元素与音乐的适切点,设计具有延伸性、挑战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学习音乐的一種辅助学习工具。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提高音乐的感知、表现与创造能力,提升音乐素养,是一种学生生活化、情景化自主学习的模式。

在拓学单的任务驱动下,学生有了具体的实践方向和路径,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巩固和强化音乐学习,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和创造力;而教师能及时探测学情,延长教学时空;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价值的延伸与发展,促进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反思。

三、实践策略

(一)聚焦课程目标,融入主题拓学

1.聚焦关键能力,有的放矢

学生要具备的音乐基本能力中,关于音乐表现和创作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包括:音高、节奏、和声、识读乐谱,是音乐表现的基础;而力度、音色、速度等是表现要素,在音乐表现中得以呈现,不可区分。

拓学单是课后拓展的指导学习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本着“学教评目标一致”的原则,我们根据音乐作品的教学目标来定制拓学单的目标与内容,目标上呈现梯度化、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内容上聚焦元素体验,例如探究节奏、音高等等,帮助学生获得扎实的音乐知识以及系统性的经验建构。[1]

2.探究生活元素,创意融合

音乐源于生活,我国传统民歌、舞蹈等音乐艺术创作皆源自劳动生活。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生活元素原本的音乐性,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开展“三度体验、表现和创作”;于是“叠衣服、拖地、擦桌子”成了有趣的律动;一支笔就能模仿架子鼓的音效;而感人的抗疫行动被孩子们写进歌词中,唱在心里。在这个从“模仿——创编”循序渐进的学习发展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力获得提高,内心的成就感与自我价值也在提升。[2]

(二)优化拓学内容,提升音乐能力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理论和《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中高段年级的课程目标,本研究尝试把音乐教学与“生活元素”融合,通过拓学单的设计创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音乐要素,具体围绕着以下三类:

1.用生活材料自制乐器伴奏

在探索生活材料的音响与音乐作品的整合中,学生基于音乐作品的音高、风格等要素特点,探究如何根据生活材料的音色,来选择、制作乐器,并调整、改进乐器演奏的音色、音高;根据作品的“特征性”节奏、和弦等要素为作品编配伴奏,培养学生听辨音高、乐句的能力,达到一个迁移运用的过程。

(1)案例:自制乐器,为《顽皮的杜鹃》伴奏

“”是本课典型的“特征性”节奏与音高。拓学单设计如下:1)选择生活中音色清脆的材料制作乐器;2)进一步探索如何改进乐器,使其能模拟出“”的音高;3)运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并表现。

(2)学生成果示例

学生发现陶瓷碗、玻璃杯的音色清脆,往玻璃杯装不同量的水,会出现不同的音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还分享了制作经验如,做“”音更容易些;最后根据歌曲的典型节奏和音高编配伴奏。

2.用生活行为设计律动表现

我国的民歌、民族舞蹈素材大多来自生活生产劳动,例如陕南的打夯号子,藏族的洗衣歌等。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如叠衣服、擦桌子、踢球、浇花等日常行为作为学生律动感知、表现音乐要素的途径,通过拓学单的实践性引导,强调律动与音乐作品要素的联系,启发学生创编。

(1)案例:用生活行为为《孤独的牧羊人》创编:

拓学单内容设计如下:1)听辨欣赏老师的“趣味洗碗”律动视频,想一想“洗碗动作与音乐有什么关系?”2)用生活中的其他行为进行创编设计,表现歌曲。

(2)学生成果示例

学生用“七步洗手法”来为歌曲《孤独牧羊人》创编律动。前奏部分是撸袖子,挤压洗手液,第一句洗手心,第二句交换洗手背,第三句交叉洗,第四句交换洗大拇指,第五句旋转洗指尖,第六句交换洗手腕,尾声是冲洗双手。除此外,还有跳绳、收纳文具、打乒乓球、订书机、擦桌子、锯木头、拳击等等创意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生活行为设计律动”这类拓学创编活动因其素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起来更为得心应手。从模仿到自己创编音乐律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能力迁移到音乐情境中,通过碰撞、重构,高阶思维就随之产生。

3.用生活事件创编歌词演唱

初阶要求基于真实生活事件,为歌曲改编歌词;进阶要求学生关注描述对象与内容的逻辑性,语言简洁押韵。

(三)构建多种模式,促进合作学习

随着拓学单内容日渐丰富,多种功能组合不断增加,我们创建了可以支持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模式,以适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牵手“帮帮团”。根据音乐经验差异,将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能力薄弱的学生串成小组,互帮互助。

2.组建“分享圈”。将学生的想法、创意成果通过家校本中的“优秀作业”平台及时分享到班级群,取长补短。

看到老师精选后上传的学习视频资料和其他班级的优秀作品,拓宽了自己的音乐视野。

四、拓学成效

我们的拓学单实践活动也在持续开展。继续探索与生活融合,有机拓展音乐学习,用多样化的拓学途径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以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一)学生学习

1.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学生对于“生活主题”的音乐拓学单实践内容兴趣日渐浓厚,线上观课率提升,提交作业积极性越来越高。

2.学习质量有所提升

学生对于音乐拓学实践内容的态度,特别是那些音乐经验薄弱、学习消极被动的学生,从“无视”“敷衍”到主动“二次提交”,提交的作业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3.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特殊时期下音乐自主拓展实践活动正是对音乐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引导,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提高,音乐思维也更加灵活创新。

4.展示音乐成果,艺术表现能力提高

在内在需要和任务驱动下,学生自主学习,将习得的经验一次次地迁移运用,转化为能力的培养与积累。

(二)教师教学

1.顺“势”而为,突破教学束缚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认为,这项教学研究虽然是因为疫情线上教学的问题“被迫”改革,但却给我们带来很多教學上的惊喜和收获,例如能“点对点”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反馈;与 “学习被动生”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交流。

2.借“力”使力,提高研究能力

“遇山开山”,借着这股突破改革之力,课题组的老师们查阅理论书籍,开展调查分析,交流研讨中自身的研究能力也获得提升,撰写相关案例获奖,应邀作区级观点报告等等。

以“生活元素融入音乐教学”为内容而设计的拓学单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次契机,是培养自主探究学习音乐的一条途径,是一个从学习乐趣出发,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形成学习志趣的发展过程。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比较、判断与决定,以他们已有经验为基础,迁移运用得出结论,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往纵深发展,学习也就成了一种内在需要,而这也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姚丽雅.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新常态”课堂[EB/O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IwMjc5OTA4OA==.html,2019-05-30.

猜你喜欢

创编生活元素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健美操创编能力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对抗类体育游戏的创编
新疆塔塔尔族健身舞创编研究
绘本多样化主题实施《疯狂快递》
经典传承,知行合一
谈谈从绘本到绘本剧的创编与指导策略
关于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解析舞蹈创编中生活元素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