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台元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0-10-09郑科艳王頔

艺术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实践应用

郑科艳 王頔

摘 要:声乐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和舞台学习,无论是哪种学习形式,最终都是为登台做铺垫,本文通过对声乐教学中融入舞台元素的意义、过程、有效措施的深入分析,阐述了声乐教学过程中,舞台元素的融入,对整个声乐教学起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教学;舞台元素;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碼: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02

一、声乐教学中融入舞台元素的“三力”

舞台元素来自舞台表演艺术,而舞台表演艺术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尽管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但是有一种联动在多彩艺术形式之间力量,它可以影响舞台表演的效果,更对舞台表演的有效性起着核心作用。这种能够影响舞台表演情感有效表达的元素,我们把它称为舞台元素。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没有激情,甚至越唱越害怕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在声乐学习中缺乏舞台元素的应用,并在舞台表演中因为不能融入舞台元素造成学生在演唱的缺憾。如果我们的声乐教学可以在舞台上练习,或者能将声乐教学的任何场地都想象成舞台,那么我们的声乐教学将会得到更有效地开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促进意义,他们不再机械练唱,盲目想象,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舞台表演的魅力,提升歌唱能力。[1]

(一)科学训练舞台表现力

舞台表现力通俗地讲叫作“台风”,它可以提升观众的情绪,调动现场气氛,将观众的情绪推向未知的高度。人们表达情感和情感的方式有很多,而歌唱是表达高层次艺术的一种方式,这种高度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但如果学生从初学声乐就开始接受科学系统的训练,每堂课都在训练中创设情境,通过教师的反复启发和引导,他们就会逐渐熟悉、适应甚至掌握这种艺术表现力,舞台上的表现力如歌曲的固定乐思般自然流露,而不是机械化的“东施效颦”。在日常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声乐演唱技巧的练习加上反复课后消化教师的指导和示范,解决歌唱的技术问题,舞台上出现的技巧问题会直接影响舞台表现力。[2]

此外,声乐演唱过程中,应掌握用不同的乐感,表达不同的歌词,唱出不同情感的声乐作品这样的能力,每节课都应该去引导学生往舞台前行,但是一节课内不能提出过多要求。

(二)持续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大多数人都觉得应该以听音乐、看场景、欣赏表演为基础,而忽视了让学生在欣赏之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两者需要结合。长期以来,学生缺乏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审美,在考试与表演中,比较呆板,畏惧表演。学生越是害怕表演,就越不想去思考这个表演的意义,品味表演的乐趣,这样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即不懂欣赏,也不懂表现。所以,抛开声乐演唱,我们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对音乐是怎么理解的,通过自身学习,再在舞台上表现出你所理解的音乐。

(三)逐步形成舞台掌控力

随着声乐表演的发展,舞台上的表现形式也发展得越来越快,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让音乐的呈现方式将层出不穷。在经过多次的课堂练习和舞台实践后,我们的舞台掌控力会有明显的提升。曾有人在上台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感觉自己和舞台融为一体的时候,你就成功了。也就是说,到这种程度,你的舞台掌控力已逐渐形成。这种技巧不会退化或者消失,因为它总是随着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而改变。只有最强的舞台表演艺术,才能使声乐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同时,歌手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它不仅是声乐演唱技巧的竞争,也是他们高超的舞台表演艺术的展示。因此,随着音乐的发展,更多、更完美、更强大、更多样的舞台表演艺术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3]

二、声乐教学中融入舞台元素的“四美三配套”

(一)从语言美到表情美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学生的歌唱语言容易和方言发音混合在一起,因此,学生的声乐学习必须规范普通话的发音。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还应该解决以意大利语为主的外语的发音问题。完成声母、元音、辅音和声调的训练后,逐步可以进入线条训练阶段。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将语调、语调、节奏、句子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等问题融入舞台表演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舞台掌控力起了关键的作用。此外,声乐表演中的咬字吐字方法直接影响舞台表演的表情,无论是镜头前还是舞台上,表演者若咬字过分夸张用力,那表演就很容易让观众“出戏”。例如网络上被玩坏了的“魏璎珞吃面表情包”,说了一句话的功夫嘴巴就好像吃了一碗面那样忙碌,这就失去了表情美,将语言的美与表情的美融会贯通,才能让歌唱中的人保持一个美好的舞台形象。

(二)从形态美到表演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观众在荧幕或舞台前对表演者美的要求最高,举手投足间的每一个小小的动作和眼神都是舞台的产物,不美就变成了丑。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声音基础和优美的舞台形态时,老师可以开始引导学生进入舞台实践。应该指出,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必须认识到声乐舞台表演与戏剧舞台表演的异同。在舞台实践的初级阶段,教师需要运用成熟的声乐表演教学体系,通过在舞台上的气息训练,高音的训练解决舞台上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技巧问题,再通过规定情景训练以及歌唱时的动作设计,使学生逐渐体验舞台中的形态美。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能够体验舞台带来的紧张感和兴奋感,了解台上学习与台下学习的区别,逐步掌握表演美的精髓。笔者认为,舞台元素应该尽可能多地引入课堂,以便大部分的训练可以在舞台的渲染和引领下进行,通过这种融入了舞台元素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舞台自信心,消除舞台的陌生感和紧张感,丰富情感表达,提升舞台美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设施与场地的配套

声乐表演艺术是舞台的艺术,通常情况下,声乐教学的配套场地都是琴房或者声乐房,在笔者漫长的声乐学习生涯中,常常听到老师说,你想象这就是演出的舞台。问题是,舞台在哪里?我们需要转变思路,将教学场地移动到舞台上去。舞台的含义不仅仅是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台子,它给予表演者的是一种仪式感,它可以声乐表演者不再恐惧观众的凝神注视。我们现在所说的舞台指的是剧院中提供给演员的表演空间,它可以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演员的表演并获得理想的观赏效果。

舞台实践对于声乐教学而言,高效且深得师生喜爱,舞台实践需要舞台作为特殊的媒介和教学场地。将教学场地由教室转移到舞台,是教学的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升级,对于学生而言,在舞台上一边学习一边表演,更可以帮助他们吸收课堂中老师所引导的舞台表演技巧,也可以更快地融到声乐表演中去。使教学效率得到很明显的提升,所以,舞台对于师生而言,是很规范且有利的教学环境。

(四)技能训练与文化积累配套

在声乐舞台实践过程中,技能配套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呈现效果,但文化积累配套则需要长时间的沉淀。舞台虽美,但它对每一位演唱者的表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驾驭不好舞台,就会变成“车祸现场”。表演者能否驾驭舞台,一方面取决于表演者自身的基础技能,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歌唱者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积累。为了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性,作为二度创作的声乐演唱者首先需要重视和加强文化课的学习,从艺术、审美方面提高自己,围绕着舞台实践表演艺术的魅力,听作品、悟表演、写心得、读背景等步骤,一样不能少。除了学习基本的技巧和理论外,我们还应该欣赏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接触更多的相关艺术形式,加强自身歌唱技能的同时,也努力提升自身的审美力。

(五)舞台上的情绪配套

正确理解舞台表现力是对舞台表演最基本的尊重,优秀的舞台表演应该配上精准的情绪配套。一些舞台表演浮夸而不实际,过于注重表面而导致无病呻吟的效果,这样的表现注定是失败的。在声乐舞台表演中,声乐演唱者要有内听与内视能力,一边专注于自身的表演,一边用形象思维进行快速的二度创作,这两者相结合,舞台上所呈现出的情绪是准确无误的,这便是合适的情绪配套,歌唱者在情绪延伸过程中对自己的演唱做出适当地调整,是从舞台下转向舞台上的过程,经过这样磨炼的舞台表演,才更具有感染力。

三、结束语

在声乐舞台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感悟到,每一位声乐演唱者要想经历一次真正令人满意的声乐表演,将舞台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声乐表演中,需要的不只是在舞台下付出的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辛努力,埋头苦干的练习只能在非舞台情境下找到自己演唱的发光点,真正提升自身舞台表演能力的平台是闪烁着观众目光的舞台中央。将舞台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一次的声乐教学中去,为学生装入一个个有趣的灵魂,那么请相信,舞台,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杨鹏宏.舞台表演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1):58-59.

[2]马金龙.传统音乐元素在當代声乐教学中的发展与继承——以陇东民歌教学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01):32.

[3]邓慧群.河南高校声乐教学融入地方戏曲元素的多维论证[J].北方音乐,2017,37(13):121-122.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实践应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