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信阳民歌的演唱技巧及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0-10-09董康坦

艺术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演唱技巧高校教学教学方法

董康坦

摘 要:信阳民歌的演唱需要结合民歌的地域性特点,才能将民歌丰富的艺术特征展现出来。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信阳民歌进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加丰富的演唱风格体系,更重要的在于民歌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民歌进入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从而为我国民歌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的力量。

关键词:信阳民歌;演唱技巧;高校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02

信阳是河南音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信阳地区位于河南省的最南部,东连安徽省,南通湖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多省间的文化融合孕育出了信阳多风格、多题材的民歌音乐文化。信阳民歌有着丰富艺术特征,因为它处于三省交接之地,信阳民歌题材十分丰富,既有凝聚了劳动人民辛劳工作的号子与田歌,也有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灯歌与小调,更有与时俱进反映信阳人民团结一心的革命历史民歌。在演唱方面,信阳民歌也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如何演唱信阳民歌,高校声乐教育为何需要引入信阳民歌的教学,笔者将在下文进行具体论述。[1]

一、信阳民歌的演唱技巧研究

(一)特色的方言咬字

信阳虽然属于河南地区,但却位于河南的边界。身处河南或了解河南的人想必都会达成一个共识,那便是信阳方言与河南其他地区的方言有着很大的差异。也许河南方言作为中原官话能够被大多数地区所识别,但外地人却很少人能够听懂信阳方言。而这一特点这也会体现在信阳的民歌之中。在演唱信阳民歌时,首先需要了解信阳方言中“n”与“l”不分、“f”与“h”不分的咬字特点。如信阳商城民歌《接干妹》歌词中“俺接干妹看红灯”中的“红”字应在实际演唱中咬作“fong”。其次,丰富的衬词是信阳民歌语言的另一特点,如“呀呀油”“哎嗨呦”等标志性的衬词均在信阳民歌中有所体现。而衬词的咬字一定要注意、区分口语化与艺术化的区别,很多歌唱者往往喜欢把民歌中的衬词艺术化,这样虽然能增加歌曲的艺术性,但却与民歌的真实性相违背。所以,在信阳民歌衬词的咬字中,一定要尽量的口语化,从而反映出自然、亲切的语气,使歌曲更加平易近人。[2]

(二)多样的唱腔转换

信阳三省交界的独特地理位置所决定了信阳民歌种类的多样性。信阳地区民歌种类主要有:号子、田歌、山歌、灯歌、小调、革命历史民歌等。信阳民歌种类的多样决定了信阳民歌演唱的难度,不同体裁的民歌有着不同的唱腔,如信阳山歌需要使用民歌中山歌所使用的高腔唱法,即在歌曲的高音部分使用类似原生态的假声,以展现粗犷、嘹亮的山歌风格。再如信阳地区一些劳动号子则需要运用平腔唱法,平腔唱法需要运用真声演唱,但又区别于真声,具体来讲便是要将真声加以润色,营造出略带沙哑的音色,这样便可以展现出劳动时集体用力的气氛。当然,信阳民歌中并不是只有高腔与平腔两种唱腔,还有小调所用的低腔、戏腔等多种唱腔,而这些唱腔在信阳民歌中的运用并不是固定或一成不变的。所以,在演唱信阳民歌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仔细研究作品的地域、题材与风格,然后选择相对应的唱腔,这样才能把不同地域风格的微妙变化展示到位。[3]

(三)细腻的润腔处理

润腔是我国民族音乐特有的艺术特点,具体来说,润腔便是艺术家们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加入的特殊处理,从而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装饰与润色。在信阳民歌中,润腔的处理非常细腻,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信阳民歌受南方地区音乐文化影响较多,南方民歌在滑音、波音的处理上极为细腻,且区别于北方粗犷的风格。所以,在滑音以及波音的处理上,信阳民歌需要使用小滑音和小波音的处理方法,而不是北方民歌常用的大滑音和大波音。与此同时,在润腔的处理中,一定要先继承再传承,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二度创作,不要随意添加润腔,随意添加润腔反而会影响民歌地域性的特点,让作品变得四不像。

二、信阳民歌在高校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从上文对信阳民歌演唱技巧的研究可以看出,信阳民歌涉及的演唱技巧十分广泛。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加入信阳民歌的教学是尤为必要的。首先,在掌握技能方面,隨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必须掌握更多歌唱技能才能够在残酷的环境下立足。而信阳民歌不仅涉及技巧全面,且艺术特征丰富,所以,信阳民歌在声乐教学中是不可多得的教学素材,非常适合学生演唱体系的全面发展。其次,在“文化自信”的培养方面,高校声乐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均是注重专业的发展,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以及民歌艺术往往了解较少。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多元化的音乐文化环境已然形成,现代音乐、外来音乐以及传统音乐等文化共同发展,年轻的学生往往会更青睐于时尚的音乐元素,这并不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加入一些传统音乐的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样才能使传统音乐文化及民歌艺术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三、信阳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作品的选择与训练方案的制定

信阳民歌的演唱方法与其他民族声乐作品有着些许的差别,而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则差别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嗓音的不同特点制定训练方案与方法。对于音域较高、嗓音明亮、细腻的学生,可以选择山歌、田歌类型的歌曲,这类民歌多采用“高腔唱法”,这种嗓音更能表现出此类民歌的风格特点;对于音域相对较窄、嗓音较宽的学生,教师应该慎重地选择此类作品,这是因为这类嗓音不适合表现民歌中丰富的衬词与润腔的装饰音,如果强行选择衬词较多或装饰音丰富的作品也只能将作品中的衬词和装饰音进行简化或适当删除,这样便会失去学习民歌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利用信阳民歌种类丰富的特点,为这类嗓音的学生选择适合的体裁,如信阳民歌中的小调、号子,这些小调多采用“低腔、平腔”的真声唱法,并没有过多的衬词与润腔,这样的作品较为适合这类嗓音条件的学生学习。

然而,单纯地运用一般的演唱技巧并不能够完全展现出信阳民歌的艺术特征,在细节方面,还需要注意唱腔的转换以及润腔的处理,在唱腔转换方面,教师应在演唱歌曲前把学生的状态调至与對应唱腔适合的歌唱状态,如果学生对装饰音的处理接触较少,则要把需要进行润腔处理的乐段单独列出来进行分解练习。

(二)方言的咬字与讲解

在民歌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用普通话演唱民歌,用普通话演唱民歌虽然构不成较大的问题,但方言毕竟是民歌最大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是分辨民歌地域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艺术的严谨性以及教学和演唱的质量,方言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在信阳民歌的教学中,笔者会在学习歌曲之前为学生系统讲解信阳方言的特点以及将要学习作品中特殊字的读法,然后会让学生对歌词进行大声朗诵,而朗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找到信阳方言的语感。即便如此,学生仍会在实际的演唱中出现咬字方面的错误,这则是语言习惯而导致的,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在乐谱上画出特殊的方言咬字或在学生唱到特殊咬字的地方教师进行伴唱。当然,如果学生依然无法准确地把握方言的咬字,教师依然可以运用分解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单独朗诵或演唱具体乐段。最后,语言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语感以及习惯一旦建立便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调整与改变,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当下先进的网络平台为学生分享一些关于信阳方言的小视频,让学生在生活中对方言进行一定的熟悉与了解。

(三)表演技巧的学习与融入

没有表演的歌唱是不完整的,表演的教学应贯穿于声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民歌对于表演的要求有两个层次,一般来说,民歌篇幅较小,只要拥有积极的歌唱状态以及适当的辅助动作便能够从容应对。但如果想要更高的追求,简单的表演则远远不够,这是因为民歌艺术特征非常丰富,仅依靠歌声无法展现得更加全面。如民歌的方言,不同地域的听众显然无法听懂歌词的含义,这便需要一定的辅助表演帮助听众进行理解。在信阳民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民歌题材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表演,如信阳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可以添加一些铿锵有力的表演动作以展现劳动时的状态。最后,表演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完全掌握歌曲演唱的基础上,在演唱歌曲时,教师只要帮学生建立起第一层次的表演状态,即积极的歌唱状态即可,待到歌曲完全掌握之后再加入系统的表演,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歌曲内容,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印象,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信阳民歌的演唱技巧出发,论述了信阳民歌在高校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从教学方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民歌虽然篇幅较小,但具体的教学其实非常复杂,这则是民歌本身丰富的艺术特征而决定的。而最关键在于教师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只有教师从容驾驭各式各样的民歌作品才能够将民歌演唱中的细节讲授到位。

参考文献:

[1]徐琼.论河南信阳民歌的歌唱方法与风格[D].武汉音乐学院,2009.

[2]陈萍.信阳民歌唱腔音乐审美特征[J].美与时代,2007(07):77-78.

[3]马文扬.楚风豫韵 源远流长——浅谈信阳民歌的艺术特色和传承发展[J].黄河之声,2013(16):35-38.

猜你喜欢

演唱技巧高校教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