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幼师声乐集体课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20-10-09刘晓利

艺术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幼师教学模式

刘晓利

摘 要:目前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仍然采用集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一定局限,不利于学生声乐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对幼师声乐集体课现状的分析阐述,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声乐教学集体课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科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幼师;声乐集体课;个体差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03

一、中职幼师声乐集体课教学现状

在我国中职幼师声乐专业的教学中,声乐专业的教学一直是音乐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样也是幼儿教师所必备的基本功。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课的设置和教学模式还是以集体课的教学形式居多。这种集体授课教学模式主要的优越性之处在于集体课堂的效率高,可以解决师资缺乏的困难,能够很好地满足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需求,但实际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面对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差异及其需求的层次不同,忽视了学生在音乐知识运用水平、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之间存在的差异,妨碍了学生个性、兴趣、特长和音乐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发展。集体课形式虽符合当前幼师培养的需求,但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共同发展,教师就要及时转换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教学效果最大化。[1]

二、中职幼师声乐集体课模式探索

怎样让基础好的学生能吃饱,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吃好?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中职幼师声乐集体授课模式的改进和实践,在十几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实行基础条件、教学目标和内容分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基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实施分层教学,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学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归类施教。所以笔者在教育过程当中,有效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都能够得到发展,这样既满足了差等生的进步,又符合优生发展的需求。例如,笔者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学生的乐感和自身条件分为了ABC三个等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是属于乐感较好,自身学习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第二层次是属于学习能力较快,而乐感一般的学生。第三个层次是属于本身的基础以及乐感和其他条件都比较薄弱的学生。采用分层次教学能够使得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这三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能够从教学形式的多元、教学内容的层次、教学重点的层次中获得收获。例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幼儿音乐课堂上获得信心,如此教师要选择一些简单的曲目,既能够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信心。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加大学习难度,让学生在基于自身的水平上学习一些较好的音乐技巧,并且注重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歌曲的选择,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音乐技巧、舞台表现力的提升。最后,对于自身条件处于中间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发音以及歌曲选择上面设定一些难度,这样就能够让这些中职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得信心,也能够促进其自身的进步。[2]

2.实行动态分层。中职阶段的学生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接受知识能力较快的时期,教师应该学会时时地引导,激发其对声乐的兴趣,注重教学方法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在动态的课堂当中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基于课堂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但对于目前的中职学生而言,由于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都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定要实行动态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兴趣被保护,进而促进学生成长。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美声,而有的学生喜欢民族唱法。而且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兴趣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动态的变化,同样正是由于此阶段是学生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在不断地变化。有的学生会因为兴趣高涨而快速进步,而有的学生也会因为兴趣突降,而成绩直线下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声乐是集体课,也是学生个性突出的动态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实施分层教学。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次的动态监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进步。例如,教师在进行中职声乐教学时,通过分析学生的动态状况,可以发现有的学生,理论知识较强,而有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实施集体教学,让学生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以此提高教学效率。[3]

3.实行考核评价分层。教学考核评价是为学生学习服务,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本身就存在差异性。如此,教师要基于实际情况实施考核评价的分层。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鼓励性的评价,寻找其闪光点,激励其学习;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步;而对于基础较最好都学生,要制定更高的标准进行评价。教学考核因人而异,灵活掌握,可以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作品,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对于A和B两个层次的学生,演唱作品的难度相对高一点,对于基础差的C层次学生,演唱的作品相对短小,程度稍低。如,在幼师一年级的期末考核中,对各个等级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A等的同学要用圆润连贯、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映山红》《春之歌》《阳光路上》等难度较大的歌曲,B等的同学能完整、流畅的演唱《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牧羊曲》《梅娘曲》等中等难度歌曲,C等的同学能完整地演唱《摇篮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大海啊故乡》等歌曲。

(二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主动參与学习过程

1.实行合作式集体教学。开展合作式集体学习活动是声乐课程中集体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获得启发,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有效地缓解和克制了声乐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在合作集体学习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互相参与交流、一起参与表演,能有效地营造和改善声乐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声乐课中接触到一条较长而有难度的旋律,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地掌握之后,可以自由地让小组内的同学们在一个小组内自由地练习,然后选唱得最好同学,作为上台演唱,同时,小组其他同学要自觉接受其他小组的监督,任意点出小组内的一名同学,如果能唱出就加分,否则扣分。如此,小组内同学才会齐心协力,为小组争光。组与组之间的比赛和对抗,个人不同声乐程度的学习成果互相展示,不仅充分调动小组内全体同学的声乐活动积极性和学习的主体性,更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对集体的荣誉感,使原来被动式的声乐集体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集体学习。

2.在小组合作中渗透分层次教学。在声乐课教学中,笔者将不同水平的同学进行分组,每组8-10人,但是在分组时做到每组综合实力相当,并且每组的组员均分别包含了ABC三档,在学习过程中缩小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所需要的时间,A等同学完成后帮带C等同学,B等的同学自主完成,既充分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歌声与微笑》时, 各组的每个学生都各自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音乐和元素来进行表现,C层的每个学生几乎都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优美流畅的旋律和情绪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演唱了这几首歌曲,而对于B层的每个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现形式演唱了这几首歌曲的基础上,还分别在歌曲中加入了一些动作和其他音乐的表现形式等多种元素。A层的学生不僅能做到B层的目标,还在表现形式上有创新。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还同样能有效地使他们都获得相应的成功和体验,从而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能力发展。

3.发挥小组长的骨干引领作用。小组的组成让学生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学习时心情愉快,学习起来会特别认真。每组设一名基础条件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在课下时经常性地对小组长们予以赏识,使小组长们能够自信地在小组中做好管理者,并通过各种培训,教会小组长们调动组员积极性的方法。其次,通过积分式评价调动组长的积极性,对小组汇报展示、课前发声准备、单元考核中小组整体进步大的组长进行积分,对小组汇报中得冠军次数多的小组成员也进行积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三)利用 “任务驱动法”进行成果展示

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问题提出的直接表现,检验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检验、评价、展示教学成果的具体措施。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每学完一首歌曲后,就以“歌唱比赛”为任务的行动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歌唱比赛”是在课堂上模拟“青歌赛” 的形式,让每组学生像“参赛选手”一样站在教室“青歌赛”的小舞台上进行比赛,台下全班同学既是观众也是“评委”,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与感受给台上的“参赛选手”打分,教师模拟“评审组”成员随时提问,对“评委”评分 及“选手”表演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整个“比赛”,最后评出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并从“评委”的打分和评价中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学校艺术节和校园“最美歌手 ”的比赛。这种任务驱动方式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表演欲和表演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四)加强多媒体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的运用

声乐教学是一门声形并茂的教学门类,在集体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加以辅助,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如,可以把学生上课的情况和舞台表演录音或录像复制给学生,以自身为参照,让学生对声音概念的建立、舞台表现更加清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缺点,使课堂教学更有延续性。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中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学生展现前沿的声乐知识及作品。例如,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国内外的声乐作品、儿歌表演唱等,使学生更快了解乐曲风格,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为集体课教学提供基本信息保障。

总之,声乐集体课教学既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中职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更新声乐教学模式,搞好声乐集体课的课程建设,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快乐的集体教学中得到成长,共同构建起中职学校特有的声乐教学体系,为培养高质、高水平和具有时代感的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3.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张明秀.中职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分层教学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38(08):157-158.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幼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