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簧管演奏中的运指重要性

2020-10-09朱迪

艺术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演奏

摘 要:把每个指法按照一定的要求连接起来,这就是运指。有许多人特别是学生认为双簧管的运指只要有速度就可以了。这种认为速度就是对运指的唯一要求的观点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双簧管是一种音色优美,以演奏歌唱性曲调为主的乐器,因此对于它的运指来说,速度的重要性就远不如其他管乐器重要。对于双簧管的运指技术,首先要求的应是其质量,即干净、准确、柔和、轻松。所谓干净就是指手指的动作协调一致。在双簧管演奏中,当由一个音进行 到另一个音时,常有几个手指同时运动,其中有的要抬起,有的要按下,有的向侧面滑动。所有这些动作必须在时间上配合得极为准确。不然就会出现杂音, 使演奏显得混乱,甚至造成演奏中断。所谓准确就是指手指动作要严格服从节奏要求。特别是在连续的快速进行中,手指动作要匀整,不允许有任何提前或滞后,不允许有任何节奏上的含糊不清。所谓柔和就是指手指的按键动作要轻柔,没有用力敲击的现象。这样才能使奏出的乐句柔和、流畅、富于歌唱性。所谓轻巧是指整个手的放松,按键的手指不用多余的力,不按键的手指不高抬,不用力。

关键词:双簧管;演奏;运指

中图分类号:J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02

一、运指技术的训练要求

运指技术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各种音阶及练习曲进行的,但是在这些练习中,不应只要求手指能简单地完成每一课的一般要求,不应只以“吹下来”为满足,应该是通过音阶与练习曲真正掌握手指运动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手指动作的协调

这是指几个手指同时运动时在时效上的一致。手指的任何一种配合不良都会造成明显的杂音,甚至造成演奏的中断,严重地破坏了演奏效果。手指时效的一致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方向的,一种是不同方向的。

1.同方向的。以低音D到中音B的进行为例,在这个进行中有五个手指同时动作。上行时五个手指应同时离开音孔,下行时启动时间不一定必须一致,但接触音孔的时间却不允许有误差。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习惯于一种“手形”。一般在手指抬起时容易小拇指抬得最高,其次是无名指、中指、食指,双簧管演奏者就应习惯于一种相反的方法,这就是不按键时,小拇指应抬得最低、离乐器最近。这对克服手指的习惯动作,克服下方手指先起后落的习惯有很大好处,还可以帮助手掌保持基本不动,不易导致随手指的起落而作扇形运动。

2.不同方向的动作。例如低音G到高音C 的进行,这里存在着按下和抬起两组动作,这两组动作在时间上也许不完全“同步”。因为如果这两组动作同时起动的话,必然是在按下动作还没完成时抬起动作就已开始,也就必然会带出一个中音B的杂音来。因此在演奏这一类的进行时,要求按下的动作“先行”,等到按下动作即将完成时,抬起动作才开始启动,这样才能造成手指时效的一致。

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应与第一种情况有同样的要求外,还应注意在两组动作中,应以按下动作为“带头”动作。也就是说,上行时应以右手食指“带”头, 下行时则以无名指(G)或小拇指(降A) “带头”,而上抬的手指则是被动的、从属的,感觉像是由按下的手指的按键动作把它“推”了起来似的。

(二)手指动作的放松

1.放松不是不用力,而是不用多余的力。人的手指动作是由两组肌肉控制的。 手掌肌肉的收缩可使手指弯曲,手臂肌肉的收缩则使手希伸直,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向弯曲。这两组肌肉在力量、灵活性以及受神经支配的能力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前者要远胜于后者。在两组肌肉都不用力的情况下,手指自然向内弯曲一个角度。根据这个情况,显然任何情况下的手指过分伸直和过分抬高都是一种紧张, 因为手指地伸直必然出自手臂肌肉的收缩和用力,而这种用力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同样,手指过分弯曲也是一种不必要的紧张。[1]

2.按键时手指过于用力。这种紧张常常与手臂的紧张同时出现, 这种缺点最容易出现在初学者身上,他们有的是怕拿不稳乐器,有的则是由于呼吸肌的用力形成“连锁反应”,造成手指与两臂过分用力,紧捏住乐器。

解决按键过于用力,大指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大指放松了,前方无名指就不可能过分用力。大指的放松对左手比较容易,右手大指由于要负担乐器重量就困难多了。如果不能把负担乐器的用力与紧张的用力分清楚,那就必然会紧张。事实上,这两种力的用力方向与用力部位都是不同的,负担乐器重量的力,方向是向上的,用力的部位是大指侧面(靠食指一侧)肌肉与小臂向上一侧(按演奏位置)肌肉;而大指紧张的用力是向着乐器,向着食指指尖,与食、中指一起作“捏”的动作,用力部位则是指根部的手掌肌,食、中指的收缩肌,以及小臂的内侧(向身体一侧)和下方肌肉。分清这两种不同的力,才有可能去解决过分用力按键的问题。[2]

3.抬起时依靠手背肌用力。 由于肌肉从用力到完全放松需要一段时间,这樣当手指做快速的按——抬——按的连续动作时,由于手指按下后立即要抬起,手背肌肉不仅要克服手指本身的惯性,还要克服未来得及放松的手掌肌肉而产生的阻力,这就对本来力量不足的手背肌肉造成了过重的负担。到再一次按下时,手背肌肉由于其灵活性较差, 更来不及放松,手掌肌肉又不得不付出相当的力量来克服它造成的阻力。这样, 在手指的连续运动中,两组肌肉都同时用力,而且大部分力量是用在手掌肌肉和手背肌肉力量的相互消耗之中,紧张由此而生。

正确的方法是只使用手掌这一组最有力和最灵活的肌肉。在手指运动时,手背这一组肌肉完全不用力,按下时由手掌肌的收缩造成手指向下,抬起时只要略微放松手掌肌肉。这时,手背肌肉尽管完全不用力,但由于它本身固有的弹性,仍然会像橡皮筋一样,帮助手指回到原来的位置。如果在很短一瞬间后又要按下,只需要手掌肌放松一点时,不需要等到完全放松,立即就恢复到前面的紧张状态就可以了。[3]

(三)手指动作的准确

手指动作在节律上的不够准确,其原因也在于上面提到的手指独立性与灵活性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多练,在长期的练习中解决这一问题。但演奏者个人的重视和注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动作中的感觉如何,完成得是否轻松,有没有吃力或阻滞的感觉,这些都意味着手指动作灵敏度不良的感觉都是演奏者自己知道得最清楚,如果能在有这些感觉时就加以注意,并采用音阶或其他辅助练习来解决它,那就比让它发展成为手指动作不匀,最后被别人发现后再来纠正要好得多。各种辅助练习可以自行安排,如左手小拇指动作有问题则可以反复练习,C、D、E、F、G、F、E、D;如左手小拇指有困难则可以反复练习G、A、G、A,但這些练习的速度要适当、不要快,是让手指在中等速度中,通过不断的运动来提高肌肉的灵活性,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速度。

二、运指技术的训练方法

运指的所有基本要求讲起来并不复杂,难的是怎样做到,所以演奏者必须注意以下要点:

(一)重视音阶练习

音阶是一切作品的基础,只有先在音阶练习中学会了良好的运指方法,才有可能运用到更为复杂的练习曲和乐曲中去,前面所提到的对运指和指法的T 切要求都应先在音阶练习中做到。音阶练习的速度要慢,要特别重视分解和弦和上行音阶。

(二)掌握好练习速度

作为练习,任何时候都要在速度上给自己留有余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练习中不仅注意到一个音符接一个音符的连接程序不发生错误,而且还能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去注意手指动作和对手指动作的要求。只有这样练习,才有实效。

(三)安排好练习曲和乐曲的难度

练习曲的难度不要超过自己实际的水平。乐曲更应低于这个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练好方法、练好基本技术,至少可保证不破坏已形成的方法和技术。那种不顾一切,单纯追求难度,企图以练习材料的难度来表现自己水平的做法实际是拔苗助长,百害而无一利。特别要注意不断地选择一些慢的、歌唱性的作品作为练习材料,这对手指动作质量的改善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不断提高运指的要求

合理和正确地使用各种指法,动作的配合,低抬,动作的柔和,手臂的放松,按下时不要过分用力,抬起时要有“放开”的感觉而不是用力抬起等。对这些方面不可能同时加以注意,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都不是经过一次训练就 可以完全解决的,它们在某一阶段经过一个时期的集中练习得到解决后,随着新的训练材料的出现甚至是一种新的音符进行的出现,它们又可能在一个新的水平上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每一个演奏者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一个阶段内着重解决一个,最多两个主要问题,解决好以后,再去解决其他问题。

三、结束语

运指的问题讲起来并不复杂,也容易理解,难在真正做到。多年的演奏和教学经验告诉我任何一项演奏方面的技术动作,都需要经过用正确的方法,相当长的时间,大量的练习,仔细的钻研才能真正地掌握它。这注定是一个漫长,枯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因无法坚持而半途而废,只有少部分人坚持到了最后,取得成功!这也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最后一点那就是——坚持。以上是本人在双簧管运指方面的真知灼见,希望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朱迪.双簧管演奏法 (器乐教学与演奏理论丛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

[2]杨鹏.试析交响乐队双簧管的演奏技巧[J].音乐大观,2014(02):373.

[3]甄晓.双簧管教学漫谈[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04):91-93.

猜你喜欢

演奏
唢呐艺术浅论
关于小提琴演奏中的装饰音运用
浅析萨克斯管独奏曲《丑角组曲》的演奏技法
钢琴教学中的双钢琴演奏技能探究
试论气息在扬琴演奏中的运用
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分析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