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驰”有度 关注需求

2020-09-27黄贝贝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泥工园本课程内容

黄贝贝

自主游戏是近几年在幼儿教师口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当然,自主游戏时间也是幼儿在园期间最为期盼的游戏时间。所谓自主游戏,是幼儿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选择、开展游戏并在其中自发交流互动的过程,具有内容自主、材料多样、形式灵活等特点。

游戏的实质是愿望的满足,这种愿望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概括化的情感倾向。随着自主游戏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游戏时间的分配上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园本课程内容较多且具有连接性,教师既要保证幼儿一日的自主游戏活动时间,又要兼顾课程内容的实施,两者之间该怎样取舍与调整呢?

思考一:关于课程内容的延伸

在幼儿园,幼儿经常玩的自主游戏主要包括区域游戏、角色区游戏和功能室活动等。其中角色区游戏和功能室游戏因使用场地的公用性也成为了公共区游戏,区域游戏则一般在班级开展。

鉴于有的课程内容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延伸活动或是与该课程相匹配的其他领域的活动,教师可以在区域游戏时间发挥游戏区灵活多变的特点,开展与课程相匹配的游戏活动。例如:开展科学活动“认识猫”后,教师可在区域游戏时间利用美工区开设折纸“小猫”、绘画“猫”等活动。这些活动在区域活动时间开展,既可供幼儿自主选择,又可作为科学活动的延伸。因此做好游戏时间分配的同时,教师可深入思考游戏与课程内容的延伸。

思考二:关于幼儿主体性发展

所谓“幼儿的主体性”,就是儿童能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自己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具体在活动过程中呈现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幼儿是独立、自主的人,他们能自己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依赖他人;二是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三是幼儿是具有探究、创造性的个体,它表明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具有探索未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愿,具有无限可能的创造潜力。

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视,也是儿童观发展变化的过程。“老师,玩区角吗?”“老师,今天什么时候玩区角?”“我们还没玩好呢!”……幼儿的这种游戏需求,常常源于对游戏时间的不满足以及对游戏时间的期待。教师在实施园本课程的同时,要思考如何满足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均衡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不断探索自主游戏时间的分配与园本课程内容的整合,以期做好游戏时间的“张”与“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课程内容游戏化,寓教于乐

近年来,关于课程内容游戏化的课题探索一直在持续。课程游戏化凸显了幼儿主体性,教师可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活动,将课程内容与自主游戏相融合,给予幼儿更多的游戏时间,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例如语言活动“小蜗牛与小乌龟”结束后,教师将原本的泥工活动“乌龟和蜗牛”灵活地调整为区域活动,幼儿可以选择泥工塑形,也可以进入到别的区域进行游戏。同时,参加泥工活动的幼儿也可以视活动内容的完成情况灵活地调整塑形内容,比如做完乌龟和蜗牛,可以做其他喜欢的东西。

正因为自主游戏有这样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全面考虑课程内容及本班幼儿认知水平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时间,也使幼儿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二、课程内容连续性,重组游戏时间

教师要将更多的游戏时间还给幼儿,但对于有连续性实践需要的课程内容,要注意保持课程内容的延续性。这时我们就需要重组游戏时间,比如将一天中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放在下午或餐后进行,时长依然保证一次在45分钟以上,这样既能够保证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同时又保证了幼儿有充足的自主游戏时间。

例如,大班科学活动“找春天”及美术活动“寻找春天的美景”,游戏时间经过重组之后,这两个活动变得相辅相成。教师先带领幼儿去往社区或者是幼儿园中寻找春天的迹象,并在边看边说的过程中将春天的美景拍下来作为下一次观察的记录。随后教师基于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记录,趁着幼儿对植物的印象还留在脑海中,组织幼儿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心目中的春天,进一步加深认知。

游戏时间的重组并不是随意组合,而是教师经过缜密的思考后做出的决定。当然,公共角色区的游戏时间相对固定,我们所能自由支配的游戏时间大部分是区域游戏和餐后的自主游戏时间,因此需要权衡后做出整合与安排。

三、创造性开发游戏,拓展课程内容

其实,幼儿园中的自主游戏与园本课程并不是独立的两个存在,它们内在的联系性是等待创造与开发的。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带着研究的精神去發现这种内在的联系,创造性地开发幼儿园自主游戏,拓展课程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开发性与创新性的思维,将幼儿兴趣的转移作为游戏编制与创造的支点,将课程中的新鲜资源通过有效整编,与自主游戏有机融合。

例如,园本课程中的体育游戏提倡自主搭建,幼儿自建活动场景进行体育游戏,这与自主体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进行游戏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教师不如将课程内容与自主游戏结合,利用游戏后的分享和讲述进行课程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师只有切实关注到幼儿对游戏的真实需要,张弛有度地分配好自主游戏时间与课程发展的内在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幼儿,满足幼儿的需求,从而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泥工园本课程内容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在小班创意泥工活动中运用自然材料的实践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浅谈农村幼儿园泥工活动的价值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
“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