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数学经验在生活化课程架构中的深度发展

2020-09-27吴媚邓玉华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计数停车场经验

吴媚 邓玉华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课程应该是“活”的,应回归生活。幼儿是“活”的,具有主动发展的力量。课程来源于幼儿对生活的好奇心,开始于倾听幼儿的对话,展开于幼儿的问题。生活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幼儿园的停车场是幼儿园教职工日常进出的场所,对教师而言它的存在很平常,每天匆匆地经过并没有特别关注。但这里却引发了幼儿的探究热情,停车场究竟有多少辆汽车呢?由这个话题所引发的课程如何开展,幼儿的数学经验又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呢?

一、完整的实践架构了幼儿数学经验的系统发展

1.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

秋天的微风吹起了班上餐后散步的热潮。幼儿每天计划好散步的路线,走走停停、看看说说。他们决定围绕幼儿园的停车场走一走,这就走出了对汽车的无穷乐趣。冬冬说:“这辆是宝马。”诺诺说:“我喜欢051的车,我知道这是许老师的车。”梓瑜说:“哇,汽车真多,排在一起像火车一样。”他们的谈话让教师意识到汽车触发了幼儿的兴趣点,于是大家回到班级继续交流后,决定开展关于汽车的研究。

幼儿通过在马路上、住宅小区等场所观察汽车,通过咨询成人、借助电脑等途径了解汽车,随后我们一起整理了关于汽车的一些问题,形成了“汽车知多少”调查表。当幼儿结合调查表进行集体分享时,我们发现:幼儿已经知道汽车有不同的标志,汽车有前后两个车牌,车牌的颜色有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幼儿对汽车的车牌、汽车的种类、汽车的大小、长度等比较感兴趣。

2.预设可能发生的学习

3.活动轨迹

探究:从一次餐后散步,教师捕捉到幼儿对停车场汽车的数量感兴趣,怎样数清楚停车场的汽车引发了幼儿的一系列探究。幼儿第一次分别运用从头开始顺数、从尾开始倒数、从中间开始数的方法来计数。经过讨论实践,他们发现使用实物标记作为起点,从任意一辆车开始数都不会数错,他们通过设计记录表来验证“到底有几辆车”。细心的幼儿发现,一辆接一辆的汽车,竟然出现了“空位”,车来车往的停车场让汽车数量变得不稳定,从而生发“小记者行动”。他们自由分组,运用哭脸、X、√、数序符号和图画等表征方式来记录采访结果。通过汇总信息,幼儿用了三种办法来统计汽车的数量,他们对不同方法的选择和尝试,体现出运算能力以及相应思维水平的差异和发展过程。

续究:一次谈话萌发了幼儿想解决教师撞车的问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停车场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依据。他们不仅观察到停车位是一个个均等的长方形以外,还发现有横向、纵向之分,接下来幼儿通过比较得出幼儿园是纵向车位,随后引发了一次有挑战的测量活动。幼儿带着问题“怎么知道最长的车”纷纷选择想要用的测量工具。该从哪里量起?为什么?一次非标准的探究中,幼儿运用积木、身体、吸管等工具进行等长累积复制,他们察觉到不一定要用一条特别长的测量工具才能量,可以利用一个接一个的方式测量,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倍数关系。但因自然物的单位大小不同,其相应测量结果的数量大小也不同。教師敏锐地察觉到,应抓住这一契机,引导他们发现使用“标准单位”测量的方式。

4.“老师的汽车有几辆”中幼儿数概念的学习与发展

二、互动的师幼关系促进了幼儿的积极探究

1.抓住幼儿的学习契机,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尝试数汽车。当教师捕捉到幼儿对汽车数量感兴趣时,并没有直接教幼儿该怎么数,而是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方法。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给予启发性回应,引发幼儿讨论。

2.及时反馈总结,促使幼儿反思计数方法。教师分别对各个幼儿计数的方式做总结,计数策略从第一次运用从头开始顺数、从尾开始倒数、从中间开始数的方法,调整为使用实物标记作为起点来计数,通过讨论交流和教师的关键性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在数数过程中的问题,并不断调整、尝试,学习计数的几种方法。

3.图文记录,引导表达探究。在实际操作中,使用记录表可以帮助幼儿呈现和反思他们的统计方法和实施意图,让车辆统计的过程更为直观,并且能够通过大家的交流,将个别幼儿统计车辆的经验辐射到集体。

4.迁移已有经验,提升探究能力。同伴之间相互借鉴、交流,能使记录表的设计条理更清晰、明确。通过集体分享,进一步梳理多样化的统计、记录方式,支持幼儿运用自身理解的表征方式进行记录。多元表征让幼儿后续的探究行为变得更有目的、有计划,教师可以通过记录表的分享交流,帮助幼儿学习多种记录表征方式。

5.少限制,细倾听,尊重幼儿的自发活动。在发现几次统计数据不一致后,幼儿找到了矛盾点:停车场车来车往,实地操作的统计方式无法精确得出车辆总数。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鼓励幼儿用多种策略进行自主尝试。

6.连续追问,引导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在幼儿发现规律时,教师适时运用关键性追问,引导幼儿运用一定的规律统计车辆总数。幼儿在进行数运算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方法,教师鼓励幼儿充分表达,引发幼儿的集体讨论与思维碰撞。

三、深入的探究历程助推了幼儿的深度学习

1.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注重同伴间经验的分享与辐射。幼儿有充分的空间、充足的时间去开展一次又一次探索。同伴之间互动密切,可随时随地通过讨论、互助、合作进行思维碰撞、经验交流以及社会交往。

2.立足儿童立场,发挥观察者和支持者的多元角色作用。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适时地采用相应的支持策略,有时是默默的旁观者,有时是耐心的倾听者,有时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有时通过提问参与讨论,有时对幼儿的方法进行总结梳理。

3.多体验、亲实践,支持幼儿通过主动建构来发展经验。如:实地勘探、实际操作、讨论、调查、访问、推理、表征等。通过“从哪里数最好”“是22辆车吗”“我的不一样”“小记者行动”“24根吸管一样长”等活动,学习了“运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说出总数”“序数的运用”“尝试按群计数”“等长累积复制的测量”“感知计量单位与测量物体的反向关系” 等数概念。

4.创设开放的、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和思考的环境。走出活动室,引发幼儿多感官的参与、尝试、发现,让幼儿在每一个活动中都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不断推翻原有认知,架构新的经验,促进幼儿的经验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计数停车场经验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A卷
停车场
Maxe 迷宫闯一闯
乐淘淘“先进”经验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停车场迷宫
乐淘淘“先进”经验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