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2020-09-27陈金芳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幼教指南幼儿教师

陈金芳

步入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才,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自2014年江苏省启动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工作以来,全省幼教工作者紧紧围绕课程游戏化的精神,以儿童为本位积极开展实践研究,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这一重大改革,改变了所有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同时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笔者通过观摩、学习、实践,就如何转变教师理念和教育方式,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如何引导幼儿与丰富多彩的环境相互作用并能在此过程中充实生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转变专业理念,从技术型实践者转向研究型教育者

如果说4年前的幼教依靠教师的组织、引导、实施、反思,那么现在的幼教则更趋向于观察、体验、探索、生成、研究。从技术型实践者转向研究型教育者,这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幼教改革潮流,如何为新时代培养后继人才,如何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个性基础,如何更好地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每个领域、每个目标,是需要我们每个幼教人深深思考的问题。我们的专业知识是什么?除了弹、唱、说、跳、画等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最根本的就是学会有意识地用专业的眼光来观察、分析儿童行为。

专业的眼光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指南》中各领域展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典型行为表现,这是观察幼儿的关键与抓手,为教师、家长提供了观察与分析幼儿最有力的依据,所以要提升我们的专业知识,从基本技能型教师向专业研究型教师转变,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惯性思维,从阅读、学习《指南》开始,理论联系实际,将《指南》与幼兒实际行为、生成活动相联系。当然,除了阅读《指南》外,我们还要阅读有关儿童生理、心理方面的经典书籍,尤其是要多阅读国内外观察儿童行为的书籍、记录、案例等,不断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提高我们观察与分析幼儿的意识和能力,加速从技能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转变教育理念,从教师本位转向幼儿本位

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化的课程,与游戏活动密不可分;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自己的年龄特征,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正面引导、支持启发的同时,更加注重幼儿获取经验的方式方法。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更有趣、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的,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幼儿园课程应合理安排在一日活动中,并充满游戏精神,即:自由、自主、创造、愉悦;二是要尊重幼儿,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他们的游戏时间;三是以游戏贯穿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摒弃“小学化”的集体教学模式,让集体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强调“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指出一日作息时间既有稳定性的特点,也有灵活性的特点,开展活动一定要依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和根本需要合理安排,避免一成不变的预设性的集体行动,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

2018年秋,我来到了小(2)班,因为刚入园,很多幼儿情绪上还是很焦虑,为了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我选择了欢快的音乐,以“开火车”的游戏方式开始了活动。欢快的语气、夸张的表情、跳跃的音乐、可爱的火车道具,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兴趣。见他们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立即告诉他们:“要上园长妈妈的火车,每天要坚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要高高兴兴地和园长妈妈做游戏,你能做到吗?”和幼儿建立了约定,每次轮到我开展活动,我都会轻轻地问:“小朋友,你有没有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活动前一分钟的小谈话,每次一个小要求,让幼儿形成习惯,建立规矩意识,比如:认真听他人讲话、要大胆地表现自己、老师表扬时要一起点赞、活动时要注意安全等。又如在晨间活动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先玩区域游戏还是先喝水、吃点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根据幼儿一日活动情况进行有机的整合,放手让幼儿自主选择,要以审辨式思维审视我们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否基于儿童立场,能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体包括:能否合理整合周边环境资源为幼儿创设各式各样的游戏环境,能否贯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能否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新的经验,等等。我们只有从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出发,坚持以儿童为本位,才能将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一日生活中。

三、转变关注焦点,从管束教育转向放手游戏

转变关注焦点,指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幼儿的经验。《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好各种资源的优势,大胆放手,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引领幼儿去自主探索、观察发现,不断提高认知、想象和表现能力。例如,可以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本园的特色以及地方特色,绘制园所和班级的课程资源导图,将自然、人力和社区资源有效融入我们的微课程。

虞永平教授说过:“我们要还幼儿教育的本来面貌——区域活动。”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改变“小学化”的教学行为。即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和科学合理地规划活动室的空间,恰当地摆放桌椅,以方便幼儿游戏活动为基本原则,把幼儿的游戏空间还给幼儿,而不是从利于教师管理幼儿的角度规划空间。目前很多幼儿园存在大班额小空间的状况,但这并不是我们拒绝幼儿通过操作获取经验的理由,我们应根据实际,积极创设多种各具特色的区域空间,提供丰富的低结构操作材料,为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提供机会和条件。

其次,让幼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少一些形式化的“成人代劳”,多一点幼儿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我们不需要看到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成人代劳的所谓“种植区”,也不需要像照顾“小皇帝”一样事事代劳,而是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还自主权给幼儿,让他们真正参与动手实践,获得独立完成和自我服务的实践体验。因为幼儿真正探索的过程,才是他们真正亲近自然、展现自我的体现,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其个性发展。

最后,关注幼儿生活的环境,学会整合周边环境。用幼儿的视角去看周围的环境,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如我园周边有超市、医院、科技馆、新四军纪念馆、海盐博物馆等资源,我们应从幼儿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出发,分析资源的价值,预设幼儿的发展,给予幼儿充分的体验空间,引导其从生活、经验、兴趣、需要等出发,自发生成探索欲望,获得生活经验。

四、轉变教育方式,从凭经验育儿转向科学育儿

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教师教幼儿学,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家长只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其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现如今已有无数的例子验证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我们要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师教幼儿学”的“小学化”教育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多与家长、小学教师互动,家园合作、幼小合作,引导家长和小学教师掌握科学的育儿观念。幼儿教师和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核心人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应加强合作,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创设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指南》中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贯彻落实《指南》是科学育儿的理论依据,是杜绝“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但家长“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心理和行为仍然存在,盲目追求“提前学习”“超前教育”,这样会让幼儿“伤”在起跑线上。我们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转换教育方法,提高科学育儿能力,才能避免更多的幼儿牺牲快乐的童年生活。

在日常工作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利用一切机会一起探讨育儿知识。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段、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大型集体活动等时机,和家长聊一聊幼儿在园的表现,同时也能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情况;平时可以利用班级网站等信息平台向家长传递科学育儿知识,传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等。我们要俯下身子,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幼儿真正需要的关爱,让他们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他们,让幼儿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指南》指出:“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只有彻底转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和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小学化”倾向,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猜你喜欢

幼教指南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