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与CT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应用价值比较及对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意义

2020-09-26吴海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8期
关键词:B超原发性准确率

吴海莲

(浙江省云和县中医医院 浙江 丽水 323600)

一直以来,肝癌的发生率、致死率都非常高,临床通常将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肝癌患者大多是40岁以上的群体,并且在男性中的发生率更高。肝癌患者往往会因病消瘦、乏力,对患者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由于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复杂,首诊中需综合多项指标进行诊断,尤其影像学诊断技术诊断价值较高[1]。B超与CT均可应用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通过扫描后获得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异常影像,实现准确诊断,但具体选择何种方法具有明显优势需深入研究。为此,本次研究对B超与CT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应用价值比较及对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本院于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作为资料,表现出恶心呕吐、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肝区疼痛通症状,术后病理检查或经皮肝穿刺细胞学证实,符合《原发性肝癌》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男61例,女性35例,年龄29岁至82岁,平均年龄(55.44±6.18)岁,肿瘤最大直径≤5cm患者23例,5cm~10cm患者68例,≥10cm患者5例。排除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肝脏患者,合并其他系统慢性疾病患者。

(1)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岁;性别男女不限;无其他严重合并症的患者;精神、智力正常的患者;配合检查工作的患者。

(2)排除标准:患者处于癌症晚期;患者全身身体状况较差;合并有严重病症的患者;存在智力障碍、影响实验结果评定的患者;中途停止接受观察的患者。

(3)肝癌诊断标准: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400μg/L;合并检测患者的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2、异常凝血酶原、α1抗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等提示为肝癌。

1.2 诊断方法

首诊B超检查选择日产Aloka SSD-630型,TOSHIBA 1400A型进行诊断,探头频率3.5MHz,扫描肝脏,明确病灶位置,若无法清晰显示肝右后上区,可增加其他体位,通过多个切面扫查,明确肝脏大小、形态、回声、内部回声、血管等。探查患者疼痛部位的同时,询问患者疾病史、家族病史,结合患者症状进行综合性评析。然后使用超声仪器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扫描,由于可能存在不同结构见的遮挡、重影等情况,在扫描的过程中,从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来进行全方位立体扫描,确保观察到准确、清晰的肝区影像图片。扫描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扫描工作的进行,提升诊断准确率。

CT检查选择飞利浦MX8000型螺旋CT机扫描,侧后5~10mm,间隔5~10mm,随后对诊断结果可疑患者进行增强扫描,选择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90ml,注射速度3ml/s。使用CT对患者的肝脏情况进行观察,首先对外部情况进行初步观察,包括肝脏的大小、轮廓、肝叶比例等等;然后对病灶位置、数目、大小、形态、边缘等也进行观察记录。随后再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可以更加清晰观察到患者的病灶情况,包括一些平扫难以发现的小病灶等。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肝内外血管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可以通过对肝内外血管的情况来了解患者有无出现周围淋巴结转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对不同肿瘤大小的诊断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输入到SPSS17.0软件中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超与CT诊断准确率分析

分析表1可知,B超诊断误诊3(3.13%)例、漏诊7(7.29%)例高于CT诊断误诊1(1.04%)例、漏诊2(2.08%)例,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2,2.91,P>0.05。B超准确率86(89.58%)例显著低于CT诊断准确率93(96.88%)例,χ2=4.04,P<0.05;CT误诊为血管瘤1例,B超误诊为血管瘤1例、肝硬化2例。

2.2 B超与CT检出率分析

分析表1可知,CT对直径≤5cm、直径5~10cm肿瘤检出率91.30%、98.53%高于B超69.56%、95.59%,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B超与CT检出率分析(%)

3 讨论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乏力、消瘦等等。并且许多患者还可能合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肾衰竭等病症。而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到中晚期时,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水、黄疸等情况。肝癌的危害非常大,还容易出现肝外转移的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原发性肝癌发病原因认为与饮酒、病毒性肝炎等有关,早期无明显诊断,肝癌不仅会导致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的水平受到影响,肝癌患者患病后,肿瘤细胞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增殖,往往许多患者在接受诊断时就发现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肝癌的合并症也较多,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而尽早发现及治疗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条件[3]。B超诊断原发性肝癌均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优势,对较大肿瘤检出价值较高,但由于图像分辨率低,导致小病灶难以清晰显示,存在局限性。CT诊断方便快捷且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病变,而且针对疑虑者可通过增强扫描进一步提高清晰度,实现微小病灶的检出,利于尽早发现及治疗。CT诊断可发现病灶呈现低密度的类圆形或圆形,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发现病灶密度增强改变[4]。但CT诊断也存在一定不足,如相对B超价格更贵,也可能误诊。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超诊断误诊3.13%、漏诊7.29%高于CT诊断1.04%、2.08%,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在检查肝癌患者中,对于中晚期病灶组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如果患者病情处于早期,病灶直径<1cm,超声确诊起来较为困难,通过超声诊断可以对肝癌患者的肿瘤类型进行区分,比如巨块型(巨大片状的高回声区)、结节型(回声减弱、圆形)、弥漫型(分散的较高回声区)。B超准确率89.58%显著低于CT诊断96.88%,P<0.05;CT对直径≤5cm、直径5~10cm肿瘤检出率91.30%、98.53%高于B超69.56%、95.59%,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诊断准确率较高,对肝癌小肿瘤的检出,误诊率和漏诊率低,结合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肝癌患者的CT影像中,整个肝脏表现出病变状态,CT检查可作为首诊影像学方法,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CT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应用对提高诊断准确率有较高价值,尤其对小病灶检出率高,降低漏诊率,属于可靠的诊断方式。

猜你喜欢

B超原发性准确率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写字的尴尬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