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院内转运患者展开无缝隙护理干预的价值

2020-09-23杨莉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急诊

杨莉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院内转运患者展开无缝隙护理干预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114例急诊患者,行常规转运的57例为一般组,行无缝隙护理转运的57例为实践组,观察两组转运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实践组物品保管评分(16.62±1.43)分、转运设备评分(16.47±1.19)分、交接时间评分(17.03±1.21)分、生命体征评分(15.72±1.39)分高于一般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77%)低于一般组(33.33%),P<0.05。 结论:无缝隙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质量,且不良事件较少,可广泛使用。

【关键词】院内转运;急诊;无缝隙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220-02

急诊室疾病种类较多,包括急性创伤、急性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中毒、急性心肌梗死等,为挽回患者生命,急诊科常联合其他科室共同治疗,此期间会对患者进行院内转运,但转运时存在责任推诿、漏交接等不良事件,会恶化医患关系[1]。作为新型护理模式,无缝隙护理能分析转运时潜在及现存的风险,并提出解決措施,让人力资源分配更为合理,保证急诊院内转运的顺利性[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114例急诊患者,其中急诊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0.22%、3.07%、18.50%、78.21%。对患者随机分组,一般组:共57例,常规转运,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为(38.96±5.72)岁。实践组:共57例,无缝隙护理转运,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为(39.75±5.38)岁。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所纳入患者均存在危重症,家属知晓并同意本研究,且不存在慢性疾病,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一般组:常规转运,即评估患者病情后实施转运,并与接受科室人员办理交接。

实践组:无缝隙护理转运,内容如下:(1)成立转运小组:选择学习能力强、转运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转运小组,定期组织转运培训讲座,增强小组人员的转运能力。(2)转运前准备:评估患者能否转运及转运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转运方案,并联系患者家属,让其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3)实施转运:将“先抢救、后转运”作为转运原则,转运时依据患者情况调整体位,避免转运二次损伤。在转运时还应盖上棉被,兼顾保暖和隐私保护,若患者存在呕血、呼吸困难情况,需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适当给予吸氧治疗,避免窒息。此期间还应监测血压、脉搏等指标,观察管道扭曲、受压情况,同时保持轻柔的转运动作,提高患者的转运舒适度。(4)转运后交接:转运完成后与科室内人员交接,确定患者病历信息准确无错误,后在交接单上签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转运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质量:物品保管、转运设备、交接时间、生命体征等,各项最高分为20分。不良事件:责任推诿、漏交接、电话咨询等。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转运质量

2.2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3.讨论

急诊室所接收的患者多存在病情危重的特点,在转运及抢救过程中,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错过患者抢救时间,导致死亡率的增加,需在转运时辅以护理干预。无缝隙护理干预重视护理过程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在实施时会优化护理流程,形成可持续性的护理干预系统,从而提升护理安全性。部分护理人员由于缺乏转运知识及经验,在转运途中会出现多次电话咨询、责任推诿等情况的发生,要求转运小组选择学习能力强、转运经验丰富的人员,以规避转运中存在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转运服务[3]。在转运开始前,由医护人员共同分析患者可否转运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联系患者家属,让其详细了解转运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在实施转运时除调整患者体位外,还应盖上棉被,达到保暖、保护隐私、避免二次损伤的效果,此外,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及口腔,给予吸氧治疗,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的发生[4]。交接完成后由双方科室确认签字,可明确相关责任,避免推诿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患者在进行无缝隙转运时,救护车均在3min内出诊,且进行了120汇报,不仅实现了较高的抢救成功率(在80%及以上),还能降低医院感染率。此外,无缝隙转运护理的实施,缩短了急诊高危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的时间,能降低转运途中死亡率,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急诊院内转运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其转运质量有所提升,不良事件有所减少,护理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申艳霞,姚明凤.无缝隙护理在慢性肾疾病患者从病房到血液净化中心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11):253-254.

[2] 吴海燕.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3):156-158.

[3] 武东波.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9,(7):178.

[4] 翟小娟.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和救治成功率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6):163-164.

猜你喜欢

无缝隙护理急诊
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效果研究
多学科团队合作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患者的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的无缝隙护理及应用效果分析
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与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