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Java程序设计教学实践探讨

2020-09-18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程序设计课程内容

吴 涛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安 550025)

关于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比如学者黎华重点研究了GIS 专业的 Java 程序设计教学改革,认为Java程序设计应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和实现就业为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出发点,改革实践方法,制定相应的实践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推手,制定综合的课程考核方法,为社会输送一流的专业人才。张璞则以重庆邮电大学开设的 Java 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了一种“案例驱动 + 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1]。张静则基于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结合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对Java 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设计[2]。本研究拟在综合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医学信息工程的培养要求和当前贵州医科大学Java程序设计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梳理与教学改革探讨[3]。

1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为了了解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关于Java程序设计课堂学习的现状,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综述及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不同渠道的数据来源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1.1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学共有51个,其中医科类院校占70%以上。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渗入,信息技术化手段越来越多地改善了医疗条件与技术,医科类大学逐渐重视起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但由于学校一直以医科为主,医学信息工程属于电气信息类专业,导致二者在办学资源及师资要求上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很多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资源的配套匮乏。

1.2 课程内容繁多,在有限课时内把握重点是难题

Java 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主要涉及 Java 语法基础、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常用库函数及数据结构的使用、异常处理、网络编程、多线程、JDBC等方面的内容。按课程内容来看,通常全面针对性学习时间至少6周完成Java程序设计基础以及小项目开发阶段,与6周针对性学习相对应的课时达200课时以上,但实际在各大高校中,Java理论+实验课时为72学时左右。由此在教学时,教师不得不对课程内容按重要程度进行选择性讲授,所以,如何把握好着部分重点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1.3 课程的学习难度存在性别差异

为了了解当前学生关于Java程序设计的学习情况,面向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工程99名学生,发放了线上调查问卷,收回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在对学习结果和性别的关联分析对比中,发现女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接受程度更低,男生达到可基本接受的比例为87%,女生基本接受程度为68%,其他学生则表示还存在一定困难。

图1 课程内容可接受性调查表

1.4 线上教学的情况的反馈不一,实践性反馈较差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众多学习平台中,学生认为学习通平台是最适合本门课程授课的平台,其次是腾讯课堂。关于线上教学的方法上,学生普遍认为采用录播与直播相结合更易接受。但是对于课程实践所要求的编程环境的搭建,72.58%的同学都认为比较困难。由此导致独立完成编程作业的学生占比较少,并有33%的同学难以编程作业。这是线上教学带来的挑战,但同时超过半数的同学又认为线上授课由于可以重播,要优于线下教学。针对本次线上授课的学习困难,学生普遍认为基础薄弱导致了课程内容难以理解。

2 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2.1 教学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校内因素来说,受每个学校的师资、硬件配套、学生基础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和专业培养方案息息相关。从校外因素来说,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要求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方向。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应以社会需求作为指引,以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作为具体办法、以教研室统筹教师与学生的管理与提升作为手段,以各院校的具体资源作为支撑综合改进。

2.2 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根据教学改革的思路,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提出课程改革的途径如下:

图2 课程改革体系图

第一,在教研室层面。梳理就业需求的契合性,合理安排课程的先导课程及课时安排,通过先导课程解决学生基础薄弱、难以理解本门课程的问题。通过就业需求的梳理,刺激学生主动学习,调整授课内容、授课学时的安排。作为基层教学单位,向学校协调授课的硬件资源,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因教学硬件的原因而受到影响。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和管理,解决好线上授课出现的问题。教研室应提供在岗教师依托本专业实践项目的持续学习机会,并引进专业契合度高的课程教师,以改善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第二,在教师层面。不仅应受教研室的统筹管理,还应在自身理论水平的提升、学生工作的深入、实践参与的深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通过学生工作的深入,做到因才施教,解决因性别差异及基础差异所导致的学习问题;通过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把握授课重点;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比如线上和线下教学的适度融合,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可接受性;通过对本门先导课程的梳理,明确课程的授课重点,比如考虑本专业的先导课程学习了C语言、PYTHON,并同时在学习R语言,可以在授课时对在先导课程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对于和正在学习的其他课程有知识点重复的部分,教师间统筹进行讲授以保证不重复,解决好JAVA程序设计内容繁多,但课时有限的难题。

第三,在学生层面。改变自己的畏难情绪,迎难而上,通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来补足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及实践作业的完成以及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学习效果是最可行的办法。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程序设计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中信号处理系统的应用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