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化课程设计: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

2020-09-16陈婷芳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

陈婷芳

摘要:场景化课程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标,依托场景开展活动,以促进幼儿获得各类有益经验的活动的总和。在开展场景化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园先从班级内场景开始课程设计,通过分析场景的价值和特点、分析场景蕴含的学习经验、分析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再进行场景设计和材料投放,观察场景中幼儿的行为,从而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场景化课程设计;幼儿园;区域活动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我园园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通过开展场景化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经验去观察区域活动中的幼儿,然后调整材料的投放。在不断实践和探讨中,我园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一、场景化课程设计是提升区域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分析了区域中蕴含的学习经验

区域活动重在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获得发展,环境和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水平。然而,很多区域活动的准备环境并不能照顾幼儿的发展需求,空间缺乏合理性,对环境的创设缺乏教育性,且游戏材料不能满足幼儿需求。场景化课程设计需要对场景中蕴含的学习经验进行分析。通过梳理学习经验,能够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区域环境和投放区角材料。

[案例1]大三班的罗老师喜欢花草,她在自然角投放了大量的盆栽,盆栽的摆放错落有致,非常吸引幼儿,罗老师对此也颇为满意。在场景化课程设计活动中,科学领域组的老师梳理了自然角的学习经验。(见表1)

通过学习,罗老师发现:自己班的自然角只是从审美的角度进行环创,看青看绿是自然角发挥的主要价值。对于大班的孩子,应该在自然角乐于探究,有更多的学习和发现。于是,罗老师对自然角进行了调整和改造,她发现:幼儿关于植物的疑问是创设自然角的依据和教育生长点,可以生成很多适宜的教育内容。如:探究豆子种在水里和土里哪个能发芽且长得快?植物从种子到果实需要多长时间?这些关于植物的问题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来获得关于植物发芽、生长条件的经验。此外,罗老师还在自然角投放了动物,如乌龟、小鱼、蚕虫等,并通过一些问题引发幼儿的探究热情。

(二)提高了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品质

当前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明白各个区域的价值和特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游戏状态是随意和无目的的。其次,绝大多数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都是简单随意和模仿,缺乏整体的设计与规划。场景化课程设计让教师心中有目标有规划,懂得如何观察幼儿,如何指导和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品质。

[案例2]以自然一科学区为例。中一班的班主任黄老师,以往都是根据主题来投放区域材料,尤其对于投放自然一科学区材料感到头疼。上学期,笔者申报了广州市“文溪雅荷”专项课题,黄老师是课题组成员之一。在课题组的集体努力下,课题组成员一起梳理了自然一科学区的价值特点和学习经验,黄老师根据中班幼儿应该达到的学习经验以及班上幼儿的实际情况,分别投放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主题的材料,给幼儿营造科学探究活动深度学习的场景。比如:在自然角把观察到的豆苗生长的真实情况用画记录下来;在科学区探索“声光电磁热”等物理现象;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思考、设计制作等方式发展探究能力。

(三)提高了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认为只要投放了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材料操作就行。至于幼儿玩了什么、怎么玩、玩中有什么收获,教师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师的观察仅仅停留在“看”,并没有去“想”,没有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就不能理解幼儿的行为。通过场景化课程设计,教师梳理了区域价值和蕴含的学习经验,有目的地进行材料投放,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由于心中有目标,观察也有了目的和依据。

[案例3]肖老师以前不太明白在积木区要如何指导幼儿,她看到幼儿都积极参与到积木游戏中,只要幼儿没有发生冲突和矛盾,肖老师都不会介入。通过场景化课程设计,肖老师明白了积木区的特点在于建构,积木游戏的功能整合了五大领域。(见表2)

于是在积木区,肖老师懂得了去观察幼儿的搭建技巧、幼儿的社会学习和表征行为,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丰富幼儿的建构活动。

二、开展场景化课程设计的思考

当前,很多幼儿园开始重视场景化课程设计,然而很多幼儿园的做法是:先向教师传达场景化课程设计的理念,然后组织园内进行场景化课程比赛。这样设计出的场景课程的质量是不甚理想的。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建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并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支架”,让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到专业成长的幸福感,而不是给予教师无所适从的压力。在设计场景课程中,场景价值和学习经验的梳理才是关键,而这需要团队意识,最好是领域教研组长带领教研组一起研究、探讨和梳理。我园本学期教研计划是逐步让教师学会场景化课程设计。首先,全体教师学习理论,了解场景化课程的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接着,各领域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分析场景蕴含的学习经验,对场景进行整体的创设和设计;然后,教师回班实践,将课程设计思路落地于课程实践,班级创设适宜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的场景;最后,选取大、中、小各一个班级,组员教师进班进行观摩和交流,并研讨和分析场景化课程设计的效果,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跟随教研组长逐步提升课程设计能力,并结合梳理出的场景学习经验来投放材料,教师体会到了专业成长带来的成就感,也感受到了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提高。

场景化课程源于广州幼儿园课程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我园也会持续改进场景化课程,让场景化課程设计助力于我园不断提高保教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幼儿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林岚.幼儿园场景化课程:内涵、结构及特征[Jl.教育导刊,2019(06)。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