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水墨画课堂教学探究

2020-09-16王灿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课堂教学

王灿

摘要:儿童水墨画在传承和创新的路上百花齐放,课堂上有“以技入道”一笔一画讲究笔墨传承的、有中西结合以波洛克“滴画法”融入水墨游戏的,还有注重材料的体验与创新的。儿童水墨画有其自己的绘画语言,一方面,儿童的所知与所见在主观上会主导其艺术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对画面的形式感也有导向性。笔者自2014年开始一直在探索儿童水墨画的实践研究,文章详细介绍儿童水墨课堂在教学实践研究中的一些做法与设想。

关键词:儿童水墨画;课堂教学;教学探究

一、儿童水墨课程的缘起

水墨画从中晚唐开始日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水墨画以水墨、毛笔和宣纸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而极尽良工苦心,人巧而仿佛天然的境地。中国水墨画家用绘画来养心、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自我超越。因此,我校把水墨画纳入了艺术特色课程。

二、儿童水墨的内容与形式

儿童水墨内容与形式不是成人用笔墨技法的雏形,更不是对中国画论的诠释。本文借用唐宋古文八大家等人提出“文以载道”,是因为儿童水墨表达的绘画语言与“文以载道”的精神相契合。唐宋古文八大家等人说的“道”是指道德、义理等有益于人格修养的文字,这才是他们说的“表达思想”,而不是表达无病呻吟、乱发牢骚的思想。儿童天真无邪的童心、天马行空的童趣不应该拘泥于技法和形式,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表现儿童的所见所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有趣有料的水墨课堂

水墨画不同西画的光影形色质,是把人的视觉物理化,追求眼睛所致的形似。中国水墨画不是模山范水,而是“写胸中之逸气”“畅象外之精神”,画家通过描绘飞禽走兽、山水、人物等再现自然,表达思想情感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儿童的手指控制能力不及成人,儿童用笔墨贵在真实和无所顾虑。如何让水墨课堂有趣有料呢?下面笔者从在水墨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四点来分析。

(一)游戏——在玩中掌握水墨画材料的特性

没有游戏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听音乐画线条和走迷宫等方式锻炼执笔能力,鼓励学生尝试体验,用笔墨的干湿浓淡和轻重缓急画出音乐的节奏。传统意义上的“墨分五色”,线条的干湿浓淡、遮挡穿插、逆顺侧锋等知识技能在十分有趣的愉快气氛中得以掌握。在线条的训练中,最容易流露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这也为以后因材施教埋下“伏笔”,

走走画画熟悉宣纸的特性,生宣的渗透特点适合波洛克的滴画法,边走边把几滴彩墨落在生宣纸上,慢慢地相互撑开后会有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待快干后再根据做好的肌理填填画画写写,这样可以获得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并且学生会很愿意去尝试。

传统文化是很灵活的,水墨画的材料不一定只是笔墨纸砚,可以试试新材料,我们可以用香蕉树的叶子作画,也可以用棉签、树枝等代替毛笔蘸上墨汁画出生涩或苍茫的笔触。这样的尝试是学生十分乐意的,我们的先祖也曾尝试用沙和蕉树习字。

(二)欣赏入门——听故事、看高清范本找趣事

笔者使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国宝档案》《宋画十讲》等视频素材,选用《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十大高清传世名作印刷本作为欣赏范本。笔者在欣赏课前布置研学问题,当笔者拿出几卷水墨画名作在课堂上慢慢展开时,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带着教师设计好的研学问题,有学生竟然在《清明上河图》画面后段发现了送外卖的人物:一个伙计模样打扮的小伙子手顶着一块长条的木板走在街上,木板上面放着两碗面。这些细节让学生更想知道画作里面的故事。还有《富春山居图》一河两岸的景观,学生会发现河边的房子和欣赏江南水汽氤氲的风景。

(三)临摹、写生、创作同步走

很多人以为儿童学习水墨没必要临摹,也担心临摹会限制儿童的创造力,其实这是对临摹的误解。临摹不是为了复制,而是学习画面关系和节奏。传统的水墨画教学要花很多的时间在临摹经典上。训练步骤是临摹一写生一创作,但是小学生在没有受过传统笔墨训练的前提下,是很难理解和临摹古代大师的作品的。而且过早地讲究执笔和用墨,容易使小学生从视觉至心理上产生疏远感,从而对学生学习水墨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学习水墨的兴趣与热情。可是临摹又是写生和创作的必经之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小学低年段是定型期,高年段是刚刚进入写实期。因此这个阶段的临摹学习更要降低技法难度,重感受。我们让儿童去感受画面的节奏关系和审美趣味。比如临摹《富春山居图》江边的房子,首先拍一张周边的房子和临摹的房子并列,这样学生在临摹时可以画出自己常见的建筑造型,只是参考名作中的画面关系,让临摹、写生、创作同步走。

(四)写生——源自生活的艺术

写生的现场感和鲜活性是拍照不可以替代的。写生过程中,与对象面对面的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透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感去體验和感触,那种扑面而来的鲜活感会让写生者措手不及,作品生动之处正是写生者在慌乱中诚恳、真实和专注的表现。传统水墨内容喜欢飞禽走兽、花鸟、山水。儿童更适合写生身边同学和周边的建筑景观、玩具和文具等。写生熟悉的对象表达自己的审美态度。

(五)文以载道——表达有益的思想感受

文以载道要求文学艺术要表达有益的思想感受,水墨画写生学习,以美育达到有益人格修养的提升,美术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美术的题材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多地投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让他们产生用各种表达方式抒发或宣泄的欲望。将新观念生动地融入水墨教学的内容、过程、形式、方法中,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取向上呈现多元化和丰富性,让教学活动有效而新颖,让学生的学习有趣有料。

1.环保教育。用水墨写生一堆一次性饭盒、旧物等,有学生会捂住鼻子,笔者借机和学生探讨环保的必要性,如果大家都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和浪费,那么垃圾自然会减少。这样的写生活动并不是在对抗快餐经济时代人们为追求感官的享乐,而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主动保护生态的平衡。

2.感恩教育。随着中央电视台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笔者自编《舌尖上的火锅》一课,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感受食材的视觉之美和听觉之美,现场请大家试吃火锅,又体验到味觉之美和嗅觉之美,在写生食材后做感恩教育小结:“大自然给予我们丰富的食物,但过度地向大自然索取必然影响到生态环境。我们可以享用丰富的美食,但不要忘记大自然的恩惠和‘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触发学生感观功能后,把生活经验与写生结合起来,在写生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健康和美德,孕育学生美好的心灵。

3.自然的美遇。发现美的眼睛是可以培养的,结合学校的环境,笔者因地制宜地选择写生的地点和内容,有意识地将身边朝夕相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融入水墨写生课程中。笔者带着学生走出课室在校道写生,聆听花开的声音,记录春雨滋润着万物;倾听虫鸣,与蟋蟀知了为友,在香蕉树下寻找各类昆虫,描绘它们的家园;在走出课堂写生自然之美的过程中,期待各种美遇。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写生往往是轻松悠然的时刻,学生快活愉悦,享受着各种邂逅的美丽缘分。

四、结语

文以载道——让儿童水墨课堂有趣有料的“写胸中之逸气”,是符合儿童心理学和生理特点的,通过欣赏、临摹引发儿童稚拙、生动、直率地表达所见所知。儿童可能会着迷于自己的玩具车,或者电影里的蜘蛛侠、变形金刚等,作为美术教师,应以开放的观念设计儿童水墨画的教学内容,接纳和鼓励儿童的个性表现,让技法难度降低,并在表达创作中自然提升,通过水墨画材料的载体,从感觉、听觉、味觉、嗅觉、视觉这身心中的五感发现美的无处不在,体会生活的艺术,从而提升学生幸福感。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