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0-09-16李冠群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拓展性阅读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李冠群

摘要:拓展性阅读教学是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更显突出。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认清现状,找准方向,对症下药。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以教科书为基准驻足文本主题、适度拓展延伸,以巧妙的问题设计来实现阅读与考试的深度融合,是改进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

一、认清农村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脉搏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初中亦不例外。但受阅读条件有限,阅读教学应试负担过重、功利性过强,阅读管理不足及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学生读书时间少;教师忽略教科书文本阅读价值,拓展阅读选材杂乱、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标准;课堂阅读教学忽视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忽视对文本阅读的整体把握,也缺乏对学生的閱读进行有人文意义的深度指导和主题引领,使得拓展性阅读教学杂乱无章、浅尝辄止,使得拓展性阅读成为学生暂时性、功利性的短期行为。总而言之,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重功利、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继承、轻创新;重认知、轻情感,农村初中尤甚。

二、找准农村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方向

语言文学素养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要经过日积月累。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教学,博览群书,汲取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让学生既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更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要以增长知识和增加阅历为方向来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如果整天让学生捧着语文教材,面对那几十篇课文,学生可能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多进行拓展性阅读,可以让农村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生可以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领略绝美的沙漠风光;可以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欣赏滕王阁的独特景致;可以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饱览如诗如画的西湖美景。当学生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不再受到农村环境的局限。我们要认准方向,带领农村学生去领略境界的高远和胸襟的开阔。

要以提升农村学生的气质为方向来改进拓展性阅读教学。坚持正确的方向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可以使农村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对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有利于其修德养性、净化心灵,拓展性阅读是学生登高望远的阶梯,是慰藉心灵、过滤凡尘的钟磬。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主持人董卿在几次采访中均提到阅读的重要性。唯有多阅读,方能有厚积薄发的资本。董卿驰骋央视舞台多年,那份淡定从容的自信,那份优雅中又自带高贵的气质,无疑源自阅读。

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方向来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语文知识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而拓展性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并且有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拓展性阅读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使得课内外知识有效地结合,取得更好的效果。长期进行阅读性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拓展性阅读教学朝正确的方向呈现良性循环,农村初中学生语文成绩的进步则指日可待。

三、探索农村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路径

基于对教学现状的了解,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对新课标精神的领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几条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发阅读兴趣、点燃阅读热情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农村的学生要下更大的功夫。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自身文学素养必须足够丰厚,若教师在平常与学生交流中抑或上课时能做到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博古通今,定会让学生折服并深受感染。这样,学生就会深刻理解拓展性阅读的重要性,心中的求知欲也会被激发。

在分析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的主旨时,谈到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人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是“冷酷的现金交易”。不少学生认为文中涉及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笔者就给学生介绍全面地、辩证地看待问题的知识,告诉他们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假丑恶现象只不过是太阳的黑子、白璧中的微瑕,是社会的支流,进而引导学生如何看待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如何看待他人,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阅读兴趣一天比一天浓。

(二)以教科书为基准驻足文本主题、适度拓展延伸

初中的教材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应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品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理解文章的精髓。然后指导学生就语文教学中的某一内容和主题搜寻更多相关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阅读。拓展阅读不能脱离课内文本,也不能跨越文本,否则将失去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

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自己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感人肺腑。在教授此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品文中的细节,再引导学生回顾父母对其印象最深的事或细节,细品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当学生产生共鸣后,教师可以立足文本主题,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找出一些相关主题的美文,让学生潜心品味,以得到精神洗礼、心灵净化和情操陶冶。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挚情之作,文章语言既朴素平实、流畅生动,又含蓄隽永,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引导学生领悟这种真挚的情感,进而感悟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领悟这种几千年来的亘古不变、延绵不绝的父爱与母爱。此外,梁晓声的《父亲》、舒乙的《父子情》、高尔基的《母亲》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另一篇关于写景的美文《荷塘月色》,这样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比两篇文章在写作风格上的不同之处,最终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两篇文章的艺术风格。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拓宽学生的思路,并且从比较中得到的结论会更有说服力。

(三)以巧妙的问题设计来实现阅读与考试的深度融合

拓展阅读中的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艺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引领学生进入深入思考,增强其阅读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有效的问题设计能起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

教授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以及增强学生阅读杜甫其他诗歌的兴趣,笔者提问:“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于普通人来说会是什么心境呢?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肺腑之言,他忧国忧民却不忧己,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他为什么会有这般高风亮节?他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呢?”抛出一连串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课后搜集杜甫相关的生平资料,深入当时的社会背景,特别是写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学生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形象。巧妙设计问题的阅读教学不仅拓展了相关背景资料,开阔了学生视野,同时帮助和辅导学生介入了阅读情境,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各地各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农村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不能一概而论。但只有不断改善农村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现状,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水平和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拓展性阅读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小学英语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初探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