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后教”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

2020-09-16黎晓燕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黎晓燕

摘要: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兴小学践行番禺区教育局“上品教化”的全新教育理念,努力践行“研学后教”升级版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实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培养目标。文章主要提出我校语文教学在践行“研学后教”中所运用的探究性学习策略:鼓励参与合作,追求探究的生成性;张扬学生个性,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析读中生成问题,促进学生深刻感受与理解;研学问题引领学生实践,品味探究成败的过程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探究性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语文课堂中充分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思考、理解和感悟。

一、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一)语文探究性学习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语文,应获得一定水平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语文探究性学习正顺应这个要求,给教师指明教学方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探究性的方式研究课文出现的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解决问题。这个学习过程往往需要阅读积累、口语交际、写作训练等紧密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创新精神,充分利用语文学习资源,改进语文学习方法。学生在其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将听说读写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落实新课标的培养目标。

(二)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中尝试让学生按兴趣选取探究学习内容,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获得丰富的探索体验。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是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能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在创新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应“重情趣…‘重感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个性化的体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下,学生能不断地表现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张扬个性。

(三)探究性教学是教师本位意识的回归

探究性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沉闷和严肃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交流、时时擦出思维碰撞的火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对学生要更多地鼓励、帮助,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静如止水的深思不能产生灵感,学生学习的灵感更多的是在积极发言中、与同学激烈辩论中突然闪现。

二、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鼓励参与合作,追求探究的生成性

如在执教《月球之谜》一课时,课前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一一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找月球的相关资料,就自己感兴趣的月球未解之谜搜集资料,课上分组交流。

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争相展示:有的学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找到了许多科学家对未解之谜破解说,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找到了很多关于未解之谜的照片;有的学生利用小组交流时间,与伙伴一起探究这个谜的神奇之处……对于这样的课学生是最喜欢的,因为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提供探究的氛围

成功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月球之谜》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课中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及时给予提醒与指导,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增强。

2.自由选择,提供探究的动力

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都有一定的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利,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月球未解之谜组成合作小组,这样的探究主题是学生感興趣的问题,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

3.合作学习,提供探究的伙伴

由于已有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能力水平等存在差异,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自然各不相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使学生取长补短,反思或批判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增强合作意识,从而建构起新的认知体系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打破了思维定势,在探究的过程中生成了很多连教师也想不到的推断。

(二)张扬学生个性,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在《少年闰土》教学中,初读感知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闰土给作者带来哪些稀奇的事?想一想,然后小组讨论如何向大家展示这些稀奇的事。

经小组探究,各小组纷纷展示学习成果,第一个小组用图示法展示“雪地捕鸟”。这个小组画了一幅画,画中的“我”捕鸟时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还拉着一根长长的绳子。笔者提出疑问:“为什么绳子要画这么长?课文并没有提到石头,为什么画中的‘我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小组长笑着回答:“老师,我们发现课文中写的是‘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所以,我们猜想这一定是一条很长的绳子,且为了不让鸟发现,‘我应该躲在某些物体后面。”

第二个小组的学生擅长朗读,于是他们分角色朗读“瓜地刺猹”这一部分……通过各小组各具特色的探究与展示,学生对“稀奇事”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对闰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探究更主动、更具独创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读学习内容,各具特色地展示。在设计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造良好的探究环境与空间,拓展思维空间,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三)析读中生成问题,促进学生深刻感受与理解

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不能把教师的“提问”变成引导学生在析读中生成问题,并主动思考与探究问题,让质疑、释疑环节贯穿析读文本的始末呢?这样,学生就能在探究问题时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教授《慈母情深》一课,在指导析读第1-5自然段时,教师便启发学生主动质疑——“为什么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向母亲要钱时那么犹豫?”

学生默读文章最后一个部分后,教师再次启发学生主动质疑——“为什么说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然后,提示学生可以分解成两个小问题:为什么没有权利为母亲再买任何别的东西?为什么没有权利为自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进而探求作者的心理及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买书不再单纯是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与责任。这样的设计循序深入,能让学生深刻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四)研学问题引领学生实践,品味探究成败的过程性

在“研学后教”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应以研学问题为引领,避免教师指导过细,给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解放学生的心灵,才有可能让学生探究成败。因此,探究时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只要教师恰当地帮助、引导学生,学生经历探究之后必有所得,定能体验收获的喜悦。

三、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析出问题,对学生的进步要适当地鼓励和肯定。即使发现了学生有错误的认识,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可适当提醒,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错误,让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2.小组合作探究要努力克服形式主义

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探究活动,同时,合作小组的组合应将不同水平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保证小组综合能力尽量均衡,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自主、合作、探究”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并不是孤立的、独立的。要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指导学生自主确立学习方式和方法,认真自读自悟,主动质疑;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合作”中交流各自的学习感悟,在“探究”中充分讨论,统一分歧,达成共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既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让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培养,逐步实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海裕.教科文丛:反思中成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安桂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1(01).

[3]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課程·教材·教法,2002(05).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