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荔风儒韵”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0-09-16严兴旺徐琳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立德树人课程体系

严兴旺 徐琳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尤其重视校本课程的开设。这必然要求学校加大对校本课程的研究,构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结合本校的实例,从课程体系建构、整合优化、立德树人和管理评价等方面阐述校本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立德树人

一、做好课程顶层设计,建构特色课程体系

(一)依据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建立学校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提出学校需根据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设计校本课程,与2013年课程方案相比减少必修学分,增加选择性必修学分,新增校本课程选修学分,要求校本课程选修学分大于或等于8分,这无疑凸显校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依托,发展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如图1)根据课程体系,设计学校三级课程结构图,明确学校课程基本框架和内容。(如图2)

(二)依托学校优势资源和特色,构建“荔风儒韵”特色课程体系

本校为广州市第五类生源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但是学生在音乐、美术等方面兴趣浓厚,学校重视艺术教育,有充足的艺术专业教师资源,经过十多年的艺术特色教育发展,建立“荔风儒韵”特色课程,并获得广州市首批特色课程重点立项。

(三)面向全体,关注个性,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形成学校特色发展,打造特色学校品牌

“荔风儒韵”特色课程由“礼韵”和“乐韵”两部分课程构成,又可分为通识课程、兴趣课程和专业课程三种。特色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类,选修课程又细分为选修一和选修二两类,满足不同学段和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选修需要。其中校本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原则上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学习的课程;校本选修一课程面向非艺术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校本选修二课程主要面向术科生、特长生、社团骨干选择。通过必修通识课程,发现有艺术兴趣和专长的学生,通过选修二专业课程,挖掘其艺术潜能,最终成为艺术类专业人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学校每年都有近百名学生选择艺术作为自己发展的方向,特色课程教育的效果也得以彰显,学校已成为省市艺术特色学校,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学生的认可,学校正逐步确立艺术品牌学校。

二、不断整合优化,落实课程开设

随着校本课程不断推进,学校应重视对课程的整合和优化,在完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础上,建立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一)从课程实施者向课程开发者转变

学校校本课程开设之初,教师更多的是从学科课程延伸出发,进行校本课程的组织和实施,随后学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校本课程观念,要求教师要从课程的组织实施者向课程的设计开发者转变,教师需发挥个人的专长,了解本校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资源开发设计学生喜欢的校本课程。

(二)从单一性课程向多元化课程发展

学校校本课程需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通过不断融人其他校本课程,使其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课程要求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校本课程需向多元化发展。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德育发展的校本活动课程;满足学生智育发展的创新类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体育发展的各类运动技能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美育发展的艺术类校本课程和满足学生劳动教育发展的实践类校本课程。

(三)从零散性课程向整体性、系统性课程发展

校本课程纷繁复杂、种类繁多,这就要求学校要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规划。一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需对校本课程的诸要素,如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等要素进行统一梳理,明确校本课程的要求,制定学校的校本课程方案。

另一方面,要对诸多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建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学校需将校本课程按照其功能和特点进行归类,如将学校“荔韵”课程分为荔源、荔志、荔雅、荔颂四类课程,其中荔源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史变迁和地理风貌等;荔志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掌握技能等;荔雅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审美修养,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等;荔颂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协作,给学生提供展示和发挥的舞台。

(四)从固定课程向动态课程发展

校本课程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课程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續发展的特质,所以需要针对校本课程进行优化调整。

1.对现有课程的优化提升。对于正在开设的校本课程要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针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优化提升,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兼顾课程相关的技术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其与社会发展接轨。

2.不断开发新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文科学各方面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校本课程需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需求,满足不断变换的学生群体的需求。

3.整合优化各类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教学管理者应促进校本课程有效开展。学校可将科技创新课程、劳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等融入校本课程体系,确保开齐开足课时和师资力量齐备,确保校本课程取得实效。

三、发挥课程育人,落实立德树人

(一)通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素养,进行德育渗透

学校开设校本课程,既培养学生的素养,又在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篆刻”校本课程围绕增城本土文化特色以及美术核心素养来完成课程的设计与建设,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绘形——刻印”一系列伴随着审美熏陶与文化传承的篆刻活动,了解篆刻及与篆刻相关的知识。

(二)通过活动课程,发展学生能力,彰显课程育人

活动课程是校本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活动的开展,可充分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彰显课程育人功能。如学校开展科技节、体艺节、成人礼、元旦文艺汇演、经典美文诵读、国旗下展风采、志愿服务、节日活动等,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加强课程管理,评价促进提升

校本课程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课程实施过程的落实和评价的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包含前期准备、课程实施、评价反馈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首先需要教师做好课程设计,包含课程的价值追求、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评价等项目,在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课程的前瞻性、实效性、可持续性,要结合自身的特长、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的特点来选题设计。

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根据教师的课程申报情况和校本课程开设的需求,确定选课的课单,供学生选择。课单要求包含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内容简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生网上选课。根据选课的情况确定最后开课的课单,公示上课的时间、地点、课程等相关内容,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二)课程实施

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落地的关键,学校需要做好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管理,做到规范有序。课程实施主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准备、教学素材准备、课堂组织、布置任务和落实等;对于学生需要做好考勤管理,课堂参与和创新实践等。

(三)评价反馈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校本课程的评价更是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校本课程需根据设计时提出的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教师和学生齐参与的评价方式给予评价和学分认定,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搜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等,不断优化改进课程设置。

参考文獻:

[1]周丽红.荔风儒韵 礼乐立人[Jl.中小学德育,2013(01).

[2]吕晓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3]任全霞.探索评价育人践行立德树人[Jl.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5).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一核四驱”模式下非中心城区高中学校品牌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12015450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立德树人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