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研学后教”实践研究

2020-09-16何伟文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何伟文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教授内容,让学生掌握每一种新软件的使用方式。“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在“研学后教”模式下,教师要把握“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保证学生有充裕时间自主学习”“注重引导学生以‘做为主”这三个原则。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学后教”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就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也是最有利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领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更新速度更是日新月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与更新教学理念。学生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去学习、感知、思考以及掌握任何知识或规律。教师能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如何立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教师对学生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同时也是适应现在形势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研学后教”,能够有效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研学后教”的概念

所谓的“研学后教”,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学情、学法以及课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目标以及研学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知识。在研学后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多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现存在的问题,运用适当点拨、拓展延伸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研学后教”的教学原则

(一)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实际表现确定学生易于操作的教学任务。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也就是说“研学后教”课堂下,教师主导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评价等方式,完成自主学习,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保证学生有充裕时间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以讲授为主,导致教学水平不高。而“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注重引导学生以“做”为主

对于信息技术学习来说,基础知识中纯理论、纯知识的教学内容比较少,大多数都是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注重以学生“做”为主,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研学后教”实践研究

(一)把握研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根据教材内容制定研学文本,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研学文本”是非常重要的,是自主学习的载体。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认知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如何研学。教师只有精心设计研学文本,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研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幻灯片插入图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图片类型插入的方式,设计不同的预习任务。可以以提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这样的预习有助于为课堂的交流和进一步探究做准备。课前的自主预习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实现课堂发展,利于达成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2.合理设计探究型问题,提高实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课前研学主要在于预习,凸显出前置性学习。开展课前研学主要是以预习任务为主,注重以预习学案、提纲为主要抓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课堂研学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交流,以此突出课堂研学的实效性。

对于研学来说,主要是指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研学文本,引导学生互学与研学。比如,在利用幻灯片插入图片展示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对课前的自主预习充分探讨,利于相互补充与借鉴。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如何插入图片,设计相关讨论性的问题。例如,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图片等问题,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沟通与交流。同时利于生成互动课程,实现研学目的。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对于课堂评价模式来說,可以分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三种。在“研学后教”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内容。

1.教师评价

需要明确的是,“研学后教”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多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少一些评判。毕竟完成一种任务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因材施教。学生在回答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的时候,教师轻易下结论容易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即便是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也会根据教师的评价放弃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这种评价模式有助于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也能为学生提供一次好的思考与改正的机会。学生在这种评价下,利于激发自身的积极性,享受成功的喜悦。

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围绕本课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结合学生的整体表现,从学生作品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做出适当的评价。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

2.学生互评

引导学生在评价别人作品的时候,要从赞赏的角度出发,然后说出需要改进的建议,比如用“如果这样修改的话,可能会更好”的话语,显得比较诚恳,学生也容易接受。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诤友角度,“研学后教”的模式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也能得到反馈信息,完善作品内容。

3.自我评价

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需要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将作品设计的思路、技术技能等展示出来的同时,还要思考是如何完成这个作品的。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肯定了自己的作品,也总结所学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三)注重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研学后教”模式下,情境导入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过教师需要基于教材内容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内驱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学习之中。比如,教授“动物运动会——背景的添加及其角色的旋转和移步”时,可以先创设动物开运动会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对比作品:有哪些不同?随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梳理问题:如何导入舞台背景?每一步需要如何操作等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步步获得最终答案。

四、结论

综上所述,“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从知识向能力方向转变。“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基于学生特点,深入“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与精神实质,掌握这种教学模式的流程以及操作策略,真正将“研学后教”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之中。注重因材施教,激活学生思维,构建有效的小学信息课堂,促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富有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醒球.“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l.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

[2]马德均.“先学后教”是增强教学实效的可取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

[3]李耀斌.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先学后教,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Jl.新课程(小学),2016(08).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