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

2020-09-16万维钢

读者·校园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真功夫微积分测验

万维钢

2017年,美国的一个教育研究小组,提出了一个儿童早期教育的规律,叫“凋零效应”,是说如果你快速给学生灌输一些知识,的确能让他们迅速获得成绩优势,但是这个优势总是保持不了多久就凋零了。其实凋零效应不仅限于早教,所有的教育都有这个规律。

这是因为能突击灌输的知识,都属于“封闭式”技能,也就是说都是一些按照规定动作操作的流程。這种知识包教包会,但是缺乏累加作用,不能成为继续进步的基础。要想让别人没那么容易赶上你,你需要掌握的是“开放式”的技能——这种技能可以跟别的知识发生连接,有复利效应。

但是开放式的技能学得慢。有几种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慢。但实践后,你会意识到,“输了现在,赢得未来”的功夫,才是真功夫。

美国空军学院是个很大的教学机构,教学严格而且非常系统化。学院的基础课程是两个学期的微积分,“微积分Ⅰ”和“微积分Ⅱ”。有经济学家专门对空军学院教微积分的方法做了一番研究。

空军学院先把学员随机分成几个班,每个班讲课的老师不同,但考试题目和评分标准是完全一样的。而且上完“微积分Ⅰ”之后还会随机分一次班,再上“微积分Ⅱ”。用这个制度特别容易看出来哪个老师教得好,哪个老师教得不好。

这些老师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老师特别善于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他们把课程讲得很顺,知识点有板有眼,解题流程清清楚楚。学生完全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练习非常有针对性,考试也充满信心。第一类老师教的,是快功。

而第二类老师教的是慢功。他们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规定内容以外的东西,比如把微积分思想和物理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他们希望学生对微积分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些都不能直接用在考试上。学生听了课,回去做练习题,都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因为老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套路训练。可想而知,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不怎么好。

学生普遍更喜欢第一类老师。

但是,经济学家用数据证明,喜欢给知识建立连接的第二类老师,教的才是真功夫。研究者关心的不是学生在“微积分Ⅰ”中的考试成绩,而是他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微积分——而这体现在学生在后续课程(比如“微积分Ⅱ”),以及在会用到微积分的科学和工程课程中的表现。结果非常明显,第二类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表现得更好。

有的老师教应试技巧,有的老师教真功夫……连学生都喜欢第一类老师,他们可能已经忘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对有经验的老师来说,想要让学生学得又快又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比较容易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练习:教一遍操作规则,然后马上用这个规则去做练习。

比如,今天讲的是数学,那就分析一种题型,总结一个解题套路,讲完课马上让你做10道相同题型的练习题。你会做得非常得心应手。第二天马上测验这个题型,你的成绩肯定好。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这样的吗?比如,你今天下午会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你能先在上午学学解决这个难题的套路吗?不可能。问题都是猝不及防的,有的是你从没见过的新题型,你需要的不仅仅是怎么操作,你先得能判断该用哪一招才行!

正确的方法是混合练习。每次练习中都应该是混合的题型,每做一道题都得临时判断该用哪个套路,这才有点学以致用的意思。

如果你想学习欣赏名画,你希望拥有看到一幅画就能判断它是哪个画家的作品的能力。一个方法是你依次学习鉴赏每个画家的作品,比如先连续看10幅毕加索的画作,再看10幅塞尚的画作,再看10幅勒努瓦的画作;另一个方法是把他们的画混在一起,一个一个分别判断。第二种方法会让你出很多错,但是它更能加深你对不同画家风格差异的认识。

甚至有研究发现,连练钢琴都应该使用混合方法。比如,我们现在要学一个高级技巧:在0.2秒之内,用左手跨越15个琴键做一个动作。研究者规定每人可以回家练习190次。有的人回去就只练这个动作,而有的人则是交叉练习了跨8个、12个、15个和22个琴键……测验结果发现,混合练习的这组人的掌握程度明显更好。

有句格言叫“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东西都是钉子”,其实说的就是那些只会演练自己那有数的几个套路而不知道变通的人。混合练习,每一次都现场判断该用哪一招,能帮你克服这个弱点。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有利的困难”,意思是说有困难,才能让你深度学习。

要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一个办法是先测验后学习。这个知识点你还没学过,上来就测验肯定很容易答错,但是这就对了,犯错能让你的印象更深。

另一个方法是有意识地设置时间间隔。不要追求在几天之内突击学完一个课程,最好的办法是同时学几门课,今天学完这个,放一两天不学它,隔一段时间之后再学。

几天之后回来,当你提取这段记忆的时候,你会感到有点困难——有困难就对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有利的困难”。克服困难才能深度学习。

学习,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活动。人人都知道逆境可以让人学会新东西,什么“吃一堑,长一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可是真要学习的时候,人们还是希望老师把什么东西都讲清楚,让自己顺顺当当地考个好成绩。

2007年,美国教育部搞了一次大规模的研究,调研了很多老师和学生,想弄清楚到底什么学习方法是真正有效的。结果经得起科学检验的方法只有前面提到的这几个:建立连接、混合练习、间隔和测验。

也许后发才能先至,也许慢功夫才是真功夫。遭遇困难才是真的学习,这大概也是学习的门槛。因为有这个门槛,才能把行的人和不行的人分开。如果你是行的人,你会很高兴门槛是这样的。

猜你喜欢

真功夫微积分测验
你是真功夫
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太极拳究竟是老年人强身健体的锻炼项目,还是博大精深的真功夫?
真功夫:谁当家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微积分的思想及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真功夫在福州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
数字测验
TED演讲:如何学习微积分(续)